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题组设计 培养学生能力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题组练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内容相关、形式相似和方法相近的题目,有机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练习题。“数学题组”的实际训练效果超过十几道乃至几十道题目的训练效果,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本文在分析小学数学题组设计及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题组设计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题组练习;学习能力;培养;探讨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数学学习需要通过解题训练来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而题组是一种集中的、典型的问题表现形式。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表明,单个问题讲授不如采取题组练习教学效果好。一个由三、五个题目组成的“数学题组”练习效果超过十几道乃至几十道题目的训练效果。并且教师精心设计的题组在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思维,促进知识的掌握,提高解题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从而達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题组设计要注意结构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一)注意结构性
   从体型看,数学题组常常是一种复合题型,其结构特征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将若干个相近或互相延伸、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题目串在一起,所以,题组设计必须彰显数学概念外延的基本结构,凸显隐含在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等基本结构,突出数学问题的基本特征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注意针对性
   要想通过题组设计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就必须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练习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少学生对所教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且也能能正确解决模仿性的习题,但是,练习中的错误则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呈现。这说明学生对知识并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在题组设计时,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突出针对性。比如,对于新授课,要针对知识迁移的需要,设计一些铺垫性的练习题;对于练习课,要针对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设计一些变式或发展练习题;对于复习课,要针对知识的回忆和整理的需要,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
   (三)注意层次性
   学生有差异,知识内容有差异,数学题组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考虑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考虑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需要,考虑教师因材施教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练习到综合练习,重视解题的探究、解答、反思、总结、对比、提炼各个环节的细节落实。通过分层次地设计,让学生领会从简单到复杂的数学问题之间的本质关系。数学题组设计的关键是要从纷繁复杂的题海中精选好题,多角度、多层次地体现数学问题与数量关系的特征,让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数学思维,使每组题目都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
   二、注重“辩”题、“变”题、“编”题,做好数学题组设计
   (一)在“辩”题分析中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我们都知道,对于类型相似的数学题,学生在练习中常常容易出现混淆,对问题分不清楚,经常出错。因此,教师在课堂题组设计中,要根据数学题组设计的基本要求,组织学生合理“辨”题,揭示题与题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对题目加以分析、比较,找出题组的特点。同时,通过不同解题方法的比较,使学生在练习中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举例来讲,在讲解《分数应用题》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题目:(1)10支铅笔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10支铅笔的几分之几?2人分得10支铅笔的几分之几? (2)10支铅笔平均分给5人,每支铅笔是10枝铅笔的几分之几?(3)2支铅笔是10支铅笔的几分之几? (2)10支铅笔平均分给6人,每支铅笔是12支铅笔的几分之几?③10支铅笔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几支铅笔?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解答,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比较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解答题目时应注重哪些问题?通过问题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从中得到感悟,教师做出归纳:在解答此类题目中,要从问题出发,看问题有无单位,有单位的就用数量关系式解答,没有单位的就从分数的意义去思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理“辨”题,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学生通过“比较”,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得到锻炼。
   (二)在“变”题思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变”题是数学题组开发的重要方法之一。科学“变”题有助于根据数学认知规律和数学知识特点,创新性地搭起学生学习的“脚手架”,由一题变多题,将练习内容连成线、合成组,实现了问题的“由点到面”,进而把学生由问题的“浅滩”引入到问题的“深水”处,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多向思维。
   举例来说,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变式训练题组:(1)某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5o,那么,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2)某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65o,那么,它的两个底角各是多少度? (3)某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65o,那么,它另外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4)某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90o,那么,它另外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5)某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no,那么,它另外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这样的题组设计,可以说是步步深入,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有效加强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在做题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良好锻炼。
   (三)在“编”题拓展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多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能够达到熟记的程度,但在灵活运用方面,往往是是能力相对较弱。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层次特点,联系不同学生生活实际,大胆编制题目,开阔学生视野,通过“编”题拓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举例来讲,在讲解六年级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知识时,可以“编”这样一道练习题:学校组织一次植树活动,五年级和六年级共种了400棵树苗,已知五年级和六年级种的树苗的比是3:5 ,求五年级和六年级各种树苗多少棵?(1)用比例分配法解答;(2)用方程法解答;(3)用整数归一法解答;(4)用分数法解答;(4)用正反比例法解答。设计“一题多解”题组,既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题中数量关系、采用不同方法灵活解决相同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点亮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结论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题组练习是小学数学练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和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通过有效地设计和使用题组练习,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内,充分展现生命活动的主动权,使学生在学得有趣、学得积极、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学得有用中,发展思维、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作者简介:
   刘春,女,1984年2月生,本科学历,现为宁夏省银川市实验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孙澄宙.论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论坛,2010(10).128-129.
  [2]王旺平.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J].广西教育,2010(12).163-166.
  [3]王守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技巧[J].小学数学教学,2011(4):182-183.
  [4]曾彬.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练习技巧[J].黑龙江教育,2012(10).127-130
  [5]张宁肖.简论小学数学题组设计技巧[J].教育教学论坛,2012(8).136-139.
  [6]郭成芳.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J].科教创新向导,2012(12).168-170.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作为初中数学课堂主要学科,使学生自身智力的得以发展,有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主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随之新课标教学的改革,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灵活变换教学方式。经多年教学经验和大量实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情境式教学是新型教学方案的主要切入点,教师在情景教学中将数学理论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帮助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
期刊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与科学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发展模式倡导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发挥立体化教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技术能够全方位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能力刺激,将其充分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是大势所趋。为更好的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促进教学效率,本文将对化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予以探究。  【关键词】初中教育;化学教学;信息技术   所谓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是
期刊
【摘 要】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关键词】数学教学;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
期刊
【摘 要】随着IT产业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目前国内对计算机应用方面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为中职学校创造了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良好机遇。我們应该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提高办学效益。但现在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出来的学生,在学校虽然学习了办公自动化,却不能胜任一个打字员岗位,对最基本的文字处理、版面设置、打印等都不能熟练操作。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良   随着信息时代的
期刊
【摘 要】在中职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分为四个阶段:①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并进行知觉;②教师重点讲解,促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③学生整理吸收和记忆音乐欣赏知识;④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并及时将作业反馈。  【关键词】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法;课堂设计   一、 将系统教学法运用于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   1、注重音乐信息的传输系统。音乐欣赏课教师对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
期刊
【摘 要】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下,民族音乐学研究者的音乐民族志文本表述方式、对族群音乐的审美观、研究对象与范围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革命性的变化。鉴于此,本文针对上述相关问题展开初步讨论。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首先,在现代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受后现代主义(或后工业社会、后殖民主义)的影响,使研究者的审美价值观,发生很重要的转变。那就是,在美国人类学历史学派的
期刊
【摘 要】课堂导入主要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或者在讲解新的知识点之前,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性、有意识的设计教学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活动中。由此可见,课堂导入是一节课开始的重要开端,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对于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中职数学而言,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应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导入方法。下面笔者主要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提出了几种教学导入方法。  
期刊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京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寄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京剧的表演由实质化的演出融合了精神的属性,带有一种符号化的象征意义。本文意在通过对京剧表演中“花脸”形象的研究,尤其以“脸谱”为代表的花脸形象为出发点,通过虚实结合的创作方式,试图揭开蕴含在其表演中广义而泛化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京剧花脸;表演艺术;文化象征   京剧被称为国粹,其腔调主要以西皮、二黄为主,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的素描教学作为美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搞好素描教学,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提高素描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素描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人们往往认为素描只是一种造型训练的方法, 而忽略了素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个独立的画种。其实, 素
期刊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少儿美术的创作辅导是个重要环节,美术创作是少儿创造性地再现他们感知到的美好事物的媒介。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将自己的印象和感受表现出来,这不仅加强了他们对事物的感受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形象的造型能力,而且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使少儿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正确地进行少儿美术的辅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作出新颖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