试论快乐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乐教育是国家教育部近年来在全国推广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通过一系列方法、技能和技巧,创造出一种宽松、快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和教师在心境快乐、情感融洽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其核心是建立活泼的教学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一、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的抽象性
  在数学中,抽象地保留了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而舍弃了其他的一切,所以看上去已经失去了和生活的联系,这正如罗素所说:“数学是研究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在研究什么的科学。”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枯燥而无味、晦涩而缺乏活力。它既没有物理、化学、生物的广泛实用性,又没有语文、历史、地理的情节生动性,更没有体育、音乐、美术的美感陶冶性。所以,对有些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只是机械的、被动的、毫无兴趣的接受。
  所以,根据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的特点,基于一般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水平,在数学教学中推行快乐教育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快乐教育的核心是创设环境。培养兴趣
  兴趣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国外有的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负的责任之一,是点燃学生心中知识好奇心之火。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推行快乐教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1。恰当介绍数学史,使学生看到数学及其发展过程充满着激情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恰当插入一些数学发展史的历史故事,一些有名的数学趣题或典故,使学生看到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数学的发展亦充满了激情。
  如讲到无理数,可向学生介绍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伯索斯因为发现了无理数,而被扔进了大海;讲到虚数,可向学生讲授虚数由发现之初被认为“虚幻”、“神秘”的数,到揭开神秘的面纱并被得到广泛的运用;讲到勾股定理,可介绍毕达哥拉斯曾因此发现而欣喜若狂,宰了一百头牛来庆贺;讲到二项式定理,可向学生介绍“杨辉三角”;讲到数列,可介绍古印度著名的“象棋大师与国王”的故事;讲到极限,可讲解分析“一尺之槐,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哲理等。
  2。适当介绍我国古今数学的卓越成就,激发使命感
  我国古代很多数学的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南北朝时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圆周率准确到六位小数的人。
  在现代,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无论在理论数学或应用数学上,都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他依据“黄金分割”研究推广的“优选法”在许多生产部门得到广泛的运用;青年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高峰的征途上遥遥领先;我国的“小数学家”在近几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一次次获得金奖。
  通过介绍这些卓越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先辈的辉煌需要我们这一代去继承、去发展。陈景润的研究成果虽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但距“哥德巴赫猜想”这一金子塔尖的明珠还有一步之遥,摘取这一明珠的希望还寄托在我们这一代身上,还需要我们去努力
  3。挖掘数学中的辩证法
  恩格斯曾经说过:“数学,辩证法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
  数学充满了辩证法。学生一进入中学,首先遇到正负数,教学时一般都要举出大量的实例来说明它的意义。如:温度,零上为正,零下为负;行路,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方向,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收支,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但这仅仅是约定俗成。如果我们约定零下为正,那么零上就为负。同样,后退为正,前进为负;向西为正,向东为负;支出为正,收入为负。而这些正为辩证唯物主义中矛盾对立的双方,无一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完全类似的,加减统一为加法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映;极限思想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反映;大量的数学命题反映了因果联系的普遍性:1=1[]2×1×(1 1),1 2:1[]2×2×(2 1),1 2 3:1[]2×3×(3 1)。1 2 3 4=1[]7。×4×(4 1),这些偶数性是1 2 3 4 … n=1[]2×n×(n 1)这一必然性的客观反映。
  4。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
  教学中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充满美的激情,进行美的鉴赏、美的创造。
  在当代,数学教学已把审美原则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英国、日本的数学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作为教学的目的之一。数学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有理论美(如实数理论),规律美(如周期规律、统计规律、组合规律),结构美(如欧氏几何体系),方法美(如数学归纳法、配方法、换元法),思维美(如几何形象思维、数学直觉思维、数学抽象思维、数学逻辑思维),符号美(如。、△、∈、o);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简捷美;有数学图形的对称美、相似美;有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统一美。教学中如能充分展示,则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领略数学的魅力,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综上,我们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探讨了数学教学中推行快乐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潜心钻研,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效益,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他文献
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而成。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高中数学知识点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解题就更加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没有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所以对待同一类型的题目常常是就题论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解题容易陷入僵局.其实,高中很多题目题设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比较明确,学生也容易找打突破口,应用通法可以解答.  但是,高中数学中某些问题,直接推理有时不能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寻求某种中介工具沟通条件与结论的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得到了全面的改革.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所谓“学案导学”,主要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它是利用学案作为导航,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学案导学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根本目的就是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主导作用和主体作
【摘要】 数学知识始终贯穿于人们的生活.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生活中涉及数学知识的事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使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将其与数学相连接,运用数学思维思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向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向  前 言  小学数学知识较为基础,但是对于活泼
[摘要]数学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而学困生则是缺乏这种数学思维能力的群体。在日常教学中由于这些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学习任务的繁重,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状况十分不好。因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地帮助,打牢他们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学困学生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伴随着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对于数学知识
【摘要】数学知识中有很多非常抽象的知识,通过图形结合的方式会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观察中更清楚地探究数学规律.本文主要探究了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导入;对比;绘图  “数”“形”交融也就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在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形助数,以数辅形”把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数学教学的标准也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学教学质量获得提高,在中学教学中,重视中学数学课堂评价标准研究,成为重要的教学问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