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人工晶状体单襻缝合术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sions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单襻缝合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18例(18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保留部分晶状体囊的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单襻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人工晶状体位置、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

结果

术后视力显著提高(P=0.000),眼压稳定,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无人工晶状体相关并发症。

结论

保留部分晶状体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单襻巩膜缝线固定术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可行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干粉胶囊,对照组按需吸入特布他林,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呼吸困难情况、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白三烯C4(LTC4)、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
目的探讨幼年皮肌炎(JDM)合并软组织钙化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JDM患者合并软组织钙化(皮下钙化组)特点,并与89例非皮下钙化组患者(非皮下钙化组)对比。结果皮下钙化组Gotton征、肌挛缩和关节功能障碍比例高于非皮下钙化组[87.23%(41/47)比43.82%(39/89)、68.09%(32/47)比21.35%(1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钙化组发病后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术式与开放术式行二野淋巴结清扫对食管癌手术切除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分别采用开放术式和胸腹腔镜联合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再次手术率、转送重症监护病房(ICU)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在青少年近视控制中的作用及配戴舒适度、并发症。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者80例(158只眼)、单光足矫框架镜近视者80例(160只眼)及LASIK矫正近视手术者80例(160只眼),随访2年。记录三组戴镜前及戴镜后近视度(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AL)、裸眼视力(UCVA)、配戴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LASIK组术后1 d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