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视觉下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语文课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yjmhcaihiong_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作为学习语文的晋升阶段,改善课堂环境,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语文教育课堂意义重大,本文将从社会、生活、学校三分面,对如何在新课程标准视觉下,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
  引言: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强化语文实践能力,结合古今中外,走向未来世界。明确的点出生活化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中语文要走生活化的模式,把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做到生活中有学习,学习又有助与生活,促进学生更好的应用语文
  一、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弊端
  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口述讲解再安排课后作业由学生自主在课下进行巩固练习。这一模式虽然对教学有相当益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如: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自助积极性极为低下,既不能自主发现问题,也很少能提出问题;课后作业量大,枯燥乏味的语文作业,大量的听说读写背练习很容易让学生对厌烦语文,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生活化教是只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不断总结、创新与改进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更贴合学生实际生活,更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理论指导
  作为一种与学生生活高度贴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的意义自然是与学生生活密不可分的。高中语文课程作为语文教学中的进阶阶段,其对生活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所具有的实践价值包含人文价值与方式价值,其中还包括了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学习自制力等因素。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是高中的语文的实际活动。
  高中语文的实践活动是极富内容的,主要有:人文、自然、生活等要素。人文内容指的是学生所能触及的一切文化,包括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其表现形式包括图书、电影、网络、报纸、广播等;自然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或地域;生活内容则是指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表现形式,如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的社交。高中语文对以上这些内容都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将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步骤。
  三、如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
  1.结合人文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
  语文实践,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关键是日常积累,这是必须遵守的规律。当然,“积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用”。要做到这点,除了要求教师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教育与普及,还需要师生共同探究语文教材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利用教程,探究出与之相联系的生活习惯与民俗文化等。二者结合,将学生的眼界从教材中解放出来,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目标。
  例如:在《离骚》一课中,教师可以将课程安排在端午节前后,并设计出例如“我生活中的端午”等实践活动。教师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对端午节进行选题、探索、总结。再将学生总结出来的知识集中到课堂上,由教师统一整理,总结出有关端午节的最为贴合的选题,如:起源、寓意、现实寓意等,再分小组有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际生活中寻找答案。最后将所有的信息进行汇总、归纳、总结,将优秀的作品发表出来,让学生引以为范。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与寓意,使学生对我国文化有了正确的认知,还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知识,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2.结合自然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在自然内容上的应用也极为广泛。语文教学中,自然内容与人文知识相互结合与拓展,往往能在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其在情感与态度上的表现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自然环境。如:广袤的平原、茫茫的大海、高耸的山峰、磅礴的大坝、郁郁苍苍的树林等。将语文真正的融合进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更为广阔,更为大气的自然中,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探索、思考、总结。在感悟大自然神奇的同时,将语文知识结合进来,既领略了自然风光,又将达到了教学目标。
  3.结合生活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比过多传授语文理论知识”,将生活中所蕴含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远比每天的听说读写背要有意义的多。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生活上的指导有極为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两者协作,正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内心活动,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苦恼,正确的进行教授,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
  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更好的使用与理解语文知识,做一名有文学涵养的高中生。
  结束语: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影响着学生一生学习生活的学科,其教学的质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程度值得每个教学工作者去关注。本文结合一些实例,浅述几点关于生活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对诸位日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陆巧娟.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1,(4).
  [2]王爱泉.谈高中语文教学如何生活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
  [3]祝耀安大数据时代中学语文智慧课堂行动与思考[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应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入手,通过精确细致、有的放矢的评语给学生指明方向,通过给学生点滴进步的认可打一个有进步感的分数,通过自办报刊,提供交流、成就的平台,使学生初尝成就感。  【关键词】习作兴趣;批语;分数办报刊  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迷恋程度”,也指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妙。人
期刊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样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而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创新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今夕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创新能力;民族灵魂;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语文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水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语文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不仅决定了学生日后语文学科的学习基础是否牢固,还直接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作为写作、阅读的前提基础条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学质量与效率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导致了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学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不影响其他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与质量,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效率。本文即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
期刊
【摘要】在課程改革新形势下,对小学语文学习提出了新的变动,对于汉语言文学独特的语言文学研究和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方式,都已经成为了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学习教育内容。说实话,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际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去认真改正。我们可以去结合实际素材和有关学习实践内容,去说说怎么样才能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用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汉语言素养;特点;建设  一、教师缺乏汉语言文学素养  对于现在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其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语文教学生活化提上日程,提倡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适应生活,并通过这种方式,使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使学生不断的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小学语文课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倡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想使学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出台,阅读教学法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想要提升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更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涵盖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和拓展训练之中,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整体语文素养。本文针对利用课外阅读和拓展训练提升初中语文作文的有效途径进行简单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拓展训练;作文  引言  语文在人
期刊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如果没有节奏,旋律焉能存在,音乐岂能表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理念第一条就明确指出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然而音乐的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重视节奏训练
期刊
【摘要】自主游戏的开展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本文先分析幼儿自主游戏的作用,接着提出组织幼儿自主游戏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游戏;对策  自主游戏就是让孩子自由、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他们可以自己选定游戏的伙伴,自主选择游戏主题,自主选择游戏场地和材料开展游戏活动,所有的一切都应该听从孩子的,按照孩子的自发的想法来游戏。可见自主游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
期刊
清代黄宗羲说:“好诗多在月明中。”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多达十六首古诗词出现了“月”,品读“月”意象的审美意蕴,有助于我们拓展语文载体的深度,增强认识的立体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抒发绵绵之情思:“我寄愁心与明月”  乡愁、友谊和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那高悬空中的皎皎月轮,在每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陪伴着、慰藉着、温暖着孤寂的灵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意象方面,诗
期刊
能动学习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形式,它重在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力”“思考力”,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语文课堂要改变教学范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课堂学习由被动到能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能动学习实践一线的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范式,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着力研究学生能动性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教学行为的转变和课堂要素结构的调整使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