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从岗位定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等方面论述了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达到适应市场需求的目标。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行动领域;学习领域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2-0017-03
  
  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是通过工程建筑业实现的。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有3893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7.3%。其中,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154.6万,占全行业就业人员的4%左右,经营管理人员194.63万人,占全行业就业人员的5%。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占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约为9%,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要达到全国各行业的平均水平,必须实现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和经营管理人才数量翻番,目前人才缺口很大。
  随着行业发展,我国建筑业的人才危机凸显。专家指出,建筑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匮乏,制约着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关人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直言,建筑行业的人才培养,首先要从改变教育部门的观念和机制抓起。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培养模式都还在摸索阶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逐步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高职教育的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懂技术、会造价、能管理”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高技能操作人员。如何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满足施工现场相应的技术、管理及造价操作岗位要求,实现与岗位“零距离”对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尤为重要。
  
  国内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依据
  
  (一)国内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办学历史、条件和特色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课程体系。但是,通过网络调研和实地考察调研,我们发现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专业方向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完善、课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专业方向不明确各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方案中,虽然划分多个专业方向,包括土建、安装、装饰、市政等等,但大多因方向不具体、追求大而全,故实际上只是一个笼统的工程造价专业而方向性不强,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上岗。
  课程设置不完善缺少学习情境,学生学习盲从。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训练偏后,导致学生对职业工作领域不了解、职业意识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应用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实践体验,又缺少由工作情境构建出的学习情境,往往感到理论知识空洞、抽象、枯燥难懂,因而不感兴趣。
  课程结构不合理先理论、后实践,教学与造价工作实践割裂。传统的造价专业教学是遵循理论学习——应用实践——再理论学习——再应用实践的循环,课程设置依然是按照学科逻辑结构组织课程;课程安排顺序依然是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应用(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课程内容主要是陈述性理论知识,且依然是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来组织,难与具体的职业工作过程性知识相联系,针对性不够,实用性不强。教学计划中许多课程虽然安排30%~40%的实践教学课时,也设置了一些独立的实训课程,但是由于缺少按照职业工作任务或业务流程开发的实训项目和相应的实训手段,导致实践训练虚化。有些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了形式上的突出,实践教学被人为地割裂,在开设的实训课程中也缺少职业工作的真实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零散的、局部的、孤立的、机械的、静态的低层次和低水平的训练。
  教学形式传统、僵化、单一,缺乏完整的行动过程教学形式依然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核心。教学环节依然是按照教师讲解、学生听记,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学生操作、教师指导的僵化模式。学生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听讲、讨论、阅读、记忆、理解、书面练习是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要方式。即使是实训课程,也是教师主导(实训中教师讲得多、布置多、规定多),学生模仿(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由于在学习中学生不能独立进行“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从而难以有效学习和掌握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二)课程改革的依据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方法可以用图1表示,其基础是整体化的职业分析,获得具有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员工在其职业成长中完成的综合任务,具有完整结构的工作过程,包括计划、实施以及工作结果的检查和评价等步骤。
  
  对学生岗位定位后,我们还要考虑结合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保障,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本领,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总目标(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成长历程见图5)。
  
  
  (三)行动领域提炼
  行动领域指的是在职业、生活和公众等有意义的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行动领域体现了职业的、社会的和个人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应该有利于完成这些行动情境中的任务。
  根据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我们可以将其总结出如表2的行动领域,包括识读建筑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的施工图,计算建筑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的工程量,编制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和综合单价,投标报价调整与标书封装,工程量复核与调整,费用复核与调整,工程结算造价计算等,其核心能力是计算工程量和编制报价书(汇总如表2所示)。
  
  (四)学习领域设计
  学习领域是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每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基准学时)三部分构成。要实现培养“零距离”上岗的工程造价员的目标,必须将上述行动领域转化为能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培养场所和三个培养阶段完成的学习领域课程(见表3)。
  (五)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组成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结构要素,是课程方案在职业学校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化。表4选取部分主干课程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参考文献:
  [1]朱红.建筑行业人才危机迫在眉睫[J].建设人才,2007,(2).
  [2]陈红,郭树军.公学结合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刘镇(1978—),男,辽宁大连人,硕士,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全国注册造价师,一级建造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工程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从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两个方面共八个维度即学生一般特征、学习方法、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坚持性、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对中等卫生学校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特点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在每个维度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认为采用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方式和特点的教学模式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学习特点;调查  中图
教学质量监控是高职院校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路。
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油浸变压器因造价低、易检修和维护,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变压器的运行维护人员,只有在变压器得运行过程中加强维护及检修,才能不断
随着我国石油业的发展,钻井液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钻井液相当于人体内的血液,对于石油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现在的钻井液技术也被应用与生产过程中,但是钻井液技术在应
目前影响毛皮动物产业的几类疫病如水貂阿留申病、犬瘟热、布鲁氏杆菌病、狂犬病、寄生虫病等严重影响毛皮动物养殖产业的发展和人身健康,随着毛皮动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新
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了实证研究,对英语教材、英语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师角色、课堂外部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
孙铭同志生前曾担任化工部第六设计院总工程师、化工部副总工程师,是当年全国化工系统劳动模范,曾主持完成了重水生产技术开发及其工程设计工作,为国防化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