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英语听说方面的困难分析及应对策略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a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听说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贯穿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与阅读,写作以及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密不可分,本文从分析学生听说方面的困难入手,探讨听说教学的策略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听说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听说困难 听说训练 策略 误区
  高中英语教学中有一条“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原则,它强调并突出了英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听是吸收与理解信息,说则是表达和传递信息,听与说的能力互相联系、不可分离。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地区差异,班级人数,教师自身素质和精力的限制,再加上课时量少等因素的影响,听说教学并无得到重视。从2011年起,广东省高考开始实行“英语听说”考试,并以占总分10%的比例记入高考总分,这促进了各个学校对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视。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使他们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成了广大高中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的听说训练真正有成效,课堂内外的训练方法都很重要。而训练方法的选择,听说策略的指导,应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本文从研究学生听说方面的困难入手,探讨听说教学的策略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
  一、常见的学生听说方面的困难
  1.“听”的困难。
  (1)辨别单词,句子的能力差。不能辨别单词音节,重读和弱读,发音不准,句子的连读,意群停顿也无法听出来。
  (2)心理准备不足。有些听力水平较差的学生,对听力缺乏信心,心理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结果是越想听懂越听不懂,越听不懂越紧张,越紧张就越害怕。
  (3)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在听力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正确理解。很多学生听英语,由于不熟悉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等,常会感到所听材料虽无新词汇,但却听不懂。
  (4)缺乏必要的听力技巧。例如,在听的过程中遇到生词时一直在回想其意思,不懂得取舍,以至于影响整篇的理解。又如,不会在听力中做记录,未能抓住关键信息。
  2.“说”的困难。
  (1)缺乏语言环境。学生在汉语的大环境下学习英语,只有在课堂上短时间接触英语,其它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班额太大也是一个不利因素,无法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足够的口语实践机会,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环境条件几乎为零。
  (2)害怕“说”。有的学生认为口语难学而放弃练习的机会,有的学生缺乏说口语的信心和勇气,担心出错丢面子或怕老师批评而不敢开口讲英语。
  (3)表述不自主,不清晰。由于缺乏英语环境,很多学生说英语很被动,并且受浓重的方言音和句子语音语调的影响,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应对学生听说方面困难的策略
  1.课堂上的应对策略。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课堂进行英语听说训练时,师生均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其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关键。针对学生害怕“说”的情况,教师经常要用“Try,try,don’t be shy.”“Enjoy losing face”“Come on, you are brave guys,right?”和There are no correct or wrong answers,but just express your ideas.”等激励的话来鼓励学生开口说,缓解他们的紧张感和害怕心理。
  (2)加强语音、词汇、语法教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基础教学。语音教学方面,可在学生一上高中时,集中上几节语音课,纠正有些学生的不正确发音。还要教给学生有关语调、重连读、失去爆破等基本语音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词汇教学方面,可通过同音词、近音词对比,提高学生的辨音辨词能力,同时要尽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学生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听”才能听懂,“说”才不会“词穷”。语法教学方面,要做到系统性,条理性,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法体系。如:教师可重点讲五种简单句型,定从,状从和名词性从句,让学生有句子意识,能够在说英语的时候清楚地表达出“谁”“做了什么事?”或“事/物”“ 进展的怎样?”而不会将单词拼凑在一起断章取义,不知所云。
  (3)提问的技巧。良好的提问技巧能促进学生用他们已掌握的英语进行交流。例如:针对广东高考英语听说题型Part B部分中的“三问”可采用“四层次提问法策略”。第一层次:用一般疑问句来提问,学生只需用“Yes”或“No”回答。如:“Can you play football?”“Did Tom watch TV?”第二层次:用选择疑问句来提问,学生只需用一个动词或名词回答。如:”Does Mary go by bus or by train?”“Has she helped you or him ?”.第三层次:用“Who”“What”“Where”“When”等疑问词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来提问,学生只需用一个词或短语回答。如:“Who is speaking?”(“Uncle Zhang.”)“What can he do?”(“Sing English songs.”)“When did he leave?”(“Last night.”)第四层次:学生需要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来回答。如:“Where did Mary go?”(“She went to the zoo.”)“Where will Mary go?”(“She will go to the theme park.”)“Where has Mary gone?”(“She has gone to Beijing.”)
  “四层次提问法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值得一试的由浅入深训练学生“听”和 “说”的方法。在与学生用英语交流时,教师应注意提问的技巧性。当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困难出现在语法上而非词汇上时,教师应将问题转向上一层次以降低问题的难度。例如:如果学生不理解“What is he doing?”这个问题时,最好将问题转为“Is he reading a book or writing a letter?”试一试,学生不仅更容易听懂,还能说得更流畅。   (4)容许学生犯错。听说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有准确无误的听力理解能力和一口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交流应以听懂大意为目的,而不应把矛头指向其中的错误。例如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free talk”这个环节时,教师应先让学生听懂这个主题,再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谈。在活动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语音、语调或语法上的错误,教师不应该打断学生来纠正错误,而应该让学生大胆地讲,讲完了应马上给予口头鼓励,如Wonderful!Good job!等来鼓励学生,让他们拥有成就感。这种“听—开口说—鼓励—体验到成功” 的听说训练模式能极大地培养学生英语听说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然,有些语法和发音错误阻碍交流时,必须及时纠正,但要注意纠错的方法要得当。
  2.课外的应对策略。
  (1)丰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英语学习者必须懂得一定的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那么他们对所听的材料会比较熟悉,在“说”的时候也可以弥补听力上的一些不足。倘若学生对西方的文化不了解,那么他们在听说训练中就不能很好地明白录音的内容,说出来的英语也会闹笑话。因此,除了了解教材中出现的背景知识外,学生还可选听一些浅易的英美历史,风俗人情的报告;尝试听一些语言规范、内容健康的原版英美电影来增长文化知识,如《泰坦尼克号》、《飘》等。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提高。
  (2)朗读并背诵《新概念英语2》,大胆开口,全面提升“语感”。学生的英语听说训练是从大量的朗读和背诵开始的。朗读和背诵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功。学英语,只有在死记的基础上才能活用。朗读是死记的前提,背诵是死记的过程,都是训练“说”不可缺少的部分。朗读和背诵都以小短文为好。《新概念英语2》上的小短文,内容有趣,语言浅显地道,是练习朗读和背诵的好材料。背诵的好处很多,可以使学生熟悉英语的词汇和结构,增强语感,为未来的读写训练做积累。中学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中学背会的东西常常能永生难忘。由于背下来的东西在头脑里深深扎根,所以学生在说英语时就能把积累到的短语,句型脱口而出,说出地道而流利的英语。
  (3)充分利用好听说训练材料的音频和文本资料。课堂时间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口头实践的机会,所以在课后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用过的听说音频和文本材料,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练习听说。对于广东高考英语听说Part B部分训练方法如下:学生可以利用手头上的MP3,MP4下载听说材料的音频文件,然后利用它们的复读功能练习听和说。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所听到的内容,不会的复读多几遍直到听懂会说为止。这种复读的功能可以训练学生对发音的敏感,同时也可以纠正平时不准的发音;另一方面,通过对材料的精听,各句突破,从细节上和整体上更好地消化听力材料的内容,有助于听力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说”的能力。没有MP3或MP4的学生可以相互合作,一个人读文本材料,另一个人做听写训练,或一个人念“三问”,另外一个人说“五答”;对于Part C的故事复述,除了自己平时的独白训练外,学生也可以与同伴合作,互相听对方对故事的复述,并提出一些语音语调和内容流畅性的意见。这种课后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提高了听说训练的准确度和流畅性。
  三、听说训练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1.重听轻说。要有效地提高听说能力,除了多听外,还要敢说,多说。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和学生对“说”的惧怕心理,教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往往把听说课上成听力课,“说”的内容就叫学生课后去练。现在的高中生学业多,任务重,笔头作业都做不完,加上自觉性较差,口头“说”的作业经常成为一纸空文。即使教师将一节课上成完整的听说课,由于学生性格和基础的差异,能够进行听说训练的学生也只是少部分较大胆的学生。所以,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加大学生“说”的时间和机会,如一节45分钟的听说课,“听”和“说”的训练时长比例应为2:3,即:“听”占15分钟左右,“说”则25分钟左右,再留5分钟总结。此外,教师还要积极督导检查学生课后“说”的作业,不能让课后“说”的作业流于形式。
  2.听而不讲。“讲”指的是教师的讲解,指导。教师如果只是播放听说的录音,然后核对答案,不提供必要的指导,学生的听说水平很难有大的突破。听前应该有个指导阶段,如Part A朗读部分,教师应先纠正学生的发音,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重读和弱读,什么时候要连读或停顿等;Part B角色扮演部分,教师应先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解释某些关键词,传授一定的听力技巧,如抓关键词,速记等;Part C复述故事部分,教师应先指导学生根据“故事梗概”的中文提示训练他们的口头翻译能力,并根据关键词再训练他们的串词连句的表述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听前要根据题目进行大胆的预测,听的过程中要专注,速记并懂得对听力内容的取舍,听后要鼓励学生开口“说”,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必要的总结。
  3.脱离教材。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的听说训练总采用往届高考的题型,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听说水平的提高,因为学生往往只关注与题目相关的部分,没有认真听其他的内容,在整体和细节上都没有听懂听力材料,“听”不懂就“说”不出来。因此,在平时的听说训练中,与其千方百计找高考题型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不如充分利用好手头上的教材,把教材中的Reading部分进行二次整合渗透在听说教学中,让听说教学紧扣课文,将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鼓励他们自由交谈,激发他们说英语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应增加回答问题(口头或笔头),速记等多种形式的练习逐渐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英语听说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必须在课内外坚持多听,多记,多说,从基础的词汇、句型的积累抓起,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才有可能最后解决英语听说方面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苏承志.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振华.当前中学生英语听力训练中的误区及其应对[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
其他文献
我国当前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从传统的应试教学脱胎而来,教学方法亟需改进、创新。笔者结合所在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分析了教师在开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时如何采用
本研究对湖北省内11所高中的50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高中生对于英语学习和高考英语改革的看法。通过对问卷数据和结果的整理分析,从受教者的角度反观目前高中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学生英语教育现状,如:学生基础不好、两极分化、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情绪不高等。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如:分班教学、增加课堂互动、与专业课结合、组织学习小组、开展课外活动、改革考核方法等。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育 专业学习 引导  随着地球村的逐渐形成,英语在世界各国之间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英语的教育教学工作。然而,目前在高职院校中,由于高职学生的特点,在
【摘要】薄弱校的学生对英语写作有畏难情绪,写作成绩很差,低分卷和零分卷多,成为高考失分最多的题型之一。结合教学经验,以及写作教学中的实践,在薄弱校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有效性  我校以前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招收的高中生源全部来自农村中学,生源素质较差,英语一直是学生较薄弱的学科,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尤其是书面表达低分卷和零分卷
【Abstract】What is china dream? Different people may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But there is no doubt everyon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dream is good. every Chinese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
期刊
【摘要】英语写作是探索用书面语言完成思想表达的一门艺术,它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语言的输出阶段。英语写作能力是指用书面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英语写作是人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写作者从长期记忆的仓库中撷取思想和语言材料并按一定的目的和规则把材料组织成英语文章。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语言学习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以及一定的审题、想象、表达、评价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正确适当的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发展英语交际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本文依据新课程理念,针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提问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问题没有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作用。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紧扣教学目标,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
【摘要】英语作为一名语言,是打开世界文化的钥匙。培养学生英语能力不仅关乎英语技能的积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小学教育处于整个教育阶段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而英语作为语言工作,在学生幼年就为其打好基础,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而且对于其今后的学习起着促进作用。英语歌曲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气氛活跃、兴趣高昂的学习气氛,可以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更积极、更灵活地掌握英语知识。本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ddl(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等,拖延已经变成许多人的常态.面对任务时总是拖到最后时刻才匆匆完成,应付过后又十分内疚,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早
期刊
我国当前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从传统的应试教学脱胎而来,教学方法亟需改进、创新。笔者结合所在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分析了教师在选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方法时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