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不仅说明了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对于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方向和要求。本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平时作文训练的心得,找到一些相应的策略,那就是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做到乐写、善写。
一、鼓励个性的写实。
作文是心灵的话语,和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只不过一样是口头的,一样是书面的罢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不愿意也不敢去尝试让学生去写属于自己的作文,为了分数,为了眼前的考试,总是在强调审题要准确,立意要积极,结构要合理,中心要突出,这些规范性要求在帮助我们建立规范的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它是一柄双刃剑,如果过分地强调这些东西,只能使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情感,不会独立思考,摒弃了自己的话语系统,也就意味着个性的消失和死亡。一个人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即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语言写出的具有自己独特人生体验和感悟及个人独特气质的作文。说到底,就是写“我”,写“我”见,“我”想,“我”闻,“我”感,“我”识,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形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表现自己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个性心理,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自由表达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
二、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产生对写作的兴趣,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带领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小学生应从简单易懂有趣的文章开始,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丰富题材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而我们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续写作文、扩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同时在生活中鼓励学生多讲故事、写日记等等,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事,鼓励学生写一写表扬稿;针对校园里乱扔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可写一则倡议书;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生活中存在,但远离身边的人、事、景、物通过录像得以直观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行习作。如此多样的作文便会时刻让学生充满新鲜感。
四、优化评改方式
1、互相交流、学习
评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改正。以往总是学生的作文一写完,教师就收起来一篇篇地改的。那么教师如此“辛苦”,效果是否就会好了呢?其实不然,作文应该更多的放手让学生去互相交流、探究、学习,培养自改能力。因而在学生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欣赏其中的优秀作文,让学生评议作文的优缺点,可以从词语、句子及篇章结构等方面说说作文好在哪里?有什么好的意见?学习别人的作文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相互评改,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评你认为好的地方,谈谈不足之处后,针对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在自己的稿纸上修改。还可以把修改好的作文在小组或班上朗读,相互借鉴,阅读修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流畅多了。这样的活动既轻松又愉快,即让学生感兴趣又提高作文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2、多鼓励,少批评
阅读批改“好作文”老师固然开心,然而不少学生的作文是不尽人意的,有的简直是“不堪入目”,那么对于这些作文你怎么办呢?是找到学生大声呵斥一顿,埋怨几句,或是叫学生来循循善诱呢?其实如果你仔细品尝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地方,或是一个优秀句子,或是一个好词……教師应该做学生习作的引路人,要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既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作文能力。批语则要以鼓励性为主,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一句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会浇灭他们的写作热情;一次否定可能就使他们永远不想写作文了。所以,既使给学生指出缺点,也是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尔后以委婉、热情期待的方式指出,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决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
一、鼓励个性的写实。
作文是心灵的话语,和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只不过一样是口头的,一样是书面的罢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不愿意也不敢去尝试让学生去写属于自己的作文,为了分数,为了眼前的考试,总是在强调审题要准确,立意要积极,结构要合理,中心要突出,这些规范性要求在帮助我们建立规范的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它是一柄双刃剑,如果过分地强调这些东西,只能使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情感,不会独立思考,摒弃了自己的话语系统,也就意味着个性的消失和死亡。一个人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即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语言写出的具有自己独特人生体验和感悟及个人独特气质的作文。说到底,就是写“我”,写“我”见,“我”想,“我”闻,“我”感,“我”识,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形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表现自己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个性心理,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自由表达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
二、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产生对写作的兴趣,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带领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小学生应从简单易懂有趣的文章开始,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丰富题材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而我们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续写作文、扩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同时在生活中鼓励学生多讲故事、写日记等等,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事,鼓励学生写一写表扬稿;针对校园里乱扔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可写一则倡议书;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生活中存在,但远离身边的人、事、景、物通过录像得以直观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行习作。如此多样的作文便会时刻让学生充满新鲜感。
四、优化评改方式
1、互相交流、学习
评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改正。以往总是学生的作文一写完,教师就收起来一篇篇地改的。那么教师如此“辛苦”,效果是否就会好了呢?其实不然,作文应该更多的放手让学生去互相交流、探究、学习,培养自改能力。因而在学生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欣赏其中的优秀作文,让学生评议作文的优缺点,可以从词语、句子及篇章结构等方面说说作文好在哪里?有什么好的意见?学习别人的作文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相互评改,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评你认为好的地方,谈谈不足之处后,针对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在自己的稿纸上修改。还可以把修改好的作文在小组或班上朗读,相互借鉴,阅读修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流畅多了。这样的活动既轻松又愉快,即让学生感兴趣又提高作文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2、多鼓励,少批评
阅读批改“好作文”老师固然开心,然而不少学生的作文是不尽人意的,有的简直是“不堪入目”,那么对于这些作文你怎么办呢?是找到学生大声呵斥一顿,埋怨几句,或是叫学生来循循善诱呢?其实如果你仔细品尝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地方,或是一个优秀句子,或是一个好词……教師应该做学生习作的引路人,要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既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作文能力。批语则要以鼓励性为主,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一句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会浇灭他们的写作热情;一次否定可能就使他们永远不想写作文了。所以,既使给学生指出缺点,也是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尔后以委婉、热情期待的方式指出,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决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