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参与了沙雅县第二中学《课外知识探究》校本课程的编写,现谈谈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依据,课程生成,实施过程及课程效果。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依据
1、依据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课程体系,以邓小平“教育要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的第六条指出:“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依据沙雅二中办学理念 沙雅县第二中学校长郭天龙指出:理念更新是学校改革的前提条件,当今社会的发展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要在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学校教育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重新审视和思考,形成能体现时代精神,符合现代教育发展使命,指导新学校教育构建的观念体系;新的人才观,要将基础教育的价值定位在“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注重人才培养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特征,倡导终极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新学校观服从和服务于师生的成长需要,是学校成为师生生命历程中美好情感发生,自身价值观体现的精神家园;新的学习观,把学习看作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的陶冶,强调学生的个体意义和合作对话,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新的活动观,注重在动态的师生活动中共同发展,满足师生成长的多方面生命需要,关注教育活动的情境生动性,在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中体现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生命本质。
二、校本教材的生成
1、学校的校本课程的生成离不开全体教师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大兴教科研,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正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我校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学校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函授,进修等,学校舍得投入,因为参与就是最大成功,培训就是最大福利,提高就是最大报酬。学校每年培养一批青年教师,培养方式是指导备课,示范做课,听课点评,帮助青年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差距不足。支持并帮助教师参加市,县,乡,校等各级各类优质课,电教课竞赛活动,观摩,研讨,教育活动。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只有呕心沥血,才能桃李芬芳;只有和风细雨,才会春色满园;只有学无止境,才可学高为师。
2、大力开展校本教研 我校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创新,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与要求,也就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学校进行教育研究必须以校为本,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3、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与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研究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育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和基础,利用沙雅本地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的专门人才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三、校本教材实施过程
学校的教育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办事,学校认真组织,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培养兴趣,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品格,充实精神生活,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教学常规检查督导小组。我校校本课程成立督导小组,教学常规督导小组由校长郭天龙任组长,副组长由副校长王峰担任,成员:辛玉梅,徐志成,张晓东,王奉良,吴春荣,陈晓燕,刘青,欧小海,检查督导小组的职责是检查,督促,指导任课教师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每学期检查教师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备课,课堂教学及时将检查结果记录汇总,上报学校。
2、把校本教材融入日常教育。学校对校本教材进行完善及推广,使之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校本教材的使用上分层实施,科学设置,合理安排,做到有序而系统。
(1)制定学校制度 制度中对于教师的备课,授课及评价形式上作了进一步要求,并分组进行巡查。(2)定时定量 每本教材均有固定的教学时间,有的是每周一课时,有的是每两周一课时,如《课外知识探究》中的第一部分理论与探究中的理论部分在周一班会进行,探究部分在周二最后一节课,《课外知识探究》中的第二部分实践与探究在每届一年级利用课外活动课使用,每周固定一课时。每册校本教材均有规定的使用周期,有的需要在一学年内完成,有的则需要两年完成授课计划。如《课外知识探究》偏重于物理知识,其余学科知识在活动中进行。
3、活学活用,除固定教学时间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将校本教材与日常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进行学科渗透。将文化课与课外知识探究有机结合,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利用周一班会结合校本教材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和情感教育,还可以贯穿于班级日常管理当中适时使用。
4、建立校本课程实施评价体系 我校将校本课程纳入常规教学管理,具体分为“课程计划的管理,课程实施的管理,课程评价的管理”三个环节,对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情况进行分析定理检查,确保校本课程实施到位。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校本课程教案,教学巡查记录,问卷调查反馈。学校采取期中,期末工作考核的办法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根据教师工作量化指标算出积分评选:优良等级。
5、校本课程循环使用 学校校本课程全部由学校出资,让学生免费使用,同时采用“绿色、环保,”的使用策略,课前发,课下收,循环使用,既能方便使用又能节约成本。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依据
1、依据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课程体系,以邓小平“教育要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的第六条指出:“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依据沙雅二中办学理念 沙雅县第二中学校长郭天龙指出:理念更新是学校改革的前提条件,当今社会的发展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要在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学校教育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重新审视和思考,形成能体现时代精神,符合现代教育发展使命,指导新学校教育构建的观念体系;新的人才观,要将基础教育的价值定位在“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注重人才培养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特征,倡导终极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新学校观服从和服务于师生的成长需要,是学校成为师生生命历程中美好情感发生,自身价值观体现的精神家园;新的学习观,把学习看作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的陶冶,强调学生的个体意义和合作对话,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新的活动观,注重在动态的师生活动中共同发展,满足师生成长的多方面生命需要,关注教育活动的情境生动性,在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中体现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生命本质。
二、校本教材的生成
1、学校的校本课程的生成离不开全体教师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大兴教科研,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正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我校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学校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函授,进修等,学校舍得投入,因为参与就是最大成功,培训就是最大福利,提高就是最大报酬。学校每年培养一批青年教师,培养方式是指导备课,示范做课,听课点评,帮助青年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差距不足。支持并帮助教师参加市,县,乡,校等各级各类优质课,电教课竞赛活动,观摩,研讨,教育活动。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只有呕心沥血,才能桃李芬芳;只有和风细雨,才会春色满园;只有学无止境,才可学高为师。
2、大力开展校本教研 我校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创新,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与要求,也就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学校进行教育研究必须以校为本,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3、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与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研究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育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和基础,利用沙雅本地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的专门人才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三、校本教材实施过程
学校的教育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办事,学校认真组织,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培养兴趣,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品格,充实精神生活,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教学常规检查督导小组。我校校本课程成立督导小组,教学常规督导小组由校长郭天龙任组长,副组长由副校长王峰担任,成员:辛玉梅,徐志成,张晓东,王奉良,吴春荣,陈晓燕,刘青,欧小海,检查督导小组的职责是检查,督促,指导任课教师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每学期检查教师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备课,课堂教学及时将检查结果记录汇总,上报学校。
2、把校本教材融入日常教育。学校对校本教材进行完善及推广,使之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校本教材的使用上分层实施,科学设置,合理安排,做到有序而系统。
(1)制定学校制度 制度中对于教师的备课,授课及评价形式上作了进一步要求,并分组进行巡查。(2)定时定量 每本教材均有固定的教学时间,有的是每周一课时,有的是每两周一课时,如《课外知识探究》中的第一部分理论与探究中的理论部分在周一班会进行,探究部分在周二最后一节课,《课外知识探究》中的第二部分实践与探究在每届一年级利用课外活动课使用,每周固定一课时。每册校本教材均有规定的使用周期,有的需要在一学年内完成,有的则需要两年完成授课计划。如《课外知识探究》偏重于物理知识,其余学科知识在活动中进行。
3、活学活用,除固定教学时间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将校本教材与日常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进行学科渗透。将文化课与课外知识探究有机结合,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利用周一班会结合校本教材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和情感教育,还可以贯穿于班级日常管理当中适时使用。
4、建立校本课程实施评价体系 我校将校本课程纳入常规教学管理,具体分为“课程计划的管理,课程实施的管理,课程评价的管理”三个环节,对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情况进行分析定理检查,确保校本课程实施到位。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校本课程教案,教学巡查记录,问卷调查反馈。学校采取期中,期末工作考核的办法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根据教师工作量化指标算出积分评选:优良等级。
5、校本课程循环使用 学校校本课程全部由学校出资,让学生免费使用,同时采用“绿色、环保,”的使用策略,课前发,课下收,循环使用,既能方便使用又能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