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墙的记忆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715893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门旁的老泥墙,是我无法忘却的关于姥姥的记忆。姥姥和那堵老泥墙,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姥姥一生一世都在老泥墙里向外张望。
  老泥墙的边上有一个砖块砌成的台阶,参差不齐的,小时候我经常爬到最上面,从上往下张望院里靠着泥墙坐着的姥姥,或者是和邻家的孩子一起从泥墙上蹦下来,再爬上去,就這样乐此不疲地玩着,直到长大。
  在我四岁那一年的春天,院里的枣树摆动着缀满枝头的小花,还未从寒冬中苏醒过来的冻土上落满黄绿色的花瓣。在枣树的掩映下,姥姥正和邻家的杨奶奶一起烙馍。只是一个草草支起的泥炉子,炉中放了几根刚刚劈好的干柴,炉子上顶着个锈迹斑斑的烙台,姥姥却能烙出世界上最好吃的烙馍。先从大团面上揪下一小团,两手交替和面、压面,用一根长长的擀面杖擀成一层薄薄的面饼,撒上些许面粉,再拿起竹劈子轻轻一挑,把饼甩到烙台上,上下一翻,整个过程持续不到一分钟。不一会儿,烙馍已经大熟,再翻个个儿,便烙好了。“姥姥,我要吃烙馍!”我坐在泥墙上,还未来得及起身,便迫不及待地向下大喊了。“好,慢点儿下来!”说着,姥姥还不忘向我这里不停地张望。我拿起一张刚做好的烙馍,也不嫌烫嘴了,便大口咬下去。这烙馍真称得上是“人间美味”了!送到嘴里,面香便立刻蔓延开来,实在是不舍得咽下!现在回想起来,那饼的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若是再厚一丁点儿,便不会那么筋道;若是再薄一点儿,就很容易破了,失去了烙馍原来的完整和美观。这白嫩嫩的烙馍面上还零星有个几个棕褐色的斑点,就仿佛一个皮肤吹弹可破的少女脸上的朱砂痣一般,给烙馍添了几分韵味。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在清明后,姥姥便从老家拿来了不少绿豆,打算在院子里种。“姥姥,我也要种!”“好,我教你。”我便跟在姥姥的身后,像模像样地学起来。先是用铲子在地上刨开一个小坑,把一两个绿豆撒进去,再用脚把土踏平,浇点水,就好了。学会了,我便在老泥墙边挑了块阴凉地儿,想种绿豆。“不能在那里种呀!”“为什么?”“绿豆没有阳光照着风儿吹着,就长不好,茎是青白色的,在阳光下长成的绿豆苗的茎才是深红色的——真正健康的呀!”我还小,只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秧苗不经历风吹日晒,就不能茁壮成长;花儿不走出温室,就不能鲜艳美丽。
  姥姥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她的勤劳,她的朴实,她的慈祥,她对家庭默默的爱……这一切都使我难以忘怀。如今姥姥走了,离开了我的世界,然而她在老泥墙边的身影却一直印在我的记忆里,越刻越深。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指导教师:王露
  记忆的魅力在于,曾经的时光不老,曾经的生命不老。在作者的回忆中,老墙、姥姥、童年是浑然一体的:老墙是安放童心童趣的城堡,看姥姥烙馍之后再吃烙馍,和姥姥一起学种豆……童年那么美,不是玩得多好,亦不是吃得多好,而是有姥姥陪伴的日子太美好!美好到作者深深地记得姥姥烙馍的一举一动,也记得吃烙馍时点点滴滴的韵味,更记得姥姥提醒的只言片语。记忆不老,温暖永在,这都是成长的痕迹和力量。
  【适用文题】记忆不老;温暖的回忆;雕刻时光……(小引)
其他文献
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  妖娆春色。她的心却在寂寞中辗转,如柳絮一般,漂泊不定。她说不清她到底在期待着什么。只是日子在静寂中淌过,无声无息。回眸桃花初绽又一春时,时间照样可以过的惊心动魄,却不留痕迹。  那一日,她听见有人轻叩柴扉,声音不大,心中似跳漏了一拍,心想这个辰光,会有何人来访?  出门迎客,见一陌生男子,对视,复又暗惊,怎么这般眼熟?随即敛眉局促,该怎生是好呢?  稳住心神,半天才款款
喜欢折纸。自认这趣,雅。  房间书柜的顶端放满了我的折纸。现代折纸——一张纸,不剪不撕不贴,光折,便可栩栩如生。  少有人理解折纸的乐趣。取出一张纸,照着折痕图打格,红峰蓝谷,红线向上折,蓝线向下折,折出大致折痕后再聚合成一件艺术作品。这需要耐心,也要时间,通常一个上午方可完成一件。  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折纸啊?我只说,因为慢。折纸的时间是慢的,缓的,用心的。每一条折痕,每一次聚合,都要认真对待
台湾诚品书店,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台湾通向外界的门,也打开了所有热爱阅读的眼睛,成为台湾文化地图上耀眼的地标。作家南方朔说:“诚品之于文化台北,就仿佛艾菲尔塔之于巴黎,它们都带领着城市走往想象和期待的方向。”穿梭在书香四溢中的人们很难想象,这浓浓文化氛围后面,是长达15年的亏损,这引导人们走向更美好未来的场所里,是创办人吴清友25年的坚守。  上世纪50年代,吴清友出生在台湾。小时候,父亲受人连累
2016年中考话题预测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提到文化强国,并要求“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故事”。在此引导之下,紧扣中学生生活实际的文化类考题,逐步成为了近两年中考的新热点。  如2015年山西省作文命题要求 “作文
环城皆山,其城南有七棵百年老树聚首,那是红豆杉。沿红豆杉下小路,行一二里,峰回路转处,飞瀑激石,声大如雷。石上刻有“丁坑村”。丁坑村不大,只几十户人家。村人白天做香菇,晚上便聚在一起,男人们喝酒扯嗓子,女人们跳舞或者聊天,孩子们忙着在空地闹。  哑巴也喜欢喝酒扯嗓,也喜欢跳舞,也喜欢跟着孩子们闹。他清瘦,驼背,一双眼睛向上斜吊着,眼珠子也跟着斜吊着转,两只大门牙,一只朝外一只朝里,实在说不上好看。
人生没有坦途。倾听内心的呼唤,寻找自己的道路,敢于挑战自己,这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在这个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勇敢的去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失败,锻炼出不屈的意志和信念,人生就会越来越精彩。就如海明威所说,“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失败后再爬起来,继续前进,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把毕业生比作《老人与海》故事里那个追随老人的孩子马诺林,他是善良、忠诚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文学创作现象。莫言在精神资源与文学意图方面展现了“守成”的一面,而在形式创新与风格提纯方面则有其大胆的“创变”。在精神资源的掘进及其拓展、艺术革新与冒进的把握,以及“遗世独立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坚守等方面,莫言近年文学创作呈现了诸多可供探讨的话题。莫言仍在文学创作的“壮年”,已经为世界贡献了个性化的创作和艺术产品,未来的期待也许会成為对他的一种持久的压力
木雕流金,岁月涟漪,立在矮土墙旁,隐约闻到醇浓的红薯香,这香气飘进心间,打开童年难忘的记忆。  小时候的我最爱吃红薯,每到寒风刺骨、银装素裹的冬季,便求着奶奶和我一起烤红薯。奶奶总是笑着答应。我便牵着她的手,乐颠颠地跑向炉灶,只听得她说:“看你疯的像猴儿似的,慢点儿。”我脸上绽开了笑,感到那声音饱含了亲切与关心,一股暖流直达心底,让这寒冷的冬天亦充满了温暖。  炉火旺,脸儿红,我蜷缩在奶奶怀里,双
6月29日上午10点半,44岁的张永辉脱下藏青色学位袍,离开礼堂,穿过校园,走进电子科技大学的门卫室。一个半小时前,作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参加了人生第一次毕业典礼。现在,他回到了自己的保安岗位。  作为曾经只有高中文凭的退伍军人,张永辉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一个保安,需要读那么多书吗?”他总会微笑回答:“读书真的很重要,读研究生期间,我学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这跟不
【2016年中考备考作文试题】  生活中有乌云、雾霾、雨雪、冰雹……但是它们都是遮不住太阳的。其实只要你转个角度你就会发现,阳光一直都在,它一直守候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有时我们会忽略它的存在。  请以“阳光一直都在”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名师题解】  理解文题。  理解文题关键词的意思,需抓住两个重点词:阳光、一直。“阳光”与阴暗相对,它的延伸意义非常广泛:爱是阳光,希望是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