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与高中生物教学实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往往生命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东西。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的生命教育在传至我国大陆后,也有了自己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及发展背景的不同,直至今日生命教育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足。基于此有些省市地区都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及当地的具体环境制定了相应的生命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根据这些纲领来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将是我们今后一直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物;教学实践
  
  教育是对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训练,在我们不断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时候,最基本的生命相关内容却被我们所忽视。我们需要在整个教育阶段加强对生命相关内容的补充,从而让学生发展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人”。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快速形成的高中阶段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已经迫切地摆在了我们的眼前。
  早在1968年,杰·唐纳·华特士就提出了生命教育的的理念,但中国大陆开始有此类思想已经是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的事了。到了今天,生命教育已经引起了我国大陆教育界的重视,如辽宁省教育系统已于2004年12月23日开始在全省全面启动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并规定“生命教育”为中小学必修的重要正规课程;上海市也于2004年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力图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全面的生命教育。而对于其他地区的绝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生命教育还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教育理念。
  
  1 生命教育的涵义
  
   生命教育起源于西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源于应对最初的暴力、毒品等社会性问题而出现的工具性教育。等传播到中国大陆之后,随着它的起步和发展以及社会背景的不同,人们对“生命教育”这一概念尚未达成一致。生命与教育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各有不同:有些学者认为生命应是教育的内容,所谓生命教育就是针对生命的教育,从生命诞生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生理现象以及精神层面的东西都是我们要了解的内容;另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将生命定义为教育的基础,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就应该要遵循生命的特征和发展原则来选择教育方式和方法,从而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和个体的人性化成长,这也是某些学者所认为的“生命化教育”。而事实上,生命与教育的之间的关系一定是复杂而多重的关系。
  
  2 生命教育的内容
  
  在生命教育的内容上,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其中以拟定出系统性发展计划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指导纲要》为例,该纲要指出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要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高中阶段着重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培养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学会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对生命教育内容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有研究者认为,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技能教育和生存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生存意识教育也就是珍惜生命存在的教育,它是生命教育的最基础。可以涵盖生命来源教育、生命安全教育以及死亡教育等内容。生存技能教育是指帮助个体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包括危急自救能力、适应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等等。而生存价值升华教育指的是生命质量提升的教育,当属于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
  
  3 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虽然知道今天我国对生命教育还未能达成统一的理解和认识,但显然生命教育要将生命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物学科研究的对象就是生命,所以在生命教育上生物教学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在具体的生命教育实践方式中,可以有开设专门课程、学科渗透以及专题教育活动等,有些地区如台湾则把生命教育纳入综合课程的体系中。虽然系统性的生命教育课程有其连贾性,能将基本内容完整的呈现出来,能引起人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落实。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习科目多且学习负担沉重,如果再以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名义,把生命教育列为专门的课程就势必会更加重学生的负担。此外,生命教育的一些内容与学科的内容往往存在很多重复,我们在专门的学科课程中无法避免,所以学科渗透尽就成为一种不增加学生负担的主要方法。
  一方面在高中开设专门课程会对学生带来更重的负担,而且很多地区的学校并没有校本课程的安排,但是另一方面仅仅依靠课堂渗透想完成较为全面的生命教育内容是很困难的。因此,往往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方式结合以期达到最终目标。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日常教学的学科渗透之外可以有专题讲座、课外实践、实例探讨、观看媒体影像资料等多种方式。专题讲座适合对某一项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展开讨论,针对这项内容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阐明,它比较适合一些理论性知识的介绍。课外实践是结合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出适合学生参与的课外具体活动,在一些涉及到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以及与社会的联系中,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观看媒体影像资料是给学生出示一些可以是教学片甚至是与内容相关的电影,从而辅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生命教育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项学生非常愿意参与的活动。而相对而言,最不占用课外时问、最易于开展的就是结合日常教学开展生命教育内容了。在这种方式中,可根据课本所列进度适当穿插与此相关的生命教育知识点。因为是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开展的。是学生最习惯的方式,只要不给它贴上明显的“标签”,也不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因此从长远效果上来看,这应该是最为便捷而适宜长期开展的一种方式。
  生命教育虽然和高中生物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而深远,并不是生物学科一门课程就可以完全概括的。许多其他科目如政治、历史、语文、物理、化学等学科也都是渗透生命教育课堂知识的途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如果能在各门课程中都有目的有计划的将生命教育的内容分解到日常教学中,势必能形成一股会力从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深远地贯彻下去。
其他文献
【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提倡学生能具有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本文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等理念,提出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敢于创新、积极讨论和多联系实际等观点,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积极讨论;联系实际    生物课堂教学应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注重
[摘 要]我们从改变作业形式入手,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同时训练孩子们的专注能力,及时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老师、孩子、家长的共同努力与坚持之下,孩子们的作业质量明显提高,测试的失误率也下降到5%。  [关键词]重差异 好习惯 专注与思维 多激励    一、二年级孩子数学学习与作业的现状与分析    1、背景:在上了数学第三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内容后,我们二年级的数学
【摘要】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带给生活、生产的巨大影响。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启蒙性的学科,尤其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教师面对的大多是农村的孩子,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的学习、日常生活中的事,是我们每们每位教师义不客辞的职责。  【关键词】科学;兴趣;激发    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
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的。因为积累语文材料,是感情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朗读背诵丰富积累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
【摘要】初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语文教学思想。它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有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提高学习能力。本文重在探讨当前语文专题学习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语文;专题学习;问题;对策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10个专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
“课改,课改,学生学习习惯、课堂纪律都变差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在办公室常听到这样的感叹与怨言。细细想之,新课程,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应该说这都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无可置疑。那问题出在哪?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某些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反思,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  
观察画训练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十分重要。因为通过观察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与丰富的表现力,培养他们眼、脑、手综合运用能力,为绘画创作收集素材等,而且可以通过观察画去接触和了解外部世界,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特别是观察画活动中,从整体出发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更是符合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是培养各类创造型人材所不可缺少的。基于这一点,我对中班幼儿进行了探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摘要】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起来,是人的生存、发展和全面本质实现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生产与生活方式改变的需要,是弘扬时代精神创造现代辉煌文明的需要。  【关键词】人文主义教育 参与式教学 创新教育 审美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humanistic education)原称人道主义教育,它强调尊重人的个性,肯定人的价值,保障人的权利,完善人的人格;提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德智体并重,并把美育也作为
【摘要】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始终是老师难以突破的暗堡,其现状和效果令人担忧。这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更重要的是习作教学本身存在诸多问题。为此,笔者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习作;思维;教学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
数学是中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同时,数学也是学好物理、化学两门科目的基础。数学正广泛地渗透到物质世界的各个领域,成为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学习数学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做好工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若教师在教学中做好以下几点,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大有帮助。    第一、提高学生课堂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