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被运用于大量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也对建筑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有足够的重视。探讨了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浇筑振捣 质量控制 混凝土 预防
■一、工程概况
某施工单位施工的某工程位于市郊区东侧,主楼设计上部19层,地下室2层,主楼层高均为3米,钢筋混凝土剪刀墙结构,楼板厚度大部分为15cm。在施工结构完工后,经权威检测单位检测结果显示合格。除了三层结构混凝土质量外观稍微差些,其他均达到优良。为此施工人员对其进行了分析。
■二、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三、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著人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水灰比愈大,混凝土强度愈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一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根据上述分析,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他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给予养护,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
■四、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差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从此推定,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一定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标号。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看出,不但要使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大于混凝土标号,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地减少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既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五、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①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的控制越好。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强度、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实验室要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料是否与设计所用原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材料除外)。
3.加强原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为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设计所用原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六、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混凝土质量的好坏,除外观上的蜂窝、麻面缺陷外,主要是混凝土强度能否达到要求,当混凝土强度达不到工程要求时,监理人员只能要求拆毁重作。而确定混凝土强度通常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的28d进行,并得出结论。在这段时期,还可能浇筑出大量劣质混凝土,这样一来,拆毁的工程量将很大。所以每一位负责质量的人员必需注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以不误时机地采取补救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监理人员、承包商质检人员按时检查配制的混凝土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检查施工中混凝土的成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配合比,运输、浇筑和养护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规定;同时要检查是否按时做混凝土坍落度实验等,坍落度是最简易、最快速判别混凝土质量的指标,坍落度过大,过小将会产生振捣不实,出现蜂窝、孔洞、发生离析、分层或强度是否按技术规范的要求做混凝土强度试验,并检查试验结果。特别是7d龄期的强度表明28d强度有可能低于该工程部位所要求的强度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在强度不合格工程部位停止混凝土施工。等到28d有试件测验后再定。
■七、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不懂装懂,图省事、碰运气,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人们重视工程质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都要重视。进行严格的控制,试验,质控各部门要基本覆盖所有质控点,不但对原材料的生产,进货,存放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质量检测,且把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作为重点。我们应从各方面控制混凝土质量,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保证企业信誉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元河.混凝土浇筑及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城市建设,2010;07
[2]吴方志.混凝土浇筑质量对钢管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福建建设科技》,2002;02
[3]齐胜军,程先娜.浅谈混凝土强度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科教创新,2008;7
[4]金柏芳.浅谈混凝土强度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公路,2004;05
[5]李生之,桂丽欣.浅谈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及预防控制要点.今日科苑,2010;8
[6]夏端林,王红.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11
(责任编辑:张雄辉)
关键词:浇筑振捣 质量控制 混凝土 预防
■一、工程概况
某施工单位施工的某工程位于市郊区东侧,主楼设计上部19层,地下室2层,主楼层高均为3米,钢筋混凝土剪刀墙结构,楼板厚度大部分为15cm。在施工结构完工后,经权威检测单位检测结果显示合格。除了三层结构混凝土质量外观稍微差些,其他均达到优良。为此施工人员对其进行了分析。
■二、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三、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著人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水灰比愈大,混凝土强度愈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一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根据上述分析,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他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给予养护,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
■四、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差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从此推定,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一定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标号。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看出,不但要使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大于混凝土标号,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地减少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既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五、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①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的控制越好。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强度、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实验室要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料是否与设计所用原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材料除外)。
3.加强原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为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设计所用原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六、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混凝土质量的好坏,除外观上的蜂窝、麻面缺陷外,主要是混凝土强度能否达到要求,当混凝土强度达不到工程要求时,监理人员只能要求拆毁重作。而确定混凝土强度通常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的28d进行,并得出结论。在这段时期,还可能浇筑出大量劣质混凝土,这样一来,拆毁的工程量将很大。所以每一位负责质量的人员必需注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以不误时机地采取补救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监理人员、承包商质检人员按时检查配制的混凝土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检查施工中混凝土的成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配合比,运输、浇筑和养护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规定;同时要检查是否按时做混凝土坍落度实验等,坍落度是最简易、最快速判别混凝土质量的指标,坍落度过大,过小将会产生振捣不实,出现蜂窝、孔洞、发生离析、分层或强度是否按技术规范的要求做混凝土强度试验,并检查试验结果。特别是7d龄期的强度表明28d强度有可能低于该工程部位所要求的强度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在强度不合格工程部位停止混凝土施工。等到28d有试件测验后再定。
■七、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不懂装懂,图省事、碰运气,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人们重视工程质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都要重视。进行严格的控制,试验,质控各部门要基本覆盖所有质控点,不但对原材料的生产,进货,存放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质量检测,且把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作为重点。我们应从各方面控制混凝土质量,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保证企业信誉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元河.混凝土浇筑及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城市建设,2010;07
[2]吴方志.混凝土浇筑质量对钢管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福建建设科技》,2002;02
[3]齐胜军,程先娜.浅谈混凝土强度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科教创新,2008;7
[4]金柏芳.浅谈混凝土强度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公路,2004;05
[5]李生之,桂丽欣.浅谈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及预防控制要点.今日科苑,2010;8
[6]夏端林,王红.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11
(责任编辑:张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