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英文视频进行英语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极大的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听说能力,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文视频的辅助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关键词】英文视频辅助教学;教学效率;创新;求知欲望;高尚情操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英文视频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广大初中英语教师乐于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英文视频可以是一则英语新闻,一首英文歌曲,一段英文对话,也可以是关于世界百科知识的娱乐内容,利用这些具有生活化,情景化,时代化的英文视频进行英语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极大的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听说能力,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英语学习中,要做到耳听,口说,手写和眼看。前三项,早在录音机进入课堂时就得到了加强,但“看”在大多数课堂还停留在看文字,看老师同学,至多看看图片这样一个层次,如果引入影像视频,通过运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借助视听媒体、融“视”“听”“说”为一体,那么就可以看到对话发生的情景,对话人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不仅身临其境,还能察言观色。
英文视频在教学中的运用既有促进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既不能盲目追求潮流过多使用,也不能拒之门外。根据初中牛津英语的教学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合理使用英文视频,让英文视频发挥最佳的教学辅助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的。
一、英文视频的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英文视频作为一个新的教学辅助手段进入课堂,它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活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学生学习兴趣浓了,学习投入了,也就易学易记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用英文视频导入新课是牛津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采取的导入手段。导入设计地好,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聚焦注意力,让课堂40分钟像一块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学生,从而出色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例如,我在教学8BUNIT4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时,利用一段大型募捐演唱会的新闻导入新课,学生对此深表感动,一下子就烘托了想要为灾区人民贡献绵薄之力的愿望,导致后面在Discussion这一环节时,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讨论有哪些募捐活动,从而将整堂课推到一个高潮,学生也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2.加大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英文视频声情并举,图文并茂,双语字幕,一改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信息量加大了,课堂内容也丰富多了,把书本知识变“死”为活,化静为“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视频中的对话和字幕去掉,仅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自主的组织语言,惟妙惟肖地模仿视频中的对白,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加,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教学就成了一种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享受,学习学得轻松愉快,且记忆深刻,其乐无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有些老师一味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心理规律,学生无法专注英文视频所蕴含的内容,这样反而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英文视频的误区
1.视频选择不当
在去年《8Aunit6 Natural disastersIntegrated skills》公开课上,我以一段视频导入新课,这段视频是关于地震后所发生的种种感人事迹,视频大约10分钟,看完之后,学生以及听课老师无一不被深深感动,甚至有的还泣不成声,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开始了新课,学生在根据视频回答问题时,根本无法从原来的情绪中摆脱出来真正进入课堂中去,我反思是我选择的视频不当,用这样的视频导入新课,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选择恰当的英文视频,以及如何正确的使用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内容之一。
2.视频过长,本末倒置
有些老师由于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对视频不加以严格筛选,随便截取一段看似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到课堂上去,有的因为视频时间太长,学生觉得冗长乏味,也不好好看,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英语课上成了一节视频欣赏课,视频里的内容仅在眼前一闪而过,根本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体系。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教师只有按照教学规律不断创新,才能持久拨动学生求知心灵的乐弦。英文视频的辅助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只要我们不一味地、机械地使用英文视频,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摆脱枯燥的学习模式,一定会有效地促进牛津初中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方元山.课堂教学改革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郭跃进.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靖江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英文视频辅助教学;教学效率;创新;求知欲望;高尚情操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英文视频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广大初中英语教师乐于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英文视频可以是一则英语新闻,一首英文歌曲,一段英文对话,也可以是关于世界百科知识的娱乐内容,利用这些具有生活化,情景化,时代化的英文视频进行英语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极大的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听说能力,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英语学习中,要做到耳听,口说,手写和眼看。前三项,早在录音机进入课堂时就得到了加强,但“看”在大多数课堂还停留在看文字,看老师同学,至多看看图片这样一个层次,如果引入影像视频,通过运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借助视听媒体、融“视”“听”“说”为一体,那么就可以看到对话发生的情景,对话人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不仅身临其境,还能察言观色。
英文视频在教学中的运用既有促进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既不能盲目追求潮流过多使用,也不能拒之门外。根据初中牛津英语的教学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合理使用英文视频,让英文视频发挥最佳的教学辅助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的。
一、英文视频的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英文视频作为一个新的教学辅助手段进入课堂,它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活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学生学习兴趣浓了,学习投入了,也就易学易记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用英文视频导入新课是牛津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采取的导入手段。导入设计地好,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聚焦注意力,让课堂40分钟像一块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学生,从而出色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例如,我在教学8BUNIT4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时,利用一段大型募捐演唱会的新闻导入新课,学生对此深表感动,一下子就烘托了想要为灾区人民贡献绵薄之力的愿望,导致后面在Discussion这一环节时,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讨论有哪些募捐活动,从而将整堂课推到一个高潮,学生也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2.加大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英文视频声情并举,图文并茂,双语字幕,一改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信息量加大了,课堂内容也丰富多了,把书本知识变“死”为活,化静为“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视频中的对话和字幕去掉,仅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自主的组织语言,惟妙惟肖地模仿视频中的对白,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加,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教学就成了一种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享受,学习学得轻松愉快,且记忆深刻,其乐无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有些老师一味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心理规律,学生无法专注英文视频所蕴含的内容,这样反而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英文视频的误区
1.视频选择不当
在去年《8Aunit6 Natural disastersIntegrated skills》公开课上,我以一段视频导入新课,这段视频是关于地震后所发生的种种感人事迹,视频大约10分钟,看完之后,学生以及听课老师无一不被深深感动,甚至有的还泣不成声,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开始了新课,学生在根据视频回答问题时,根本无法从原来的情绪中摆脱出来真正进入课堂中去,我反思是我选择的视频不当,用这样的视频导入新课,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选择恰当的英文视频,以及如何正确的使用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内容之一。
2.视频过长,本末倒置
有些老师由于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对视频不加以严格筛选,随便截取一段看似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到课堂上去,有的因为视频时间太长,学生觉得冗长乏味,也不好好看,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英语课上成了一节视频欣赏课,视频里的内容仅在眼前一闪而过,根本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体系。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教师只有按照教学规律不断创新,才能持久拨动学生求知心灵的乐弦。英文视频的辅助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只要我们不一味地、机械地使用英文视频,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摆脱枯燥的学习模式,一定会有效地促进牛津初中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方元山.课堂教学改革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郭跃进.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靖江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