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明天更美好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鸟小鸟闲聊天呀从来不休息,一天到晚不知道累呀叽叽喳喳滴……”俏皮的音乐、欢乐的农村女娃、丰富的乡村生活元素,这是广西桂林市飞凤小学学生群舞《喜鹊叫喳喳》的精彩场面。在参加桂林市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群舞和广西中小学生群舞录像比赛时,学校学生以自信大方、洒脱舒展、绘声绘色、淋漓尽致的舞蹈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同时也赢得了专业评委的一致好评。
  立足学校实际,坚定办学方向
  学校现有在校生1246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达到了84.2%,而且绝大多数家庭条件很差,學生没有好的学习环境。
  坚定办学方向,打造优质教育。为了让学生有资本“和别人比明天”,学校明确了坚定的办学方向:从校情出发,秉承“爱满飞凤、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师生共同以“青竹精神”构建校园文化,以“不选择学生”“把不同的学生都教好”“让学生充满自信”作为办学方向,倡导“我们学校没有大钱,我们也不是大师,但我们不可以没有大爱”,老师要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树立健康人格,坚定学习信念……
  坚守教育灵魂,培育全能学生。大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青竹在南方,独木可成林。学校全体教职工,精心构建了“爱润童心竹韵飞扬”教育品牌工程,并通过竹之魂(学校青竹文化工程)、竹之德(教师队伍大爱教育工程)、竹之品(学生养习培德工程),让“青竹”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学子真正拥有“和别人比明天”的勇气和技能。
  实施关爱工程,共育博爱家园
  为了将学校建成为一个阳光灿烂的博爱家园,学校实施了“两大关爱工程”——社会“关爱工程”和学校“关爱工程”。
  开展爱的教育,延伸爱的范围。在社会“关爱工程”方面,学校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关怀、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捐赠与关爱,配合各高等院校学生志愿者开展“心灵慰藉”活动,并将这份“爱的教育”延及学生家长。定期对每名学生进行家访,组织学生家长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卫生清洁和治安管理等工作,培养家长教导孩子的责任心……
  主抓各项活动,形成爱的链接。在学校的“关爱工程”方面,学校主抓“三项善行,五大活动”。所谓“三项善行”,指的是“帮扶结对”“爱善存折”“爱生月”这三项活动,其中,每年9月是“爱生月”,教师要走访困难家庭。“五大活动”包括“小脚丫学社”“七彩小屋”“小脚丫起跑线”“善竹瞭望台”“心灵关爱”等五项,其中“善竹瞭望台”着重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上下功夫,每周同时展示学生身边的陋习和文明行为,引导学生辨清美丑、分清是非。
  发展学生特长,培育优秀人才
  每周二、周四上午的大课间是学校中高年级的学生跳欢乐的竹竿舞、板鞋舞的时间。操场上竹板相撞的啪啪声、掌声、欢笑声,让校园变得火热、沸腾。
  第一,开展学社活动,免费特长教育。这两项活动源自于学校的竹竿社、板鞋社,而竹竿社、板鞋社又源自于学校的体能社,体能社是学校2011年3月启动学社工作时就已经成立的多个学社之一。第二,定位培养目标,严格各项制度。让学社活动成为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新的增长点,一直是学校的期望。因此,学校将学社的具體培养目标定位为“三美”,即让学生分享人际交往之美、感受主动发展之美、体会幸福成长之美。第三,聘请专业教师,保证教学效果。国画社、彩调社、渔鼓社这些民族性、专业性都较强的学社均外聘市级专家,这些学社的学员都要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经过任课教师的层层选拔。
  出显大爱成果,助推学校发展
  目标初见成效,加大培养力度。学社工作实施四年,“三美”目标初见成效。五年级学生李嘉玲就是其中的代表。该生原本报名参加彩调社,教师却发现她不仅形象好,而且音色甜美、干净,又有表演欲,是块唱歌的好材料,就把她转到了合唱社。如今的李嘉玲,不仅成了合唱社的领唱、学校活动节目的主持人,还大大增强了自信心,在秀峰区的独唱和讲故事比赛中均获得了一等奖。
  发展学生特长,引导体会幸福。现在,学校的学社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仅开始向常规教学渗透,而且慢慢长出了“新枝芽”:主持国画社的美术教师开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度将国画的基础知识带进日常的美术课堂;原来的舞蹈社,如今已经分化出一个啦啦操社……
  学习积累收货,增强竞争实力。四年多的学社学习,让学生们收获多多:国画社的学生得到了翰墨书香的浸润,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妙;彩调社的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感悟民间曲艺的韵味;十字绣社、手工剪贴社、绘画社的学生彩绘童心,用细心、耐心绣出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合唱社、葫芦丝社的学生童声悦耳、唱响校园;舞蹈社的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各种比赛等。
  各项活动持续良好的开展,使学校文化内涵日渐丰厚,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校、全国气象科普实践基地、全国学校文化创新校、桂林市艺术教育舞蹈项目特色学校、秀峰区非物质文化传承示范校等荣誉。
  “无山之巍峨,不妨选择一方平地;无海之壮阔,不妨选择一条小溪。”学校将与拥有大爱情怀的教师团队,共同精心打造着自己梦想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优秀学校,让“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一美好愿景在这里真正实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5期(CKD5)非透析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与血管钙化、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61例慢性肾脏病5期
初中美术欣赏课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魅力在于可以通过有限的作品展示,让学生领悟到更多的艺术韵味与作品内涵。初中学生正处在培养审美意识的重要时期,而欣赏课的开展对审美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它可以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质的升华,帮助学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不过,与其他课程相比,欣赏课显得平淡无味,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美术欣赏中,教师一定要变革教学方式,以此满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古代圣人先贤的思想在历史的大浪里几经沉浮,流传千古后至今仍熠熠闪光,华夏文明现已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六实验学校是佳市南部地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多年来,学校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结合阳光育人理念,在师生中大力推进读书达人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全面推进国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其实,学生只有正确地理解文本,形成一定的形成解释、作出评价的能力,才可能真正热爱学习,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享受审美的乐趣。为此,我展开了对于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形成解释的策略研究。下面就通过教学《画杨桃
高校作为党建工作主战场,要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要在真学实做上下功夫,在深化拓展上做文章,努力发挥好"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论文从三个方面就高校如何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行了论述。
研究背景  默读是学生个体阅读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一种真正让学生进入文本、理解文本、沉浸于文本的读书样式。  默读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载体 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小学生从第一学段开始,就要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高级学段更是要求学生做到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默读是师生可持续学习力发展的需要 通过调研可以看到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默读存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事,是对生命的涵养。河北省新乐市东长寿学校谨记一个“尊”字,秉承“尊重教育规律、赢得教育尊严”的理念,以“呵护当下生命、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学宗旨,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五四三”生命教育体系,致力于用生命之水,浇灌师生心灵之田,实现“师生幸福人生”的目标。  引一渠“清水”  书法既植根于传统文化,又与教
山东省宁津县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97年,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人;教职工100余人,其中青年教师超过80人.建校二十年来,学校获得了宁津县教学质量一等奖,以及山东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