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制胜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b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组织就好像一只运行的手表,每一个存在于组织的人,就好比是手表中的一个部件,你对自己的定位如何?你在组织中的功能是什么?功能由定位而来,你的功能与价值就是根据你的定位要求而来的,这就是“手表理论”的重要诠释。
  在刚刚结束的2007年亚洲组织发展学学术研讨会上,本刊记者对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杨光进行了采访。他用新的视角对组织行为内涵的创新做了精辟的阐释。
  
  记得一个名人讲过一句这样的话,最本质的运动,是概念的运动,概念的运动是最本质的运动。我们常常在对概念和内涵没有深切理解的时候就盲目行动,于是在行为上就会发生混乱。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在组织变革中,比如我们以前的人事制度改革,在运作的时候总会出现系统的不调合,是什么原因带来了整个系统后续效应的混乱?
  杨光回答(以下简称答):组织变革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现在开始倡导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是把发展作为单一要素,而是把一个组织运行看作一个系统,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它比作为关于单一线路发展和生物模型发展的创新问题。在企业有诸多管理要素,它根据需要建立起质量控制系统、财务控制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物资控制系统、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是从单一要素来思考问题。一个组织的运行好比一个生物体,它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一个组织也是一样。我们搞过很多人事制度改革,但最后发现,这些单一的要素一旦不考虑周边的要素,即系统的综合,就会带来整个系统后续效应的混乱。现在中国提出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和谐、有序,要考虑系统。组织不应该单单关注规模、产量、数量,还要关注质量和平衡,这就是生物模型的概念。
  问:您能否进一步解释一下“手表理论”?您认为以前中国组织中评选“最佳射球手”、“最佳乐手”这种形式应该取消,那是否可以认为企业的“末位淘汰制度”也应该取消?
  答:在研究组织运行时,我提出“手表理论”的三个方面:
  一、定位论,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要素都要考虑定位。比如,在手表里有静件、动件,静件是不动的,动件就是齿轮、发条、指针等。如果你在组织中相当于手表中的静件,你只能静止不动、那些动件才能通过你的静,充分地展示动。如果该静止的时候偏要动,不动就觉得不平衡,那说明你的定位出了问题。所以在组织发展的研究当中,要确立各种要素的定位问题。
  二、功能论,功能是由定位而来的。就是你有什么作用、价值、功能。这不是抽象的概念。比如你说你是重点大学毕业的,有满腹经纶,但那只是一种描述,你的功能与价值是根据你的定位要求而来的,这就是“手表理论”的重要诠释。运用“手表理论”来解释,假定你是一个动件,是齿轮的从动轮,你要根据主动轮的转数来动,主动轮不动,从动轮不能动。在混乱的组织中经常出现定位不准、功能不专的问题。如果在主动轮不转动的时候,你觉得机会来了,超速地转,那是“越位”。评价人力资源在组织中的效用,不是它的努力程度,而是它是否完成组织的功能要求。
  三、协调论,是协助、配合、调合,统一形成一个系统。在组织运行中,其实有很多错误的概念,如曾经评选过“最佳射球手”、“最佳乐手”,这是应该更正的。“最佳射球手”之所以成为最佳,是一个人的功劳吗?如果没有前锋,没有中锋,没有团队的配合,那“最佳射球手”还有什么意义?我们还曾评选过先进个人、先进部门,甚至还下指标,实际上是对系统的运行理论思考不够。
  而对于“末位淘汰”制度,它是在系统当中没有按照规定,完成它应该完成的规定动作,它处于系统的末位,所以“末位淘汰制度”与“手表理论”是不矛盾的。
  问:在“手表理论”中您提到三种新的变化,如“应该兢业不是敬业”等,这与我们过去所倡导的有所不同,怎么在“手表理论”中理解它?
  答:我们过去愿意鼓励员工敬业爱岗,但仅有敬业是不够的,爱岗虽然有意义但也不是全部,应该倡导兢业,做事有效率,有效果。另一个变化是以前我们鼓励员工努力工作,但努力与勤奋代替不了有效和规范,规范就是“手表理论”的基本要求。第三个变化是倡导无私奉献,什么叫奉献?作为每名员工、每一个管理要素,只要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已经尽到了责任。在责任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到最好,要做透,做到位,这就是集约化。把有效规范集约与规范忠诚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我们才能谈奉献。如果这个社会,不谈定位和功能,只谈奉献,是没有意义的。
  在组织运作当中,应该倡导员工将工作与职业生涯结合起来,要把人生的价值赋予员工,他才有更高的自觉性与执行力。同时,让他在工作当中体验到工作的价值与快乐。
  问:现代企业从简单地创造经济价值到创造社会价值,再到创造文化价值,它是否使人的概念在组织中的作用被放大?而同时又使组织有了更深的象征意义?
  答:我们习惯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功能是创造财富,但根据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经验与感受,我们得出结论,当你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时候,你的组织存在就没有价值依据。所以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应该创造价值,但创造价值仅仅就是简单的创造经济价值吗?不,它应该是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前我曾在一本书呈写过一句话,“企业与其说是商品生产者,不如说是文化制造商”,最重要的价值是制造某种概念和文化。
  中国员工为什么会关注关系,它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种关系是一种社会性在企业组织中的要求和表现。即使是在美国企业,如果与老板关系很僵,会不同程度失去做好工作的条件。中国古代提出过一个观点,叫做和谐与中庸,当你批评一个员工,他不理解你的时候,最好别去批评他,效果不好。当他有了磨难的体验后再去批评他,效果就会好,这就是中庸。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它都有具体的时间与条件。因此,企业不单单是经济体,它还是社会,因为它容纳了更多的社会关系。企业同时还是一个价值文化体,它承载着员工的职业生涯。当企业不能够让员工感到有价值的时候,那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我个人认为,研究领导的执行力最重要的一个逻辑前提,就是文化上的高度认同。什么样的组织最有执行力?其实就是精神上的高度认同才最有执行力。
  当一个组织,它既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又具有文化功能的时候,它就成为一种价值文化的主宰,人的概念在组织作用中被放大,因此组织才有了一些象征意义。比如当你提到西门子、飞利浦、摩托罗拉,就会想到高科技;你提到三星、松下、奔驰,就会想到德国、日本、韩国,它们几乎成了国家的名片。当你提到家乐福、宝洁、乐购、沃尔玛,你会感觉到生活与时尚,这就是文化的象征意义。
  问:您提到的“运动中平衡”这个观点,如何在运动中求得这种平衡?
  答:竞争理论模型有资源型、机能型、知识型、博弈型和文化型五种。如企业实施企业战略,它并不取决于资源,也不仅仅取决于机能。但如果能在事物的诸多运动与变化当中找到机会,找到运动中的平衡肯定会在竞争中取胜。从南方与北方的发展看,北方人就一定不比南方人聪明吗?不是,是缺少胆量与气魄吗?也不是。准确答案是缺少博弈的态度。当你想求得稳定的时候,你恰恰应该动起来;当你失去的时候,也意味着你就要得到了。应该看出,发展的时候,企业最有价值。只有不断地去运动,才有机会,绝对的稳定是没有的。博弈讲运动,也讲程序,有了博弈的态度,才能在运动中求得平衡。
其他文献
《人力资源》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我们看到,在目前的MBA育发展中,国际合作的趋势越来越加强了,您能否谈谈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  凯瑞·考克斯:现代教育的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在当今世界,我们已经具有了各种非常先进的沟通手段,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及时地传递到其它地方,无论是以文字的形式,还是以图象的形式。教育的国际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这种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各种文化的
一个坚信自己拥有超凡能力的人,不论是在遇到突发状况之际,还是陷入困境中之时,他都不会感到害怕,更不会失去勇气,因为他深知自己具有的能力会立刻发挥作用。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很有威望的国王,他十分担忧自己唯一的儿子、王位继承人因知道自己将成为国王而变成一个骄奢淫逸的年轻人,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国王决定让王子在不知道自己的血统和未来将要继承王位的情况下长大成人。因此
商业竞争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我国的企业有着堪称空前的全球发展机遇,进而带动经济的持续成长,更因此能在新的国际经济次序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相反的,若在冲击之下,无法承受压力,所释放出的多余劳动力,也必将导致社会形势的动荡与不安,挑战亦是甚为严峻。正因为企业经营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内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速度,相对于经济的增长,似乎也不遑多让。管理学有琳琅满目的理论,“执行力”应该是目前在企业管理领域比较流
朋友在一家著名的速冻食品企业工作了10年,从一线员工到班组长,从部门主管到区域负责人,工作兢兢业业,深受好评。但是最近,她开始抱怨,感觉员工心气浮躁,工作拖沓,扯皮推诿,找寻借口——工作越来越累了。  我关注员工责任心缺失这一现象很长时间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认真总结一下,大致有这几个方面吧——  1 岗位职责不清。岗位设置不明确,员工职责不清,就很容易产生官僚作风,大家“一团和气”,事情都等
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如果某个部门或个人的每一项指标的绩效考评结果均为“一般”,按照正常设计思路,其最终的绩效等级评定就应是“一般”,但是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将其所有指标的考核得分加权求和后,得出的绩效考核得分按照绩效等级分数标准和绩效等级评定规则转换成的绩效等级却是“优秀”或者“较差”。如此,HR会认为绩效指标评分尺度设计得不合理,或是绩效指标评分方法与绩效等级分数
执行:本刊编辑部    每当阳历新年之初,阴历旧年之尾,都是企业产生明显变化的时节 其中,薪酬的变化,更是牵动上上下下的神经 薪水是变还是不变?确是个问题 怎样变?何时变?对谁变?变多少?变哪一部分?陡然变得不容回避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已经没有薪酬不变的企业谁敢声称“不变一?面对2007年物价指数的上扬,楼市股票的飙举,各行业平均薪酬的起落,企业效益的升降沉浮,员工心态的阴晴冷暖,人们数
Q 我公司前不久招聘了一名销售人员,合同期为三年,约定了三个月的试用期。经过前两个月的考核,我们觉得这名员工的销售业绩不太理想,没有达到公司的预期,因而想以“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该员工却声称入职时没有告知他有业绩要求。但是,他提出愿意延长试用期,证明自己的能力。员工提出的延长试用期是否可行?  A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
作者简介:    作者陈作新,毕业于加拿大McGill大学,获得经济与财务双学士,具有15年以上理财经验,是香港资深理财规划师。现任北京理财中心首席顾问,兼任清华大学理财顾问专业相关课程的嘉宾讲师,长期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大型企业做演讲与培训。另外著有《国际投资基金的心得》、《国内股票分析》等专著。    2006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留出你过冬的粮食》,可谓中国普通百姓的一本理
纵观我国过去三十年的企业教育,如果以十年为节点,各找出一个关键词,或许第一个十年的关键词是“教学”;第二个十年的关键词是“培训”;第三个十年的关键词是“学习”,那么,下一个十年,企业培训关键词可能就离不开“技术”二字了。如今,业界讨论最多的是技术对教育的改变,移动互联网、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可穿戴设备(如Google Glass
以已为荣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人:22岁独立做生意,把老本赔光。23岁时竞选联邦州议员,失败。24岁时找亲戚借钱重做生意,结果赔得更惨,血本无归。2g岁时再次竞选联邦州议员,再次失败。31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46岁时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时参加副总统选举,失败。49岁时再次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但他在51岁时参加了总统选举,一举成功。他在任期间完成了南北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成为美国历史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