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理结构统计图的判读技巧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se_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扇形结构图、饼状结构图
  例1 图1表示2003~2013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2表示2003年、2013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1)~(3)题。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年份)
  2003年播种面积841.8万公顷 2013年播种面积905.5万公顷
  (1)2003~2013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 ④科技支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与2003年相比,2013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市场
  C.土壤 D.机械化
  (3)在农业方面,通过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1)由图可知,安徽省耕地面积到2013年有所减少,故可排除含有①的选项A和C;劳动力的增加虽然在短期内可增加粮食产量,但与该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和人口流动特点的实际不符;受补贴政策的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科技的投入能够提高粮食单产,进而增加粮食总产量,故选D。(2)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水果的需求量增大,这是导致2013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的原因。(3)遥感可以监测耕地的变化、调查不同农作物的分布情况,同时可以根据农作物健康状况的遥感图像估算粮食产量。
  答案 (1)D (2)B (3)A
  2.矩形结构图
  例2 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存在。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 见图3
  资料二 见图4
  (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 、 等。
  (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解析 首先通过对两副图名称的快速浏览,获知材料一是近20年来导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污染物类型的构成图;材料二是近20年来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构成(即成因)图。因此,若试题与饮用水的污染物类型有关,可通过材料一分析答案;若试题与饮用水的污染事故发生环节(或成因)有关,则可通过分析材料二获取答案。第(1)题,经过通读试题,划分结构,可看出:该题考查我国饮用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因此,要解决该题必须用的条件是:我国饮用水污染物的构成有哪些?第(2)题,经过通读试题,划分结构,可看出:该题考查我国饮用水污事故的发生环节问题。因此,要解决该题必须用的条件是:我国饮用水污事故的发生环节有哪些?根据已挖掘有效信息,组织好答题语言,做到精练、准确和专业,尤其注意回答时力求语言序号化、主次化、因果化。第(4)题根据材料一、二,再结合所学的《环境保护》中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即可快速而又准确地得出答案。
  答案 (1)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
  (2)BDE
  (3)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
  (4)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点拨 地理结构统计图的判读方法指导:
  (1)看清图例和图中的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地理项目。
  (2)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首先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例及比例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3)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纵向上可对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可以对比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或联系。
  (4)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揭示问题,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下图为“北京市以天安门为中心不同圈层写字楼各行业就业密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各行业的就业密度( )
  A.由内圈向外圈逐渐减小
  B.第二圈层差异最小
  C.第三圈层以科技服务业最高
  D.各圈层差异最小的是批发和零售业
  2.办公活动区位选择更倾向于靠近人口密集区的行业是( )
  A.建筑业 B.批发和零售业
  C.教育文化业 D.科技服务业
  读“某地甲、乙两工厂产值成本百分比图”,回答3~4题。
  3.有关甲、乙两工厂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甜菜制糖加工厂
  B.乙为计算机装配厂
  C.甲为棉纺织厂
  D.乙为酿酒厂
  4.对于两类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条件对甲、乙两类工业均无明显影响
  B.甲、乙两类工业发展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可能不一致
  C.甲、乙两工厂所属工业类型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相当
  D.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差异悬殊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措施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无关的是( )
  A.加大企业的创新力度
  B.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C.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D.均衡布局高技术产业
  6.下列有关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率处于前三位的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都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B.都是发展中国家
  C.煤铁复合型工业发达
  D.新兴工业都向南部地区发展
  1~6 ABABDC
其他文献
Happiness is like a pebble dropped into a pool to set in motion an ever-widening circle of ripples. As Stevenson has said, being happy is a duty.  There is no exact definition of the word happiness. H
期刊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模块“地理3”的核心内容,与“地理1” “地理2”相比,其最大特点在于“案例”(每章均以一个典型案例为主体)。实践证明,“案例研究法”是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手段。本文以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为例,谈谈运用“案例研究法”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  一、理清线索,构建体系,形成思维模式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体系构架如下:  二、剖析案例,
期刊
我爸爸在给我上户口那天忽然想到了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就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叫“八斗”,取其含义“才高八斗”。我的噩梦就从那天开始了。  高二时我转到Y中,转校第一天的早晨,我来到学校,发现楼道里挤满了人。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谁叫牛八斗啊?”“怎么一个女孩取这么个名字啊?”我提着书包低头走进教室,希望这样可以避开众人的目光。  “快看!新同学!”一个男生叫了一声暴露了我的目标。  “长得还不错,
期刊
丟猫,实在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朝夕相处的伙伴,上一刻还在一起玩,转眼间就不见了,而且很可能是永别,那种滋味,不养宠物的人很难体会到。  民间流传着一种剪刀大法,谁家丢了猫,用一个大碗盛满水,上面平放一把张开的剪刀,冲着猫走失的方向。据说这样能让猫知道家的位置,自己找回来。这种做法很有点巫术的意思,三三和灰灰走失的时候,我试过。也不能说我迷信,那种心情下,什么都得试一试。后来,灰灰回来了,三三一直没
期刊
一、地理坐标定位法  【定位要点】经纬网成为区域地理试题中重要的背景要素,应该在脑中用重要的经纬线编织一个“数字化”的立体地球。如选择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经纬线,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气候区等,然后进行组合叠加,构建网格状的“心理地图”。同样对于小范围区域,只要有明确经纬度,也可以判断大致位置。  例1
期刊
论述文对“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表述题和单选题。所谓“文中重要句子”。一般来说,指那些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包括论述中心、观点、主旨的句子,体现论述意图、深层内涵、隐含意义的句子,概括段落或全文的句子。而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的句子,结构复杂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也可以成为“文中重要的句子”。  此考点设题方式一般有两种:①解读文中划线部分句子的含义。②分析XX
期刊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论述文阅读的高层次目标。纵观近几年的湖北高考试卷,特别是2012年、2013年,第8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与第6、7题虽然有所交叉,但又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即以2012年和2013年的湖北省高考语文卷为例。2012年第6题要求学生甄别文本前三段内容表述,2013年则考察学生对“乡土性”这个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应该说这些问题的解答,只需要考生读懂原文的字面意思即可。
期刊
如果说一篇社科类论述文是一栋神秘莫测的建筑,那么“重要概念”就是登堂入室的门。打开这扇门,也就拥有了整个建筑。这是一扇怎样的门,我们该配置怎样的钥匙?  一、门在哪里  “重要概念”仅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一个“概念性”词语。如何理解重要概念?  首先,要弄清其“含义”将以什么形式出现在考题中?从历年高考情况看,这一考点主要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属性、内涵和外延。2013年湖北省高考题
期刊
“筛选并整合文(论述文)中的重要信息”在湖北卷中釆用了客观题的形式。针对该考点设题特点,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要正确筛选并全面整合,必须明确“重要信息”的内涵或外延。  事物的内涵,是指事物本质特有的属性;外延是事物的数量范围特征。命题者可用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甚至无中生有的方法来改变属性,也可以通过改变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或数量多少等方法来改变外延。如2013年天津卷第7题的B项:“‘
期刊
后来我想,我与我的大学,是一场最乏味的恋爱。不存在致命的吸引,其间起作用的无外是时间吧,徜徉其中,发现有一天你已经离不开它,不是那个喷泉,不是那个凉亭,不是食堂那个红脸膛的四川师傅,而是你舍不下你留在这里的时光,还有那个时光中年轻的你。  第一天  我是全宿舍最早去报到的,在那之前我没有独自生活的经验。在校门口和爸爸妈妈挥手作别,我是踌躇满志的。我故意不去看他们忧心忡忡的眼睛,后来听说妈在回程路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