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准备活动高效性的实践探究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trac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利用课的准备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讨论中,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作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对比,得出结论:利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是比较可行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准备活动 高效课堂 能力培养 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35-01
  1 问题的提出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来,都是由体育老师组织跑步、带操等,形式比较枯燥,内容比较单一,学生一走进课堂就觉得课课都是老一套,没新创意,从而打不起精神,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导致身体难以活动开,练习不积极,严重影响了课的教学效果。工作30年来,我坚持试用由学生轮流来组织做准备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姿态,掌握准备活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体育成绩,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效果较好。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我校八年级(3)、(4)
  2.方法:实验对比法
  3 实验过程
  3.1 开学第一周的第一课次,我就在实践班宣布
  这学期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每个同学都必须组织一次。顺序:体育老师带第一周,第二周的第一课次由体育委员带,然后按班委顺序,最后到每位同学。老师在第一周主要工作:(1)注意传授给学生关于活动的原理,让学生知道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都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2)讲解编制准备活动的基本要素、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3)教会学生一些新的徒手操、游戏、舞蹈等,以拓宽他们的素材面,满足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如此设计。
  3.2 第一周最后一课次下课前,老师宣布下次课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课的内容,按照老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进行组织编排,课前交给教师批阅
  教师在课中参与学生活动,必要的时候给予现场指导、帮助。每次结束后,学生进行评议,教师根据学生带准备活动的情况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进行总结,好的方面加以肯定赞扬,不足之处加以指导和鼓励。每次结束后给学生评分,制定评价表,记载到平时成绩中,并公布在班级宣传栏内。
  3.3 评价表
  ①形态、仪表大方2分
  ②口令正确、宏亮,有节奏2分
  ③讲解简洁,示范优美2分
  ④符合教材特点,内容有创新性2分
  ⑤运动负荷适量2分
  4 结果与分析
  一学期下来,我们利用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课、业余训练课和各项教学比赛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平均每人2~3次。通过尝试,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感到老师和他们是“朋友”,自身放低了姿态,克服焦躁心情,用亲切口吻,关心的话语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在快乐中学,在学中体验快乐,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些平时纪律松散的、不能自律的学生都能安静下来,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课的学习任务,学习效果显著。附:体育成绩对照表(如表1表2)
  能力明显增强:
  学期结束前的一次课外活动,我邀请了各位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他们在实验班随机抽一名学生,在对照班找一位班干部一起带领本班学生做准备活动,结果实验班一名普通学生很顺利地将本班学生组织起来做好准备活动,而对照班的班干部却结结巴巴停顿在操场上,结果还是由体育委员完成了带准备活动的任务。
  5 结论
  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组织准备活动的练习中来,让准备活动变成学生有浓厚兴趣的、可以亲身体验的,提高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只要我们长期坚持系统化的培养学生,就能体现育人的功效。只有当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才能真正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 钢琴艺术教育主要是学生审美情趣的一种教育,目标是为了提升人的素质的一种教育,是一种全面提升人各个方面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 钢琴艺术 素质教育 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30-01  随着人们生
期刊
【摘要】 素描是造型的基础,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可以准确客观的表现对象,促进眼、脑、手的协调性,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在素描教学中,要重视基础,加强理解,培养学生重视画图的结构,养成规范的习惯,注重实践练习,才会提高素描能力。  【关键词】 高中美术 素描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
期刊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可以丰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陶行知先生在《晓庄三周岁》的报告中,把“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整套生活教育理论系统地确立了下来,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生活教育 语文课堂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
期刊
【摘要】 通过复习,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发展,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是小学数学复习课亟待完善的教学环节。本文提出建构开放性的、生活化的、对比性的情境,结合新课程理念而使复习课成为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构的过程。  【关键词】 复习 情境 梳理 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65-02  教师感叹“复习课难上”,学
期刊
【摘要】 吟诗作画、欣赏和品评名人诗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对新事物、新知识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只要引导得法,定能引起他们学习美术的情绪。  【关键词】 吟诗作画 欣赏 品评 诗画联壁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31-01  “现在的美术课难上,学生根本就不想学。”这是美术教师的普遍反映。这与应
期刊
【摘要】 现代诗与古诗各具韵味,都需要读者的体悟与咀嚼,方能品出现代诗韵的美妙感觉来。所以,我们在现代诗教学中要抓住诗歌教学的牛鼻子——多让学生在体悟意境上下功夫。文章从“诵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仿写:为运用语言搭台。”两方面阐述了体悟诗歌意境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诵读仿写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
期刊
【摘要】 团结互助是个人与群体生存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生产、文明进步的必然,也是个人的修养、品质和美德之一。体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法、理论教学法、目标教学法、表扬激励法、游戏竞赛等方法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 团结互助精神  【中图分类号】 G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32-01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
期刊
【摘要】 步入二十一世纪的当今世界,日益显示了它的知识化和信息化。而信息化的进程又日益强化了知识的数字化和编码化,加快了可用知识存量的增长速度,加快了可用知识存量的增长速度,加快了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文化的传播,使得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相对缩小,整个人类社会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因此显得更加热门。  【关键词】 政治 信息技术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
期刊
【摘要】 高中体育新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为学生终身从事锻炼身体和保持身体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它强调学生依据自身的特点,掌握终身体育与健康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增强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注重学生在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兴趣、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的、适合的锻炼方法,提高运动能力,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
期刊
【摘要】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进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闪亮起来,焕发出自己的光彩。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40-01  笔者长期在农村中学任教,深感农村学校学生普遍对语文较为乏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