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酒店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sarahluck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以职业标准来构建、创新高职酒店类专业课程体系。当前高职酒店类专业课程体系仍存在着课程开发模式滞后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高职酒店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创新的四点策略。
  【关键词】职业标准;高职;酒店类专业;课程体系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hotel industr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he employees, and objectively requires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to build and innovate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hotel.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system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se problems, four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hotel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vocational standard;vocational college;hotel specialty;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近几年,酒店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总体而言,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水平良莠不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酒店服务水平的提高,限制了酒店业的发展。职业院校酒店相关专业是为酒店培养输送符合职业标准,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的,但实际情况却是高职毕业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酒店岗位对接困难,而且服务意识、甘于从基层干起的任劳任怨的精神差。如果说学校是工厂,酒店相当于市场,那么学生相当于是产品,现下存在的突出矛盾是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产品与市场的要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学校作为产品与市场的连接点,应充分考虑用人单位对人的具体要求,应该积极反思现下培养学生的模式、过程,把企业需求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以职业标准来构建、创新高职酒店类专业课程体系。
  一、当前高职酒店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开发模式滞后。当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或脱胎于普通高校,或从独立办的成人院校转制而来,其课程体系也大多延续了“普教改良型”的学科课程模式,我国高职酒店类专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陆续兴办的,虽然开设专业之初就已意识到要突出职业特色,加强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的培养,但是由于学科课程开展的较为深入和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学校办学的思維定势,酒店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仍是以知识为依据,以知识的完整性作为序化逻辑,理论实践相割裂,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学无所成。另一方面课程开发主推力量之一的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一种激励课程开发以及进行新课程评价的有效机制,高职院校及教师缺少对课程开发的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受到学校教学条件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当前各高职院校酒店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对沉旧、改进创新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限制了专业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与企业深度融合不足。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类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沿用以前以政府主导的高职院校及相关教育研究机构为主体设置的课程体系,大多是从分析知识之间的关联、学科之间的逻辑等角度入手,而不是从分析职业的变化、工作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等角度入手开发设置的课程。既使有部分高职院校与酒店、酒店行业组织进行合作,通过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其成员一是资深酒店人二是酒店相关专业的负责人进行课程开发与设置,以期开发出符合酒店相关职业标准的课程,其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是专家来自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酒店,受其阅历学识等因素影响,其自身对课程体系设计,人才培养的理解存在局限性,难以达成有效共识,进而导致学校在课程设置与体系调整时无所适从;二是专家提出的一些课程体系改革建议,由于学院教学条件或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实施;三是这些专家往往是兼职,多数工作比较繁忙,其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学校课程开发和设置上,学校方面也只是重视其过程,对研讨的内容及结果也没有给予充分重视,使得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符合职业标准的研讨会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3、课程实施忽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我国高职课程内容衔接不畅,学科化痕迹明显,学问化知识仍占据课程内容的重要位置,实践课去工作情境化,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缺少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脱离职业标准,过度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另一方面过分重视某一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及支撑学生在行业中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体现高职课程内容学科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的统一,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的统一。
  4、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更多地注重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课程评价方法比较单一,主要还是采取以笔试考核为主、实践考核为辅;终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量化评价为主、质性评价为辅的方式。没有形成具体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多指向掌握多少知识和某种具体操作技能,对于职业标准中要求的工作态度、责任意识、职业发展能力、综合运用等能力层面的素质评价还做的很不够。课程评价对课程反馈不足也是引起高职课程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原因。   二、高职酒店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创新的策略
  1、课程开发要实行“双元化”。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基于职业标准改革目前高职酒店类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丰富高职课程体系的内容、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增强学生进入酒店后的岗位适应能力。
  在现有课程体系上进行课程开发与整合,高职院校是这一活动的主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开发中的“一元”。职业院校根据本校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将酒店类专业职业标准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将酒店类专业涉及到的职业标准的结构和内容转化为相关专业课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但以“职业标准”为标准的课程的开发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究其原因一是工作分析、职业分析的繁杂性与高成本使得高职院校举步维艰;二是酒店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决定了酒店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产品设计、管理模式上要不断调整与之适应,反映在职业标准上就要时时有所改进;三是我国酒店行业协会组织发展还是不很成熟,监督酒店企业服务教育的能力有限,使得职业院校到酒店一线调研、了解酒店的用工需求、职业活动及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等内容时还不全面、准确。因此,高职酒店类专业进行课程开发必须要由酒店及酒店行业协会参与其中,酒店及酒店行业协会就成为课程开发的另“一元”,“双元化”保证了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及可执行性,学校及酒店缺一不可。
  2、课程结构体系要突出“职业化”。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是衡量高职酒店类专业课程体系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专业课的排列组合方式将对人才培养合格与否起到关键性作用。职业标准的核心内容是工作要求包含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它是职业对从业者技能、知識等素质要求的主体部分,分析职业标准,能有效地将职业活动中所涵盖的职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态度等通过专业课体现在酒店类专业的课程结构中。以前学校已经习惯了将每一门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单元,但在酒店实际工作中这些内容都是密切联系且相通的,不能人为地分隔开来。所以,学校需要改变专业课设置相对独立的局面,打破专业课之间的界限,在分析酒店类专业职业标准的基础上,重新整合教学模块,优化课程体系。如我校烹饪专业增加综合实践课,打破学科限制,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技能,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3、课程实施要体现“专业化”。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的观念能否发生转变,能力能否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实施。现代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从授课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既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升。酒店行业的迅猛发展,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标准也要相应发展,因此,专业教师除了在授课时要打破专业课程界限,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还要加强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定期到合作酒店进修,加深对职业的理解,提升职业能力。如我校规定专业教师必须定期到酒店中工作半年,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对酒店行业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在酒店的工作,可以加深教师的职业认知,提升其职业素养,使专业课教师真正成为知识、技能俱佳的“双师型”人才。另外,学校还可以聘请酒店能手级员工充实到专业老师队伍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合作酒店的资源,以酒店实境为课堂,以一线能手级员工为教师,让学生部分实践课平移到酒店进行,既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深入了解所从事的职业,也可以客观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如我校烹饪专业学生其部分实践课是在五星级酒店厨房中,由厨房中的能手级员工为老师完成的,通过短期的实践学习,学生普遍一改过去对职业前景迷茫的状态,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了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其职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态度都有了大幅地提升。
  4、课程评价体系要实现“多维化”。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的保障。要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及评价形式的多维化,评价主体要由老师一人独裁变为老师、学生及酒店相关人员共同组成;评价内容既要有基础知识考试、操作考试还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考查;评价形式既要有课堂考核、书面作业、书面考试、技能操作还要有小组活动、企业实践、口头答辩等多种综合评价形式。通过构建“多维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的考核。
  三、后记
  高职教育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满足市场需要、满足企业、岗位需要的具有丰富岗位知识、娴熟技能、端正工作态度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职业标准恰恰是体现了企业、行业对进入职业岗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岗位知识、技能、态度等在文本与实践中的集中体现。我国于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五年规划(2011-2015 年)》(征求意见稿)中再次多处提到,将相关行业(企业)产品(生产)的国际通用标准融入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中,将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无论从国家职业教育长期发展角度还是从企业人才需求实际看,将职业标准纳入到高职课程体系中已是刻不容缓。洒店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高职院校要继续加强与酒店企业的深入合作,大胆改革和创新现有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标准引入到高职酒店相关专业中,推动高职课程改革向更加科学化、有序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为酒店企业培养更具针对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忠红.高职旅游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思路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10(5).
  [2]杨昉.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3]唐振华.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研究[D].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2011,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邹晓慧,女,1978年3月,研究生,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与饭店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就目前而言,当代的大学生接受过不少涵盖义利观教育内容的的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但这些教育往往不被他们接受,更不用说“内化”了,学生普遍反映:“政治课上讲的与实际生活不一样”。这一方面与他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与利益间的复杂关系还缺少深刻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教育内容、手段、策略等有关。从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和市场经济的价值实际出发,当代大学生科学义利观的确立,应
期刊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所传达的“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等各类思想对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把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根植于中医药传统思想的肥沃土壤中,从中汲取养分,将会对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维和动力,进一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医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路径  在文化强国建设上,中医药作为中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洛阳师范学院大学生课外活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呈现多元化趋势,参加的项目以对抗性运动为主。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较男生低,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缺乏兴趣,时间不足等.  【关键词】洛阳师范学院;课外活动;调查  1、前言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它
期刊
【摘要】人类的认知过程的本质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因此,英语词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本文以东南地区高校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词汇教学为例,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从利用联想进行词汇信息加工教学、利用隐喻进行词汇信息加工教学、利用转喻概念进行信息加工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东南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语义加工的策略。力求解决东南地区高校大学英语的困境,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信
期刊
近些年来,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能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实现用户的大脑直接对外接设备的控制。其技术的核心部分就在于对于脑信号模式的识别。
  然而,在脑机接口实现模式分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数据来进行分类器的训练。但相对于脑信号数据的获取而言,赋予这些数据标签信息却是费时和费力的。因此,引入半监督学习算法,利用少量有标签数据和大量无标签数据的结合,可以有效减少脑机接口系统的训练成本。本文在一种概率图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用于P30
【摘要】学生会在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中,坚持党的领导、团的指导,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改进了工作方式,完善了工作机制,升级了运行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建设  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组织,是学校党政联系广大同学的桥梁和纽带。有序地表达和维护同学的合理权益,务实有效地服务同学的成长发展是当前广大青年学生对于学生会组织的热切期待,也是学生会组织提升其在同学中的
期刊
【摘要】虽然中国尚未加入TPP,但TPP现有的12个成员国中有相当部分与中国具有紧密的经贸关系。TPP对中国及其亚太区域合作战略既是重大的挑战,又是巨大的机遇。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TPP劳工条款对中国法律的影响不容忽视。  【关键词】TPP;劳工条款;影响;启示  2015年10月5日,美国、日本等12個国家已成功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达成TPP贸易协定,TPP终于取得实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文件,以安徽省某新升格高校为例,分析了新升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现状:(1)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硬件设备欠缺且形同虚设; (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3)校、院(系)和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不健全,工作职责不明确;(4)教学体系和活动体系不健全。 同时根据现状找原因:(1)学校成为高校的時间短,还未按照高校标准进行心理
期刊
【摘要】作为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的重要路径,社会在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和陶冶作用,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社会;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基础性地位和陶冶作用  一、社会在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會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并具有相对独立性。  大学生法治观念
期刊
【摘要】协同创新机制是当前高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教育理念创新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大背景下深入探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是加强新形势下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要在双方协同教育的目标、主体、客体方面进行有效的理论梳理,完善协同创新的设计,增强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协同创新理论的实践性。  【关键词】法制教育;道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