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c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搭配”是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知识。如何通过直观的手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利用学生对搭配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抽象表达的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借助移动终端设备,教师在移动演示中,实现师生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沟通与分享;借助Pad的手画板等功能,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加深“连线法及符号意识”的渗透,进而解决数学问题。
  触屏式指尖学习延伸了人的感官反应,让知识与学习者“零距离”接触。无线互联让学习者对丰富资源的获取更为便捷,并帶来全新的人机互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从而使阅读方式、沟通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同时,Pad的便携性让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成为现实,教室不再是师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孩子们对于其中工具的选择及应用很好奇,尤其是借助Pad的手画板功能,学生可以快速便捷地切换笔的颜色与粗细,使学生的作品变得更加具有生命的气息。
  搭配方案的可视化,实现了课堂上的多点互动
  课堂伊始,教师首先应用PPT课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搭配衣服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设计搭配方案时,让学生广泛的参与其中。学生不仅知道自己的作品,还能通过教师的移动演示,了解伙伴们的进度及思路,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沟通、分享与评价,孩子们的设计感、参与感、成就感陡增。更主要的是,学生在参看与比对中,以“合理”为标准,自觉地优选与改进自己的方案。
  在教学中,学生不用再拿着自己的作品小跑到讲台进行展示,教师通过Pad的课堂投影功能,可以将任意一名同学的Pad屏幕投影到大屏幕,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实时讲解。学生还可以通过保存作业、作品,或是参与课堂提问、抢答,课前预习等环节,记录下每次的学习情况,为自己留下学习痕迹,也为教师的教学改进留下素材。
  搭配资源的丰富性,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与生活关联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特点。学有用的数学,让数学学习有用,是教师追求的目标。Pad在教学中,能借助其强大的存储功能和互联网的搜索功能,为学生课前或课中提供练习素材,这些素材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场景和数学认知,学生可以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素材的选择和使用,进而解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因为资源是丰富的,所以学生的练习量大,练习维度更加多元,解决生活中搭配问题的能力就很快形成。
  Pad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引发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主要的是让这些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们,触摸到了创新的脉搏和用技术改变生活的节奏。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
其他文献
信息化平台是指为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和发展而营造的环境。教育信息化平台常常是一个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为开发利用教育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技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而建立的一个集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一体的平台。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发展,内容渗透在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  太仓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备,教育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完善
【摘 要】教育云平台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利用方面,而忽略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这与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相悖。为此,本研究从当前教育云平台建设现状出发,以合肥教育云平台建设为案例,全面阐述了面向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云平台的特点以及建设模式。  【关键词】学生发展;教育云平台;人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
回顾我国教育信息化近1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脉络:从点到面,由浅入深。自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国全面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教育信息化开始向多元化、多样化和成熟化发展。2010年以来,国家颁布了教育领域相关的前瞻性政策规划以及行动指南,历史性地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空前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2012年,国家从
“护蛋行动”是我校开拓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之一,已经实施多年。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了解父母照顾自己的不易;感受生命——知道珍惜生命,注意安全;感受责任——考验学生的智力与应对能力;热爱生活——打扮蛋宝宝,提升艺术创作力。  我校引入“德稻教育STEAM R”的课程模式,将“护蛋行动”打造成“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
教学信息化,是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其中利用移动学习终端的学习可以基于丰富的资源和大数据的分析,改变教与学的生态。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础,然而实验教学会受到场地、材料等的限制,成为一种以模仿和重复为主的操作层面的学习,缺乏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在葡萄酒酿制的实验活动教学中,我们融合了移动终端的诸多优点,努力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样态。
回顾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传统教育信息化模式的一些不足:(1)新技术往往要形成一套新的方法去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2)学生信息化学习环境多为普遍性的模式而缺乏个性指向,(3)信息化系统的建立由单一部门完成而欠缺现有教育系统的整体规划,(4)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引入对已有的教学方式缺乏延续性。这些不足和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颠覆原有的信息化建设积累,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改善。2018年《
高中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迅猛提升,抽象思维逐渐灵敏准确,批判性思维日渐提高,辩证性思维得到很大发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1]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北京市以“翱翔计划”为载体,在教育理念、培养内容、培养形式、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突破。  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更新  “翱翔计划”以首都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为依托,采取“政府主导、学校实施、
北京数字学校以互联网为背景,突破时间和空间,实现“教学情境的再现”“教学活动的延伸”“互动交流的扩展”,实现将教与学活动延伸至家庭,探索构建以教师专业教育知识为主导,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协同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我校的使用过程中,北京数字学校更是教师成长的捷径、学生的良师、家长的助手。  教师成长的捷径  我校现有44个教学班,在校生1700多名。学校
【本刊讯】日前,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立体影像专业委员会主办的3D电影《星星的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教育界、影视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及数十家媒体参加了会议,共同观摩了此片,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学术讨论。  该剧表现了中小学生五彩缤纷的学习、生活、感情和友谊,讴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宣传了大爱思想,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与会专家与各界代表认为,《星星的梦》向广大观众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传达了
“互联网 ”时代,信息技术让各种变革的力量逐步从独立走向联合,虚实交融,共生共进,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在这样一个新生态下,“互联网 ”带来的“跨界思维”,给教育的“融合创新”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视角和多元的问题解决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推崇。翻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所谓“跨界思维”,就是大世界、大眼光、大格局,用多角度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融合创新”是将混合后的要素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