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WebQuest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也是一种以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及其优势,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WebQuest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WebQuest教学案例的设计思路和组成模块。
【关键词】 WebQuest;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网络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3-0052-04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常常思索如何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更加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于是,我尝试将WebQuest引入教学。
WebQuest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Bernie Dodge和Tom March创建。WebQuest是建构主义在网络学习中的实践表现,于2001年引入中国大陆。
WebQuest模式自提出以来,备受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推崇,变得日益流行,已被视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最佳模式。它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给学生一个特定的情境或一项任务,通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课题项目,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要求学生根据对信息资源的搜索、分析和综合,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WebQuest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而教师只是从中加以组织与指导。这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结构。WebQuest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理念,并将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方法。
WebQuest案例设计思路
1. WebQuest的选题
要使WebQuest教学令学生和你自己满意,你必须尽力做好选题工作。以下四点是WebQuest选题必须遵守的原则:
(1)你所选的题目必须符合当地或国家的课程标准。
(2)把那些你认为不满意的课用WebQuest标识出来。
(3)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和Web网页。
(4)你所做的WebQuest要稍微超过现在学生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范围。
当然,你会有许多关于课程如何教的想法,你可能会想出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但是,对于WebQuest来说,你的做法必须符合这四条原则,才能成为一节优秀的网络研究课。《搜索研究》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首先,它不仅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还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因为能够正确合理地获取信息是学生的一项重要信息素养,显然这个选题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其次,我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对此课的常规教学不满意,过去我们也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也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学生对于搜索引擎的原理和搜索技巧还是一知半解,没有形成深刻的理解,也没有将知识正确地运用于实践。再次,本课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Web网页,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我们将内容适当拓展,并要求学生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基于以上四点,我的选题符合WebQuest选题的标准。
2. 教学分析
在设计开发WebQuest的过程中,在完成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使其通过互联网了解搜索引擎的历史、工作原理,并通过三个以上搜索引擎的分析、比较、评价及搜索研究报告的完成,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因此,我首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重点等进行了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的类型与特点;知道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等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产生背景、工作原理与发展趋势;掌握常用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归纳与分析,总结不同网络检索工具的特点;能通过实践,掌握关键词的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自觉地使用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检索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的信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教学难点: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3. 教学资源收集(略)
4. 设计流程(略)
基于以上原则,WebQuest的具体设计流程包括以下几步:①熟悉相关知识领域的网上资源;②把这些资源组织成可供查询的数据库、参考资料等类目;③鉴定适合课程标准且具备网上资料的主题;④从这些主题中挑选任务;⑤设计评价量规;⑥设计可供执行的步骤;⑦进一步加工,完成细节工作,使之符合美学原则。
WebQuest组成及案例分析
WebQuest一般由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论共六个模块组成,其中每一个模块都自成一体,教学设计者可以通过改变各模块来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下面我将以《搜索研究》一课为例来具体谈谈WebQuest的组成并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1. 引言
引言部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给学习者指明方向;二是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为做到这一点,应考虑如何使主题符合以下特点:
(1)与学习者过去的经验相关。
(2)与学习者未来的目标相关。
(3)充满吸引力,生动有趣。
(4)重要,因为具有全球性意义。
(5)紧迫,因为需要及时的解决方案。
(6)有趣,因为学习者将进行充实而有意义的角色扮演。 依照以上原则,我采用了图片和语言相结合的导入方式。学生一打开这个WebQuest,他们熟悉的百度、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的图片就会映入眼帘,接下来,从他们感兴趣的网络开始创设情境,“作为高中生的你们,一定经常在网上冲浪,也经常在网上寻找信息,那么你们是使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Baidu,还是老道的进口产品谷歌……”(图1)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2. 任务
任务模块告诉学生在这个WebQuest中将做些什么,对探究结束时学生将要完成的事项进行描述。活动细节将在“过程”部分阐述,但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能够把握任务的整体轮廓。这种任务必须是真实可行,具有吸引力的。提出的问题最好是开放的和适度复杂的。至于任务的最终结果,可以是一件作品(如PowerPoint演示文稿、Publisher电子出版物),或者是口头报告。案例中本着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原则设计任务:在教材中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了解搜索引擎的发展史、原理、常用中英文搜索引擎及其使用技巧等,并用Word写一个关于搜索引擎的研究报告。
具体要求:
(1)Word文档大于15页(A4纸、正文为5号字体、行距大小为单倍间距)。
(2)通过三级标题(可以在大纲视图中设置)来组织内容。
(3)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文档内容涵盖“活动内容”的 十个方面。
(4)在文档的最前面放置提取的目录。
(5)有自己的发现和心得体会。
(6)从网上复制摘取的信息要经过自己的编辑。
3. 过程
在过程模块中,教师给出学习者完成任务将要经历的步骤,让学习者知道完成任务的过程。其中,可以包括把任务分块的策略,对每一个学习者扮演角色或看问题的视角的描述等。指导者还可在这一部分提供学习建议及人际关系建议,如如何组织头脑风暴活动等。整个过程描述部分应当相对简短而清晰。本案例中,过程模块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阐述了要完成任务的步骤,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搭建了“脚手架”。
第一,阅读书中的教学内容及资源。
第二,通过互联网了解搜索引擎的发展史、原理、常用中英文搜索引擎及其使用技巧等,并就以下问题用Word写一个报告。
(1)搜索引擎的历史与发展。
(2)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3)搜索引擎的种类及其区别。
(4)各种搜索引擎的代表网站。
(5)常见的搜索引擎及其特点。
(6)常用的搜索技巧。
(7)搜索引擎的评价及参数。
(8)特色网站介绍。
(9)通过搜索以下内容(也可以自己选择搜索内容)并就准确率、速度等方面对三个以上搜索引擎进行比较,分别说明它们的特点、适合查询什么信息不适合查询什么信息。
查找2005年北大附中网校夏令营情况说明。
查找1982年世界杯足球前四强的得主。
查找2002年狮子座流星雨的情况和图片。
查找小于200KB的Flash指法练习小游戏。
(10)自己的心得体会 。
请将作品发送到littleyanzi323@163.com。
4. 资源
学生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提升信息素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当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上互联网去查找,但教师仍需要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资源, 为了完成本节的知识、能力目标,WebQuest在设计时选择了很多与搜索引擎相关的资源,作为学生的参考学习资源。如:中国搜索引擎研究院(www.seo9.cn)、搜索引擎优化联盟网(www.seoweb.org.cn)、《搜索研究院》(www.dianbo.org/9238)、百度(www.baidu.com)、谷歌(www.google.com)、搜狗(www.sogou.com)、百度帮助等。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经典的信息技术教学网站,如信息技术课程网(www.ictedu.cn)等。除此之外,我们在校园网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虽然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以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主线,而是在其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信息素养是在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中养成的,而学习活动中又时时刻刻在应用信息技术。这样一来,如何处理技术与工具的学习就成为新课标教学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实践中的解决方案是,将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的技术操作和工具的使用写成“技术支持”,供学生查阅使用。在我教学网站的每节课里都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本课题中,由于用到Word软件来编辑搜索研究报告,所以我在校园内网上为学生提供了Word操作的相关资源。
5. 评价
评价是WebQuest中的新增模块。它难以用多项选择测试题来测量,需要有一个评价量规。根据给予学习者的任务的不同,评价量规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每一项WebQuest都需要有一套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标准必须是公正的、清晰的、一致的,并且适合特定的任务。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因此,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从这三个维度去检验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作用。在新课标的教学评价中,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应该包括基本知识的评价、基本技能的评价、行为习惯的评价、创新能力的评价、表达能力的评价。 基于以上原则,针对《搜索研究》这个WebQuest我制订了详细的评价表:分别从发件人、主题、附件、文件名、封面、目录、页码、三级标题、行间距、基本内容、搜索结果、搜索比较、心得体会、文字筛选、文字编辑、字体字号、态度、排版、见解、心得、创新等方面进行考核(图2)。对于每一项学生如果做得好,都会得到一朵小红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6. 结论
WebQuest的结论部分提供给学生总结经验的机会,鼓励他们反思过程,拓展和概括所学知识。这一部分并不特别重要,但能进一步解释、说明文档,提示读者这是文章的结束。结论部分还可以提供给教师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全班讨论时可能会用得到。案例中结论部分提出了通过本次学习应该掌握的内容,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交流和讨论,除了以上6个模块,案例中还加入了BBS,学生和教师可以方便地在上面留言,对学习内容和一些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同时,还有邮箱地址,学生有任何问题可以发E-mail给教师,教师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总结,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还可以拿到课堂上讨论。
以上是我所设计的WebQuest教学案例,我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普遍认为此教学模式学习效率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通过对WebQuest任务的分析、资源的收集和加工以及评价和总结发展了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WebQuest作为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教学模式,它真正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可贵之处是它有着清晰的问题解决的模式设置,作为一种支架式的引导,适于课堂教学,并且由于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诸多理念,譬如,通过探索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信息能力、问题意识、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方法,并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WebQuest教学,学生的学习方法多样化了,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理念,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对WebQuest的实践,有助于一线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
由于使用WebQues教学需要学生拥有电脑,非常适合在信息技术学科展开学习,并将经验逐渐推广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不久的将来,WebQuest会被普遍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Bernie Dodge.what are webquests? [ EB/OL].http://edweb.sdsu.edu/cour ses/edtec596/about-WebQuests.html.
[2]陈祎.如何在WebQuest中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EB/OL].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highlevelthinking.htm
[3]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132-139.
[4]伯尼·道奇,柳栋(译).FOCUS——撰写Webquest的五项原则[EB/OL].
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focus.htm,2002-06-30.
[5]张增全.如何选择一个WebQuest主题[EB/OL].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wct.htm.
[6]Bernie Dodge.“过程”撰写的核对清单[EB/OL].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processchecker.htm.
[7]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 [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8-36.
[8]闫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9.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
【关键词】 WebQuest;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网络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3-0052-04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常常思索如何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更加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于是,我尝试将WebQuest引入教学。
WebQuest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Bernie Dodge和Tom March创建。WebQuest是建构主义在网络学习中的实践表现,于2001年引入中国大陆。
WebQuest模式自提出以来,备受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推崇,变得日益流行,已被视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最佳模式。它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给学生一个特定的情境或一项任务,通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课题项目,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要求学生根据对信息资源的搜索、分析和综合,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WebQuest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而教师只是从中加以组织与指导。这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结构。WebQuest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理念,并将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方法。
WebQuest案例设计思路
1. WebQuest的选题
要使WebQuest教学令学生和你自己满意,你必须尽力做好选题工作。以下四点是WebQuest选题必须遵守的原则:
(1)你所选的题目必须符合当地或国家的课程标准。
(2)把那些你认为不满意的课用WebQuest标识出来。
(3)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和Web网页。
(4)你所做的WebQuest要稍微超过现在学生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范围。
当然,你会有许多关于课程如何教的想法,你可能会想出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但是,对于WebQuest来说,你的做法必须符合这四条原则,才能成为一节优秀的网络研究课。《搜索研究》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首先,它不仅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还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因为能够正确合理地获取信息是学生的一项重要信息素养,显然这个选题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其次,我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对此课的常规教学不满意,过去我们也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也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学生对于搜索引擎的原理和搜索技巧还是一知半解,没有形成深刻的理解,也没有将知识正确地运用于实践。再次,本课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Web网页,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我们将内容适当拓展,并要求学生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基于以上四点,我的选题符合WebQuest选题的标准。
2. 教学分析
在设计开发WebQuest的过程中,在完成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使其通过互联网了解搜索引擎的历史、工作原理,并通过三个以上搜索引擎的分析、比较、评价及搜索研究报告的完成,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因此,我首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重点等进行了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的类型与特点;知道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等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产生背景、工作原理与发展趋势;掌握常用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归纳与分析,总结不同网络检索工具的特点;能通过实践,掌握关键词的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自觉地使用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检索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的信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教学难点: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3. 教学资源收集(略)
4. 设计流程(略)
基于以上原则,WebQuest的具体设计流程包括以下几步:①熟悉相关知识领域的网上资源;②把这些资源组织成可供查询的数据库、参考资料等类目;③鉴定适合课程标准且具备网上资料的主题;④从这些主题中挑选任务;⑤设计评价量规;⑥设计可供执行的步骤;⑦进一步加工,完成细节工作,使之符合美学原则。
WebQuest组成及案例分析
WebQuest一般由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论共六个模块组成,其中每一个模块都自成一体,教学设计者可以通过改变各模块来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下面我将以《搜索研究》一课为例来具体谈谈WebQuest的组成并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1. 引言
引言部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给学习者指明方向;二是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为做到这一点,应考虑如何使主题符合以下特点:
(1)与学习者过去的经验相关。
(2)与学习者未来的目标相关。
(3)充满吸引力,生动有趣。
(4)重要,因为具有全球性意义。
(5)紧迫,因为需要及时的解决方案。
(6)有趣,因为学习者将进行充实而有意义的角色扮演。 依照以上原则,我采用了图片和语言相结合的导入方式。学生一打开这个WebQuest,他们熟悉的百度、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的图片就会映入眼帘,接下来,从他们感兴趣的网络开始创设情境,“作为高中生的你们,一定经常在网上冲浪,也经常在网上寻找信息,那么你们是使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Baidu,还是老道的进口产品谷歌……”(图1)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2. 任务
任务模块告诉学生在这个WebQuest中将做些什么,对探究结束时学生将要完成的事项进行描述。活动细节将在“过程”部分阐述,但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能够把握任务的整体轮廓。这种任务必须是真实可行,具有吸引力的。提出的问题最好是开放的和适度复杂的。至于任务的最终结果,可以是一件作品(如PowerPoint演示文稿、Publisher电子出版物),或者是口头报告。案例中本着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原则设计任务:在教材中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了解搜索引擎的发展史、原理、常用中英文搜索引擎及其使用技巧等,并用Word写一个关于搜索引擎的研究报告。
具体要求:
(1)Word文档大于15页(A4纸、正文为5号字体、行距大小为单倍间距)。
(2)通过三级标题(可以在大纲视图中设置)来组织内容。
(3)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文档内容涵盖“活动内容”的 十个方面。
(4)在文档的最前面放置提取的目录。
(5)有自己的发现和心得体会。
(6)从网上复制摘取的信息要经过自己的编辑。
3. 过程
在过程模块中,教师给出学习者完成任务将要经历的步骤,让学习者知道完成任务的过程。其中,可以包括把任务分块的策略,对每一个学习者扮演角色或看问题的视角的描述等。指导者还可在这一部分提供学习建议及人际关系建议,如如何组织头脑风暴活动等。整个过程描述部分应当相对简短而清晰。本案例中,过程模块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阐述了要完成任务的步骤,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搭建了“脚手架”。
第一,阅读书中的教学内容及资源。
第二,通过互联网了解搜索引擎的发展史、原理、常用中英文搜索引擎及其使用技巧等,并就以下问题用Word写一个报告。
(1)搜索引擎的历史与发展。
(2)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3)搜索引擎的种类及其区别。
(4)各种搜索引擎的代表网站。
(5)常见的搜索引擎及其特点。
(6)常用的搜索技巧。
(7)搜索引擎的评价及参数。
(8)特色网站介绍。
(9)通过搜索以下内容(也可以自己选择搜索内容)并就准确率、速度等方面对三个以上搜索引擎进行比较,分别说明它们的特点、适合查询什么信息不适合查询什么信息。
查找2005年北大附中网校夏令营情况说明。
查找1982年世界杯足球前四强的得主。
查找2002年狮子座流星雨的情况和图片。
查找小于200KB的Flash指法练习小游戏。
(10)自己的心得体会 。
请将作品发送到littleyanzi323@163.com。
4. 资源
学生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提升信息素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当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上互联网去查找,但教师仍需要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资源, 为了完成本节的知识、能力目标,WebQuest在设计时选择了很多与搜索引擎相关的资源,作为学生的参考学习资源。如:中国搜索引擎研究院(www.seo9.cn)、搜索引擎优化联盟网(www.seoweb.org.cn)、《搜索研究院》(www.dianbo.org/9238)、百度(www.baidu.com)、谷歌(www.google.com)、搜狗(www.sogou.com)、百度帮助等。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经典的信息技术教学网站,如信息技术课程网(www.ictedu.cn)等。除此之外,我们在校园网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虽然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以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主线,而是在其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信息素养是在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中养成的,而学习活动中又时时刻刻在应用信息技术。这样一来,如何处理技术与工具的学习就成为新课标教学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实践中的解决方案是,将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的技术操作和工具的使用写成“技术支持”,供学生查阅使用。在我教学网站的每节课里都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本课题中,由于用到Word软件来编辑搜索研究报告,所以我在校园内网上为学生提供了Word操作的相关资源。
5. 评价
评价是WebQuest中的新增模块。它难以用多项选择测试题来测量,需要有一个评价量规。根据给予学习者的任务的不同,评价量规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每一项WebQuest都需要有一套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标准必须是公正的、清晰的、一致的,并且适合特定的任务。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因此,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从这三个维度去检验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作用。在新课标的教学评价中,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应该包括基本知识的评价、基本技能的评价、行为习惯的评价、创新能力的评价、表达能力的评价。 基于以上原则,针对《搜索研究》这个WebQuest我制订了详细的评价表:分别从发件人、主题、附件、文件名、封面、目录、页码、三级标题、行间距、基本内容、搜索结果、搜索比较、心得体会、文字筛选、文字编辑、字体字号、态度、排版、见解、心得、创新等方面进行考核(图2)。对于每一项学生如果做得好,都会得到一朵小红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6. 结论
WebQuest的结论部分提供给学生总结经验的机会,鼓励他们反思过程,拓展和概括所学知识。这一部分并不特别重要,但能进一步解释、说明文档,提示读者这是文章的结束。结论部分还可以提供给教师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全班讨论时可能会用得到。案例中结论部分提出了通过本次学习应该掌握的内容,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交流和讨论,除了以上6个模块,案例中还加入了BBS,学生和教师可以方便地在上面留言,对学习内容和一些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同时,还有邮箱地址,学生有任何问题可以发E-mail给教师,教师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总结,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还可以拿到课堂上讨论。
以上是我所设计的WebQuest教学案例,我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普遍认为此教学模式学习效率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通过对WebQuest任务的分析、资源的收集和加工以及评价和总结发展了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WebQuest作为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教学模式,它真正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可贵之处是它有着清晰的问题解决的模式设置,作为一种支架式的引导,适于课堂教学,并且由于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诸多理念,譬如,通过探索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信息能力、问题意识、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方法,并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WebQuest教学,学生的学习方法多样化了,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理念,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对WebQuest的实践,有助于一线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
由于使用WebQues教学需要学生拥有电脑,非常适合在信息技术学科展开学习,并将经验逐渐推广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不久的将来,WebQuest会被普遍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Bernie Dodge.what are webquests? [ EB/OL].http://edweb.sdsu.edu/cour ses/edtec596/about-WebQuests.html.
[2]陈祎.如何在WebQuest中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EB/OL].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highlevelthinking.htm
[3]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132-139.
[4]伯尼·道奇,柳栋(译).FOCUS——撰写Webquest的五项原则[EB/OL].
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focus.htm,2002-06-30.
[5]张增全.如何选择一个WebQuest主题[EB/OL].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wct.htm.
[6]Bernie Dodge.“过程”撰写的核对清单[EB/OL].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processchecker.htm.
[7]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 [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8-36.
[8]闫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9.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