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后初中英语课堂的低效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w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2013年秋季开始,清新区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导,激活课堂”的课堂改革。课改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英语课堂的低效现象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刻苦,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种现象,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调研,从“先学后导了变成边学边教”、“ 即时训练变成了课后练习”、“ 展示与评价变成了简单的讲评”三种课改下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以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将课改高效进行到底。
  【关键词】 先学后导 预习反馈 即时训练 课堂展示
  【正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有三大发展方向,其中一个是“从常规教学转向特色教学”。从2013年秋季开始,清新区在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推行教学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导,激活课堂”的模式。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更新了教育理念,注重以学生为本,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民主和谐的气氛、互动探究的模式也逐步形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英语课堂的低效现象仍然存在,作为课改组成员之一,笔者时常思考: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刻苦,为何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呢?针对这种现象,英语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到底有哪些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由此,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调研,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以及存在的原因,并探讨相关的对策,将英语课改高效进行到底。
  一、先学后导变成了边学边教
  “先学后导,激活课堂”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接着,课堂上进行即时训练,及时反馈,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课改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没有落实第一次教学---学生的预习自学,从而不得不把第一次教学和第二次教学融合起来,最终拿着导学案,穿新鞋走老路---边学边教。具体表现在:第一,老师缺乏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即使有导学案,却不知道如何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灵活使用。第二,老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不到位,让学生有“预习不是一项作业”的错觉,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最终影响了学生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教学,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具体措施如下:
  (一)指导学生预习,细化预习任务。如在教七年级下册Unit7 Topic3 Section A 之前,我设计预习任务如下:
  1.写出下列单词和短语的汉语意思,朗读并默写这些词语。
  magic______ enjoy_______ himself_______ yesterday_______
  magic tricks ___________ enjoy oneself ______________
  2.熟读1a 的对话,划出小朋友们在康康生日聚会上所做的事,注意观察句中的动词在形式上的变化。
  思考:对话中did, danced, performed 都是动词的_____形式。它们的变化规律是perform后加_____,dance后加______,do变为______.
  3.大声朗读并背诵下面的小对话。然后根据提示和你的同伴编写一段新的对话,反复练习你们自己的对话,直到熟练为止。
  ---Did you sing a song at the party?
  ---Yes, I did.
  ---Did you play the piano?
  ---No, I didn’t.
  ---What did Sally do?
  ---She danced.
  (二)及时反馈、全面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首先,反馈形式要多样化,根据预习任务的不同,可以采用课前提问式、问卷检测式、自由展示式、小组交流式等等。反馈形式的多样会给学生一个心理期待,希望下一次的预习会有更好的方式来检测,从而提高预习的积极性。其次,反馈要及时。这节课布置的预习任务,下节课一定要检查;今天布置的预习,明天一定要检查,即有预习必有检查。笔者更倾向于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并把情况报告到科代表处,最后科代表把全班的预习情况汇总,直接与老师汇报、沟通。检查是一种督促,一种手段。及时检查会让学生意识到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预习的效果是要向全班同学展示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重视它,把预习变成一种常态。
  “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成功,减轻学生面临新课的心理负担。有效的预习是课堂成功的开始。
  二、即时训练变成了课后练习
  不少老师在使用导学案时,继续沿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感觉导学案的使用就是已编写好的练习加传统教学而已,区别仅在于,在传统教学时先讲授新知识,后做巩固练习,而导学案注重预习,预习后先评讲预习中的练习,再讲授新知识。当教师把时间放在导学案的评讲后,就不够时间学习课本的内容了。这样,仅把导学案当作注重预习的自编练习,没有把它与课堂的学习很好地融合起来---在课堂上适时进行即时训练,最终导致了低效的英语课堂。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即时训练”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课堂练习,什么是即时训练。从顺序上讲,课堂练习时先学后练,即时训练是边学边练。即时训练比传统的课堂练习更有针对性,更能及时反馈学生对某个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适当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 即时训练应重质轻量。在此必须指出的是,很多教师总以为训练越多,课堂效果就会越好,其实不然。投入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是可以把学生的技能练得扎实。可是,学习是否只讲产出,不讲投入?教学有效不仅要追求效益的高低,还要看时间投入的多与少;学习,要重成绩,更要重效率!比如在教ed结尾形容词和ing结尾形容词的区别这个知识点时,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意识是坚持长期有效体育健身锻炼的最基本动因,其形成离不开兴趣的激发、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等环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逐渐形成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强化培养健康意识,形成牢固的内在健身动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一、体育意识及构成  所谓体育意识,就是人脑特有的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对体育
【摘要】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活动,它能有效地调整、推进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让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获得学习成功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效落实了“育人为本”教育方针。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励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专门对评价提出了新要求,改革传统的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评价,淡化评价
在小学阶段,成功的改革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小学生的自身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开展和实施教学,特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影响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和改进。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学课程,教师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唤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
【摘 要】美术课作为初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美术素质不高。美术课作为一门欣赏的课程,并没有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反而,美术课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的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缓解了初中学习的压力。但是,初中美术课面临着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初中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找出美术教育中的问题,并对美术教育
【摘 要】数学学科的特点明显地体现出两级分化的严重性与可怕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学生自身、教师、教材、家庭、社会等五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和杜绝这种现象,对提高数学教学成绩,促进教育健康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困生 特征 成因 教学艺术 转化措施  义务教育的实行,初中教育对象由选拔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