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患者急性肾衰竭时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患者急性肾衰竭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
  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进行ARF治疗的患者共计56例,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间歇肾脏替代治疗方案,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UN、Scr、的实验室指标变化,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的存活率。结果: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BUN、Sc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计发生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86%,对照组15例,发生率为53.57%,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4例,病死率为14.29%,对照组死亡12例,病死率为42.86%,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患者急性肾衰竭时的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间歇肾脏替代治疗; 急性肾衰竭; 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on treating acute renal failure of severe patients. Method: 56 patients achieved ARF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2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scheme,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intermittent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program, to observe BUN, Scr, changes of laboratory index, survival rate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 After 4 weeks , BUN, Scr of the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ere 5 patients occurred com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7.86%, and there were 1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was 53.57%. Treatment group’s inciden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ere 4 cases di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mortality rate was 14.29%, 12 cases di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fatality rate was 42.86%, mortality rates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is reliable on treatment of acute renal failure, it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Intermittent renal replacement; Acute renal failure; Curative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Dali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Xinhua Hospital, Dalian 116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8.013
  急性肾衰竭(ARF)是肾小球滤过率突然或者持续性下降,引起的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导致各个系统产生并发症的综合性疾病,其发病急,危害性大,可以波及多个脏器,有较高的致死率,属于临床上急危重症[1]。尤其是在ICU中,36%~67%的患者会合并ARF,进而造成各个器官的衰竭,其中4%~6%的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ARF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院从2012年开始尝试使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对ICU中合并ARF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以便后续临床工作的开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至本院ICU进行ARF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共计56例,按照入院时间排序,序列号为单号患者为对照组,共计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52~73岁,平均(64.58±6.64)岁,其中休克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血尿素氮(BUN)(36.2±12.1)mmol/L,血肌酐(SCr)(624.3±257.8)μmol/L。序列号为双号患者为治疗组,共计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51~76岁,平均(64.92±7.75)岁,其中休克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BUN(36.8±12.0)mmol/L,血SCr(631.6±248.1)μmol/L。纳入标准:(1)根据入院病史、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检查,确诊为ARF的患者。
  (2)无其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3)精神状况正常,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4)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对原发病及伴发症状进行积极的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辅助呼吸、稳定需要、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抗感染、静点或者介入止血等相关治疗措施。
  1.2.1 治疗组 使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机器使用可移动式血液净化机(法国GAMBRO公司生产,型号:Prismaflex),早期使用Seldinger技术建立临时血管通路,中心静脉穿刺,后期可建立永久性通路,无菌操作,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每天10~12 h,16~24 L置换液;高分子代谢状态下患者给予24 h血液净化,500~2000 mL/L置换液。置换液(青岛华仁药业)规格:2 L;成分:K:2.0 mmol/L;Cl:108 mmol/L;Na:35.0 mmol/L;Ca:1.875 mmol/L;Lactate:33.75 mmol/L;Glucose:1.5 G/L;pH:5.0~7.0;渗透压:290.0 mOs mmol/L。透析液(百特):规格:2 L;成分100 mL;NaCl:538 mg;水葡萄糖:1.5 g;乳酸钠:448 mg;CaCl2:26 mg;MgCl2:5.1 mg;Na离子132 mmol/L;Ca离子1.77 mmol/L;Mg离子0.25 mmol/L;Cl离子96 mmol/L;pH:5.2;渗透压:346 mOs mmol/L。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滤器和管路在操作前使用进行肝素化操作,无出血倾向的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有出血倾向或者术后患者给予无肝素抗凝。共计4周。
  1.2.2 对照组 患者给予间歇肾脏替代治疗,5~6 h/次,3~4次/周,共计4周。设备、置换液及透析液的成分、操作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UN、Scr的实验室指标变化,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的存活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均有导管栓塞、消化道出血、插管部位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4周后死亡率比较 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死亡4例,病死率为14.29%,对照组死亡12例,病死率为42.86%,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RF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健康肾脏和有慢性病但是病情稳定的肾脏皆可发病,病程短,病情重,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身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可造成身体内多脏器的器官衰竭[3-4]。有调查显示,目前重症ARF的致死率能达到50%。ARF病因有多种,大致可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3种,肾毒性药物、感染、血容量下降均可成为诱因,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是其易感人群[5]。常规的治疗方案首先去除原发病灶,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控制体内出现的感染症状,以及血液净化治疗[6]。
  肾脏替代治疗是重症ARF的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严重心衰、酸碱中毒以及氮质血症等有非常好的疗效,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发展,重症ARF的死亡率已经大幅度下降[7]。肾脏替代是通过动静脉通路将血液进行体外循环,体外循环的过程中去除了血液内过多的因为肾功能急剧衰减而积存的有害物质,使健康的血液回到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8]。
  血液透析是常见的肾脏替代方式。血液透析可以使血液中的溶质以扩散的方式从细胞膜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从而使细胞内高浓度的离子含量被正常的细胞液所替代,从而起到净化的目的[9-10]。但是肾小球对不同分子量的物质的清除率差异很小,使依靠弥散作用将不同浓度的溶质置换的透析机制的效果减弱[11]。另外,由于透析过程中一次性的大量的减少了体内的液体流量,而对血流动力血产生影响,从而对肾脏功能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12]。而连续性肾脏替代的机制是依靠对流而非弥散机制过滤血液中的过高的离子成分,这种机制是模仿肾小球本身的功能进行的,分子量对清除率没有影响,可以缓慢但是连续的清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这样体内容量波动以及胶体渗透压变化不大,而且因为连续肾脏替代是根据输液量而决定超滤脱水量,故此液体入量可以随时调整,不必严格限制控制,减少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3]。除此之外,对于重症ARF患者来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以避免发生失衡综合征、保证每天静脉用药和胃肠外营养的需要,使患者的营养状态得到改善,从而对疾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连续肾脏替代和常规的间歇性透析,对患者肾功能的治疗都有疗效,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两组患者均有导管栓塞、消化道出血、插管部位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是对于高分解代谢的患者而言,通过肾脏替代减少的血液中的钾离子量未必能完全抵消身体中已经产生的钾离子,而其他离子又明显减少,反而会导致血钾升高,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要慎重,要严密监控体内的离子变化。但是对低钠血症的患者来说,因为连续性的血液净化会随时的减少体内多余的水,也就相应的提高了血钠浓度[14-15]。
  综上所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合并ARF患者的疗效明显,效果可靠,能够显著的改善身体内的离子紊乱,加强肾功能的恢复,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其疗效通过实验证明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效果,应该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淑军,李雪珍.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71-72.
  [2] Sedeek M, Callera G, Montezano A, et al. Critical role of Nox4-based NADPH oxidase in glucose-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kidney: i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J].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10,299(6):F1348-F1358.
  [3]王琳.陈以平教授诊治中重症IgA肾病学术思想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12):1043-1045.
  [4]刘文英,莫颖,张蕾.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肾衰竭[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6):529-530.
  [5]罗海燕,吴瑜琳.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43-44.
  [6]张汀,陈孟华.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6):296-297.
  [7]刘志红.血液净化技术新进展与发展设想[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2):99-103.
  [8]刘锦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肾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114-115.
  [9]代丽芬.血液净化治疗蜂毒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42-43.
  [10]张维.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5):638-639.
  [11]刘文英,莫颖,张蕾.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肾衰竭[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l,12(6):529-530.
  [12]杨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48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4):413-416.
  [13]徐媛,董扬,徐达良,等.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危重症合并急性肾衰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6):401-403.
  [14]齐军,郭成.包醛氧淀粉联合肾衰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7-8.
  [15]钟春梅,李正良.血液灌流技术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18):77-78.
  (收稿日期:2015-03-23) (本文编辑:王宇)
其他文献
当前,社会信用危机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经营风险和信用的特殊行业--保险业也未能逃过这一责难,保险市场上存在种种不诚实守信的欺诈现象,使符合科学原理的保险制
目的:探讨复发性直肠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通过CEA的监测及其引导下,对高危群体,结合物理检查、B超、胸片、CT、MRI等检查手段,对复发性直肠癌36例的早期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妇科常见病,异位的内膜具有从盆腔向远处脏器浸润扩散、种植的特性。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在育龄期女性的发病率约为10%。临
当前计算机科技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便利。而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普及,也使得计算机网络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同样使得使用者对如何让计算机
1临床资料温某,女性,59岁,已婚,农民,因昏迷10余小时,于2007年4月27日8时10分急诊入院。入院前1小时被家人发现患者昏迷在床上,原有半瓶“氯氮平”药已空放在床边(其丈夫诉今晨7~8时未
目的:为了提高脑胶质瘤适形放疗的精度,探讨提高CTV(临床肿瘤体积)勾画精度后程推量与常规放疗疗效。方法:利用现代影像技术、6-MV加速器、三维适形(X刀)放疗治疗计划系统,选择36例脑
【摘要】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应用剂量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32例和低剂量组35例,全部患者均采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其中高剂量组采用PEG-IFNα-2a 180 μg/次,低剂量组90 μg/次,1次/周,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结果:高剂量
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多数新型干法窑的设计都对炉窑之间一、二、三次风的匹配相当重视,所以在三次风总管道上都安装了一套负压表和一套热电偶装置,大多数生产单位在三次风(两条)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