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jq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总要求、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在乡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这也是有效践行新时代的“三农”工作的必然要求。文章从乡村人才振兴的角度,总结了我国乡村人才振兴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乡村人才振兴的措施建议,旨在为我国乡村人才振兴的相关研究和具体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振兴;乡村人才与发展的匹配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7.035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關键,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高素质农业人才的推动。[1]在当前我国乡村人才振兴的过程中,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导致整体成效一般,亟待实施人才改进,为乡村农村振兴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2]
  1 我国乡村人才振兴的现状
  1.1 人才总量不足
  城市飞速发展,形成了大量就业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城乡户籍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了农村居民到城市发展。[3]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之相应的是乡村人口不断下降。由于城市聚集了大量优势资源,拥有更多就业条件,因此吸引了大量农民工涌进城市。[4]他们朴实的作风和吃苦的精神,让其在城市的建设中发挥出巨大作用,获得了广泛的生活来源和丰富的服务资源。
  1.2 人才质量不高
  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离不开大量吃苦耐劳的基础劳动力,同时也离不开良好业务能力、高技术水平的乡村建设人才。当前新农业的发展,创新了农业种植方式,让农业发展摆脱了过去完全“靠天吃饭”的困境,通过科学技术促进了农业增长,提高了农业产值。[5]因此,乡村发展离不开高技术操作人员、管理人才的积极参与,通过先进的技术和治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但是,就当前乡村人才的发展而言,学历低、技术能力低下、服务带动性差的现象广泛存在,制约了乡村的良好发展。
  1.3 人才结构不均衡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量青壮年流入城市,老龄人则由于适应能力、经济能力等方面的制约而留在乡村,导致乡村建设发生了严重的年龄结构失衡的问题。老龄化严重、空心化的问题决定了农村人才资源的受限,并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的关注,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促进农村发展。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城乡差异仍然严重。农村经济的落后和人才老龄化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形成了恶性循环。[6]
  2 我国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
  2.1 乡村人力资本向城市单向流出
  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年轻人不断流出,城市成为人口转移的重要接收场所,导致留守农村人才整体综合素质较低。乡村人才年龄构成和学历不均衡的问题在当前乡村大量存在。一些学者甚至担心因乡村振兴主体缺失、振兴策略的开展会造成劳动力断层问题的出现。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人口大规模流向城市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中间,一些高素质、高收入群体通常会在城市置产,而留在城市发展。但也有大批农民工只是暂时在城市打拼,最终只能回到乡村,以文化素质相对低下、创业能力较低、年龄较大的中老年群体为主。[7]
  2.2 乡村人才与发展要求不匹配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综合性战略,涉及经济、文化、生态等多维度。乡村振兴涉及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生态五维度,而人才属于核心要素。在人才结构方面和其他四维度之间良好融合,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不过,在人才结构方面,不吻合乡村发展的实情。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导致人才总量不能满足乡村发展需求,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的问题,以生产型人才为主,比较缺乏管理型人才。且人才类型比较单一,缺乏复合型、现代农业人才。同时,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农村地区也存在差异,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民经营能力比较强;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民能力则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方面。 产业是农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伴随其建设的不断深化,产业技术的依赖性增强,乡村产业人才需求亦不断地扩大,导致乡村产业人才发生了供需矛盾。表现在:产业技术人才需求巨大并存在显著的地区式差异。当前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人才供给和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乡村经济的良好发展。[8]
  2.3 乡村人才发展环境不具吸引力
  城乡人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断提高吸引力。就当前我国乡村的发展前景而言,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弱、教学水平受限、医疗水平低下等问题。此外还存在卫生环境差、便民设施不足,以及乡村人才工资低、福利差、升职难等问题。并基于上述制约因素,导致乡村人力资源、智力资本的输送渠道均遭受了严重的制约。
  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各方面都有待加强。城市的发展相对较好,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更大。而农村地区由于发展落后、情况复杂,因此需要人才具有更大的奉献精神,人才获得的回馈相应也较少。乡村人才政策的不完善,人才发展和事业服务不全面,人才队伍的建设忽略了员工发展和培训的重要性,缺乏合理的长期发展规划。此外,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众多服务短板。
  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想回乡发展和创业人才的回流。导致发展环境吸引力的丧失,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引导人才建设,未能为乡村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3 乡村人才振兴的措施
  3.1 完善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体系
  3.1.1 构建乡村社会保障体系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力不足,城乡生活条件存在巨大差异。农村经济效率低下、仅能依托于政策的倾斜来取得发展,导致农村人才难留。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不足。整体而言,城市在社会保障方面更加完善,因此,那些更具发展力的青壮年、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留在城市的愿望更加强烈。   对此,要求我国乡村地区加快建设步伐,构建福利良好、体系完善的保障机制,借助户籍制度改革的机会,改善原本户籍制度所造成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差异等方面的不足,获得全面的发展。[9]
  3.1.2 有效促进乡村人才激励、评价机制的完善
  形成良好的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对于投身乡村一线建设的农业专业和治理性人才,要有效地保障其生活质量,且应伴随其工作年限的增长以及工作经验的累积,相应的待遇水平亦有所提升。全面增强人才专业认同感,通过合理的职称制度,形成良好的职称体系和晋升系统,以此达到打通人才晋升通道的目的。有关乡村人才的评价,也是人才建设的重要方面。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让人才安心扎根农村、发挥人才的作用。这就要求不断创新乡村人才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产生关注能力和实践的评价导向,立足于此,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方式。以此形成涵盖职业水平、岗位需求、作用水平的人才评价体系,并加强对评定结果的运用,促进本地人才、农业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巨大作用。
  3.2 实施针对性人才培养
  有关农村农业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我国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一些地区基于改革的目的而缩减编制,特别是农业技术人员编制数量越来越少,引发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加之国家对于乡村发展所给予的培养经费有限,培训方式单一而稀少,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导致乡村人才的经营思维和管理理念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此,要求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机制,基于政府政策的推动,各区根据乡村建设需求和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发展机制,形成特定的人才培养方案。[10]
  3.3 推进乡村人才教育发展
  针对乡村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要全面加速乡镇教育资源的配置机制,有效增加资金投入,增强教师资源的定向培养,为农村地区老师提供额外的奖励机制。可通过引进优秀城市师资力量的方式,形成帮带作用,促进优质教师资源轮岗开展工作,促进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动,惠泽更广的地区,让乡村孩子享受和城市一样的教学资源,促进乡村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
  针对乡村人才振兴遭遇的瓶颈和限制,需要高等农业院校加大发展力度,形成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立足于高视角,全面增强人才培养,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人才建设和良性发展。有关乡村人才教育和培训,要求全面增强农业技术、企业管理、乡村治理能力的增长[11]。实施技能型人才、社会治理人才、创新人才的培育,通过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培育,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3.4 完善乡村人才发展环境
  通过构建科学的保障机制,不断促进农村人才培养环境的良性发展,以此为乡村人才建设提供保障。在实践中,要求不断完善乡村建设,全面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涵盖住房、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增强乡村人才建设乡村的热情。
  针对不同地区产业特征,要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品牌农业。围绕特质产业发展,做好相应的种养、销售工作,促进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让乡村人才能基于特色产业链,探寻创业点,推动农村发展步入特色化发展道路,以此促进区域经济良好发展。
  农业产业面临着投入巨大、回报周期过长问题,相应的,创业风险亦较高。对此,要求促进乡村创业环境优化,不断增强风险防控力度,给予乡村创业兜底性支持,达到有效防范和降低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书霞, 冉群超.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宿经营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天津蓟州区为例[J].可持续发展,2020,10(3):396-401.
  [2]于海洪. 深度贫困乡村教育脱贫与人才振兴协同发展[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6(3):69-79.
  [3]张妤, 曹福存, 黄磊昌. 服务乡村振兴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索[J].山西建筑,2020,46(22):183-185.
  [4]孙智远, 张旭晖, 葛国君,等. 从乡村振兴看德国畜牧業特色发展之路——2018年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J].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9(12):19-22.
  [5]廖智琪. 乡村人才振兴目标下的黔南州乡村人才评价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9.
  [6]李娟梅.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文化人才培育路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82-85.
  [7]岳佳慧, 姜涛. 乡村振兴战略下黑龙江省乡村人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9(6):17-18.
  [8]王慧.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对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性价值分析[J].乡村科技,2019(27):59-60.
  [9]张瑞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培育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2020(11):6-7.
  [10]李博. 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及其推进路径——基于不同人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J].云南社会科学,2020(4):137-143.
  [11]鲍晓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新商务周刊,2019(24):264.
其他文献
[摘 要]政府投融资平台无论在社会发展还是城市经济建设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加大力度建设管理投融资平台有利于地方经济快速转型升级,这对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阶段,中央全面深化了改革的宏伟蓝图,国有企业改革无疑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指明了发展方向。文章先分析政府投融资平台概念与特点概述,其次探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的必要性,最后重点分析国企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融
[摘 要]区域特色的经济产业主要是依托区域的特色资源而进行的一种产业选择和培养,使得当地先天的特色资源优势逐渐地转变成经济优势,这属于一种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这种类型遵从的原则是以人为本,一切要从当地的人民群众出发。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需要区域相关的经济管理者以及当地的群众对于区域特色经济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掌握有效的实行方式和手段,并且加快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经济多元化;乡
[摘 要]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我国也进入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唯有精确的识别贫困人口,才能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更好地开展。文章以西部内陆省份 G 省 A 市农村地区的调研数据为基础,选取了多个指标,通过随机森林算法来精确识别贫困人口。通过研究发现,随机森林算法在甄别贫困人口中效果好,同时拥有较大的灵活性,能较好适应精准扶贫识别工作。  [关键词]精准扶贫;机器学习;随机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采用熵值法构建环境质量指数来代表一国的环境质量水平,以“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探究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显著为负,印证了“污染天堂”假说;通过“三效应”分析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为负,结构效应
[摘 要]作为金融行业发展主要载体的金融控股集团,与一般的金融机构相比容易产生资本不足、治理架构复杂以及交叉传染等风险。文章在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特殊风险以及防控治理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其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这些问题明确提出金融控股集团需从确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公司内部交易、建立防火墙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金融控股集团;特殊风险;风险管理;
[摘 要]财务舞弊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难以复苏的世界经济再次遭到重创,资本市场震荡下滑低迷,股民对资本市场投资失去信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常态化,资本市场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频频发生,使我国资本市场陷入信任危机,给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因此,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已引起全社会普遍的关注。文章围绕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主要问题成因及治理进行讨论。  [
[摘 要]军贸出口有助于扩大我国战略影响力,可为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发挥特殊作用,同时,军贸产品综合性能的提升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体系化、个性化需求,可以进一步稳固军贸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点。文章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军工企业如何提升军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国军贸产品在军贸市场的占有率。  [关键词]军贸;军工企业;市场竞争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