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金话筒”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hz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激发学生“说”的勇气;培养学生“说”的习惯;提高学生“说”的兴趣;发展学生“说”的能力。给学生一个“金话筒”,让学生想说,会说。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想说;会说
  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说”,让每个学生都会“说”。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说”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学课堂也应要让每个学生都会“说”。
  1.营造轻松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说”的勇气
  较多学生在生活中是个沉默寡言之人,不善与他人交往,让其面向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时就会面红耳赤,甚至结巴。本人所教班级的一个学生,让他报自己做的口算题答案,因他的声音很轻,我提醒他声音响一些,他就小脸通红地哭了。因此我们的课堂应制造轻松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没有胆怯,放松心情。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使学生感觉你和蔼可亲,而不威严,对学生予以鼓励、引导,使他有勇气站起来“说” 。我们不评论他回答的对错,只要能站起来“说”,我们就应该加以表扬。学生不举手有的是由于不知道答案,也有的是怕说错,那么我们可以让这些学生先学会举手。曾听了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的一堂课,朱老师那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教态向我们展示了一名特级教师的风采,而当他面对学生不举手时,那些鼓励的话语更让人回味无穷:“有同学举手了,一个,两个,哦,越来越多了,好的,我们再等一会让那些还没举手的同学再思考一会儿……哦!差不多全班同学都举手了,很好!看来同学们都认真思考了……”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也应像朱老师那样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拉一拉那一些“中下生”,请那些平时沉默的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从敢于举手到会“说”,慢慢激发学生“说”的勇气。
  2.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爱说爱闹,淘气有余,然而在课堂上却成了“闷葫芦”。这些学生是不会“说”吗?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想“说”而已。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要求学生举手被老师点到名才能回答问题。这样单一的举手发言,可改变为群体互动自由发言,当然这必须是在问题的框架下让学生自由交流。这样的课堂看似纪律混乱,但给了学生语言训练的机会,让每个学生能学会“说”。同时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引起他们想“说”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东、西、南、北方向时,让学生说说自己东、西、南、北方位分别是哪些同学?问题本身吸引学生的兴趣,就很自然地使他们说出自己这四个方向的同学。而对那些想说却又害怕说错的学生,可组织同桌互说,而后在集体交流时可让其说同桌的想法,就算说错了也是别人的想法,所以没有了心理负担,能使其大胆地说。这样在每一节课中向全体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说”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3.呈现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内容呈现方式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而今的课堂上,合作学习已然是教师组织教学必备的一道“佳肴”,这也成了少数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而大多数学生却是点缀这舞台的装饰。因而在组织合作学习时,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而应引领全体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见解。在小组合作反馈中让那些不爱说的学生说本组交流的学习成果,有了小组其他同学做后盾,他们就能大胆“说”。 同时在已经交流了一遍后,可组织学生再重新复述,这样既检验了他们是否认真倾听,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通过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使学生的“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发展,从而不断提高“说”的兴趣。
  4.注重数学语言表达的严密性,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新课程实验教材出现了很多主观性的问题,如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你还有什么建议?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在回答时说不完整,或用词不当、或语言发生错误。对此,平时的课堂教学,教师就应要求学生说话有条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合乎逻辑规则,能把自己的思维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题:联系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说说为什么把往广州方向开的火车说成“南下”的列车?此题,有一名学生这样回答:广州在南面,根据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南在下,所以往广州方向开的列车说成是“南下”。如此回答简单、扼要且完整。对此,首先对这名学生加以表扬,在此基础上让这名学生向全班学生说一说,最后教师分析这样回答好在哪里。数学语言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是思维活动经验的结晶。平时在学生回答问题、阅读题目时要加以分析、点拨,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感受力,从而使学生“说”的能力得以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下宅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意义的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对创新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进行了思考。关键词: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  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为教育教学提供文献资料和图书阅览工具,是学校进行教育教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思维,这正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理念的真实体现。眼下学校管理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思想,学生道德水平滑坡,这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  1.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受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腐蚀,学生慢慢沾染不良行为和习惯。外来生活方式的冲击,各种思潮和价值观泛滥,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极大污染了青少年成长环
曾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散步》一文,课堂组织大致七步:课外诵读、视频观赏、字词练习、齐读思考、自读概括、讨论答疑、理解表达。且不说其教学的整体设计是否恰当,单就每一步的教学处理而言,只是浮在“水面”上,在这些活动形式之下,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不是真正有意义的阅读教学。  下面选三个教学环节,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步,课外诵读—语文课前活动。这是许多语文教师课堂教学都可能安排的一个“亮点”
摘要:本文以目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案例提出了有效设计英语作业的一些建议,旨在探讨培养小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作业设计;童趣性;生活性;层次性;探究性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有效布置作业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当前有些小学英语作业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有深远的意义。高中语文诗歌的“三美”即含蓄美、音乐美和意境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特别强调审美教育,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注重反复诵读,品味意蕴和拓展延伸,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一、高中语文诗歌的“三美”  1.含蓄美  汉语言文字是用来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但情感的个中妙处,自不能为言语所曲折尽传。诗人深
摘 要: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数学课中,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的比例约是3∶2∶1,而在第十二册数学中复习课却占了近50%。在总复习中,帮助学生理清复习的内涵及其意义,通过忆“活”旧知、练“活”旧知、融会贯通等方式的复习,叩开师生复习旧知的大门。  关键词:复习;旧知;数学  自从我带了六年级的数学后就一直在探索:如何上好复习课?怎样使学生既能在复习中获得必需的知识,又能在复习中得以多方面的发展呢?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颁发,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带来契机。其中,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学生自主性小群体体育活动团体——啦啦操社团,以其积极的自主性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锻炼途径,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关键词:啦啦操;社团活动;实施  一、我校啦啦操活动的发展现状  1.啦啦操发展简介  啦啦操的雏形是观众啦
摘 要:英语教学中阅读是一大板块,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笔者想结合近几年的高三一线的教学经历和培训心得,从常见的阅读问题入手,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做好阅读笔记、开展专项训练等方面谈谈自己对于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阅读问题;兴趣;学法指导;阅读笔记;专项训练;培训感悟    如今江苏120分的英语高考试卷,20分的完形填空,30分的阅读理解,再加上1
摘 要:“快乐德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型德育范式,是对德育课程的一次改革和突破。“快乐德育”的实施是快乐总动员,通过学生行,自主育德,在多彩的活动中快乐行知;通过教师行,探寻策略,架起快乐知行的桥梁;通过家长行,家校联动,开辟课外行知新渠道。三方同行,让学生充分感受德在自己身上逐渐丰满起来的乐,逐渐养成精细的道德行为习惯,成长为精致少年。  关键词:三方同行;知行合一;快乐养成;“快乐德育”  “
作文本不应是件难事,不外乎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事。可有些农村的孩子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遇到作文觉得没什么可写,就像是“老鼠见了猫”,对作文“敬而远之”。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作文教学亦如此。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有可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并且形成了一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