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就是努力在课堂上获得最大的效益,让每一位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有最大的收获。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有很大的提高。
  关健词:课堂效率;教学质量;观念;转化;方法;改革
  
  教研室年前对全县二十多所初中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视导检查,在检查中感觉到新课程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县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心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新方法、新路子,开始成为主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课程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坚持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重视探究性学习,师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老师们普遍认为: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发展与课程改革同等重要,甚至比课程改革更重要;教的方式、学的方式的变革是改革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学中必需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学生的评价必需全面而不能以分数论英雄;等等……。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认识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下来。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呈现异常繁荣的局面。但是,在热热闹闹的背后,让人担忧的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老大难问题并未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花样翻新,什么“表演课”、“讨论课”、“成果汇报课”等等屡见不鲜。课堂上学生秀出真我、畅所欲言、自主探究,气氛异常活跃,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在热热闹闹的课堂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味的标新立异,流于形式,忽视了真正重要的课堂实质,教学效率依旧低下,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升,这是与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的。课改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从课堂改革抓起,提高课堂效率的实效性,努力在课堂45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即让每一位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有最大的收获。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百谈而不厌的话题。课堂教学既要讲科学,又要讲艺术,越有艺术,教学效果就越好。大凡优秀的教师,都十分注重课堂教学,非常讲究艺术,艺术的特征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与个人的经验紧密相关,是要靠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其实课堂改革真正能起作用的还是老师本人,而不是其它人。我认为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就能有很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好坏,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每个教师都应当努力使自己教的每节课都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的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里不仅是操作方式的变革,更主要的是观念的问题。只要涉及到思想观念,问题就难解决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如果观念转变了,我们看问题的立场、处理问题方法,乃至一些细节上的东西都会跟着改变。哥白尼时代的故事,当时,神学里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我们人坐在地球上,宇宙围绕我们转,后来哥白尼发现了太阳中心说,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不能接受,为此还有好多人付出了生命。后来人们认识到了日心说,我们不是坐在作为宇宙中心的地面上,而是在一个环绕某个中心的地球上。于是,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原有观点的变革,给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全新的行事方式。这个故事与教育相比,就是我们老师还是总拿着那种老的教育方式不放,总是以老师为本的框架下去思考以学生为本,当然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了。
  要使教学观念的转化,应做到以下三点:
  1.要实现四个“转化”:①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不过,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巡视,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稳定教学秩序,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二是因材施教,帮差辅优,分类指导,全面提高;三是根据及时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与矫正错误,使全班学生都能当堂达标。②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学习的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学生太重要了,特别是对老师来说,谁能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谁就走向了成功。③由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培养合格的学生。怎样理解?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达到国家课程规定的要求。原来我们教学是很容易的事,抓教学质量靠拼时间,领导压老师,老师压学生,抓升学率抓一部分人,多考几个重点生,其他一概不问,就说学校好、名声高了。以后是让“人人合格”,这就难了,就需要老师多付出汗水和心血培养全面合格的学生。④由追求做题数量转化为提高做题质量。为此,要求“教师游题海”,博览群书,精选例题、习题,以一当十,触类旁通,从而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思想。教师要像戏剧导演一样,导演怎样导,是虚假的导还是让学生动起来的导?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精心安排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不是靠老师死拉应拽,而是靠老师和情引导,靠老师的点石成金的机智语言。走进新课程中说,“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老师不轻易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辨明方向”。
  3.课堂教学中要能体现出“两全、三动、一参与”。“两全”即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所有学生都能进行积极学习;二是面向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通过因材施教,使全班学生都能够达到课标中规定的基本要求;“三动”即动脑(多思、多想)、动手(多实验,操作、多练习)、动口(多说,多问,多交流);“参与”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科学的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思考,怎样定位才算科学呢?我想必须是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定位,只有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了,才能把握准方向不跑题。例如:要学生理解掌握那些概念、定律、哪些算理、算法,培养学生如观察、比较、概括、等等一些能力,还要思考要渗透学生哪些数学思想,这些目标还必须有科学的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要逐一落实,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优化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我们老师本身来说优化教学方法,首先是认真学习他人成功的教法,然后博采众长,找到最合适自身和学生的教法,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认为优化教学方法要做好以下几点:如何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欲望,如何导课让学生领悟新知,如何设置课堂疑问让学生发展提高,如何创设课堂高潮,安排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如何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要是都得到了科学的解决,可以说教学方法就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会大大的提高。
  1.精心的导入是学生快速回归课堂的催化剂。
  上课的开始是学生的心从课外要进入还没有进入课堂境界的时间,因此如果利用的好就会让学生较快地回到课堂,做为教师,应精心设计导言。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基础、思维活动激活,凝聚起来,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设计问题情境要从两点出发,即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实际,学生生活学生乐于接受,学生实际学生能够接受。
  2.巧设的提问是学生不偏离课堂,思维活跃的兴奋剂。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开始进入学习的疲劳期,有的学生会出现走神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帮助学生调整,把学生困倦的情绪激活起来。通过设计提问就可以把学生调动起来。为此设计问题要反复推敲,使所提问题既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展开。还要预先考虑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什么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为教学决策做好思想准备。比如,对于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它设计生活实际背景,使问题鲜活起来,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也便于提高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兴趣;对于思维含量较高,学生直接体会困难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先作适当铺垫,搭好梯子,让学生能够攀援而上,使问题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直观,教师在提问设计时不仅是记忆的重现,而是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彼此交流,展示自我,真正最大程度地的实现教学目标。
  3.美妙的结尾,是学生掀起学习高潮,记忆深刻的回味剂。
  最后几分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以为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内容,最后就把时间交给学生了。然而,课末几分钟是重新唤起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使本课所思所想得以升华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良机。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良好的课末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因此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结尾,使它象一台文艺节目的压轴戏,能够紧紧地吸引学生。课堂结尾要帮助学生认知;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要使学生愉快,以消除疲劳而精神饱满;使本节课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回味。
  
  四、课堂教学容量要合理安排,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一节课45分钟,如果课堂结构松弛,进程缓慢,知识容量少,也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所以在教学时做到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精讲精练,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训练效果。习题的编排要体现出教育性原则,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方面强化学生的求知欲。老师如果高效率的教,学生也会高效率的学,提高教学力度,以达到最好效果。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课题。提高课堂效率,决不是一句口号,需要老师们积极的思考和艰辛的实践,加强研究,努力探索,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是每个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素质。希望广大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深入思考,不断实验、不断改进,善于学习,善于积累,不断思考,充分利用好有限的45分钟时间,科学地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像艺术家那样潜心设计,精心雕琢每一堂课,那么就一定能超越自我,这样,才能使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2003.1.4
  [2] 刘旭.听课说课上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7.2007.8.6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2-19
其他文献
写作议论文,除了观点鲜明正确、论证有力外,还必须做到论据充分可靠。论据充分,表现在例证方面就意味着必须多选一些合适的事例,毕竟是“事实甚于雄辩”。但是同学们在具体使用事例进行论证时,却又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引用太多,有些同学引用的事例材料甚至占到了文章的大半篇幅,造成文标题不清;二是引用不当,在叙述材料的时候不能有意识地指向话题和中心,以使于所举的事例不能有效地支撑自己的观点。  那么我们在议论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从新时期中职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与学分制改革等方面,探讨了教学质量评价的新方法。  关键词:“2+1”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学分    Occupation school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ng method reform quest  Li Wen-zhong  Abstract:The article is from the new period job
期刊
中考政史两科实行开卷、笔试形式,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生在历史、政治学科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对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其探索能力、创作意识和人文培养、促进全面发展,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但从近几年来我所调查的考生答卷情况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历史事件整体感悟能力欠佳,答案生搬硬套,整段照抄,
期刊
摘要: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学生;创新意识    Abstract: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ntains lvords. Sounds,pictures and cartoons .It appears vivid and plays more incomparab
期刊
著名心理学家柯·尼·列昂捷夫提出了“从动机走向目的”的活动心理学理论。他认为作文是动机支配的活动,体现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需要。要真正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就必须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写成篇的文章,完整地表达所见、所感,鼓励他们通过想象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内容,鼓励他们通过作文来表现、发展和完善良好的个性。那么怎么使低年纪的同学们作文轻松入门呢?下
期刊
摘要:应用对比演示实验教学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中的难点、疑点。  关键词:对比演示实验;教学;应用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现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完成基础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必须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与培养相应的操作技能,而长期以来,这些特定的专业课内容大部分是从高等教育专业课中简化而来,这对于只有初
期刊
英语学困生在每个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激发学困生,提高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笔者从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笔者的点滴做法:    一、分析学困生心理,建立学习信心  七年级学生进入中学时,学习英语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在小学已经学习了两年英语。有的在小学还没有接触英语。进入中学后,一部分学生经过几次考试(包括小升初),连遭失败,对英语学习已失去了信心。对他们就要
期刊
摘要: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激起学生求知欲。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教学作了探讨。  关键词:创设情景;数学实验;多媒体;开拓思维;引导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新课标下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
期刊
摘要: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了初步反思和定位,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教学总结了一个主体和五个适应。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生物教学; 探究     一、生物新课标的主体是探究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以探究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面对疑问不是教师的答案,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查阅资料、合作学习,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保证探究课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
期刊
现代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要充分表现出开放的特点。所谓开放的语文教育,指的是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不准备死板的标准答案,而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在学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争取更多的个性张扬和思维发展。  教学中,我深深感觉到,只有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活力,不断引起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以及想象和表现的欲望,教学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