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绘画 培养兴趣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男幼儿教师,刚刚踏进这个行业只有一年的时光。我的特长是美术,所以在我的教学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喜欢让幼儿多绘画,培养幼儿的兴趣。
  对幼儿来说,绘画是一种游戏,为什么每一次绘画,孩子都有很多话要说给同伴听,就是因为他们的脑海中有很多关于绘画内容的游戏情节。所以,要提高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教师应努力设计游戏化活动情境,让幼儿先参加游戏,喜欢绘画,然后进行创作。而实践证明:幼儿即使已经进行过游戏了,在绘画创作后,游戏的热情依然不减,拿着画面表演的情景也是屡见不鲜。孩子对游戏永远都是乐此不疲的,那么和游戏相结合的绘画创作,是幼儿快乐的又一个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本中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就是培养美术兴趣的源泉所在。幸运的母鸡萝丝、淘气的大卫、机灵的小猴、可爱的小兔、幸福的鳄鱼和长颈鹿、色彩斑斓的变色龙……我们可以把这些形象作为小班幼儿涂色练习的美术活动,我们选择绘本中的大象艾玛进行色彩设计;选择哈利进行黑白斑点的设计;选择绘本《大鱼和小鱼》,让小朋友亲手试试不同颜色混合后调出的新颜色,亲身体验色彩的奇妙……在涂色绘画的过程中,满足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回味,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为美术活动的开展准备前期经验,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练习了均匀涂色的技能,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很容易对绘本中的形象产生强烈的美术兴趣。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孩子会拿笔就会涂鸦,会涂鸦就会有绘画创造的源泉。但当追溯我们的绘画教学,仔细分析孩子的作品,常常会发现作品中缺少幼儿自己的东西,比如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印象等,更多出现的是作品的基本雷同。这与现在许多教师在传统绘画教学中仍存在很多弊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教师固有的教学程序,形成了绘画的依赖性;教师的单独角色,束缚着幼儿创造的灵感;片面的评价,限制了想象的空间等等,这些弊端的存在紧紧限制了幼儿绘画创作能力发展的方向。
  我们准备了多彩丰富的图案教具让幼儿挑选出自己感兴趣并喜欢画的,我们老师在幼儿绘画过程中引导着,并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和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当孩子遇到困难无以下笔时,并引导他们大胆作画,鼓励、帮助他们,并树立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对美的“原始认识”,对于孩子们在美术方面表现出的朦胧认识和浓厚兴趣,教师应予以及时的保护。
  在教学中如果不加思索地向孩子灌输一些绘画上规律性的知识或强加一些成人认可的观点,这样一来就束缚了儿童的想象与创造,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使儿童的画变成成人的“矫形”和“影子”而缺乏童趣。所以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性和特点,去设计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中班和小班主要以“认识”和“感受”色彩美为主,所谓“感受”色彩,即是色彩可以宣泄人们内心的感受,是最原始的冲动,即使没有人指导,幼儿也会对色彩有特殊的偏好。最好的例证就是小孩子无一例外的都喜欢动画片,为什么?就是因为动画片里的形象色彩鲜明、大胆,富有幻想的空间。即便他们在理论上还分辨不出具体的颜色,因为色彩理论是成年人为了便以总结绘画规律而操守的一种默认名称。这种现象在国内外非常普遍,日本的绘画颜色与颜料,名称在红、黄、蓝三原色中,每个原色可以分出几百种不同色相的色彩,有不同的名称。这种名称难道都让小孩子一一记住以后,才能下笔画画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只要能分清楚红、黄、蓝就足已了,这也就是“认识”色彩了。
  观察是绘画创作的前言和基础,一个会观察的孩子,他的思维就会比别的孩子更加灵活,他所获得的经验也是与众不同和鲜活的,他总会比一般的孩子更会发现新奇、有趣的现象。与此同时,观察和绘画又会形成良好的互动,每一次的观察是绘画的前提和基础,而每一次的绘画是观察的延伸和继续。美丽的大自然能在幼儿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形成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日常生活更是孩子绘画的基础和丰厚资源。以前看到一篇文章中介绍落叶的绘画案例,深受启发。
  至于更多的绘画理论知识,不是幼儿阶段教育的方向,幼儿绘画教育是开发幼儿动手能力与色彩感知能力的过程。应该顺势而为,不能强求。让幼儿知道美丽色彩存在我们世界的每个角落,没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枯燥乏味黑白灰。只有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慢慢去体会,更要让他们去感受色彩的存在与作用。
  在幼儿“涂”色时我们老师不应该限制要图什么颜色,必需图什么色彩,让幼儿大胆发挥,在轻松快乐中更喜欢画画。有时教师的要求过高,对幼儿绘画中的“错误”加以批评、指责,孩子反而失去了绘画兴趣,这是最可怕的。
  对于学前班、大班主要以“临摹”为主,加以老师的“引导”。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同时幼儿的思维也得以发散。“因为画画是一种主观的、抽象的、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形式,转化成客观的并给人们视觉的各种感受。不管是临摹,还是创作,都是观察后才能进行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情感,一百个人临摹同一幅画的思路、情感都是不相同的。
  由于幼儿太小,不可能如成年人一样进行造型基础训练,所以造型能力是不可能在此阶段就培养出来的,造型基础训练是枯燥且乏味的,幼儿对此训练都不能感兴趣。他们只对“涂”“画”有特别的爱好。3~5岁的幼儿如能准确用笔勾勒出老师事先画好的图案并加以主观意识,把色彩搭配干净整洁,就值得我们表扬了,更不可有太多苛求。
  绘画是一门艺术,没有好与坏之分,总有欣赏它的人,对于幼儿教育,画“逼真”、“像与不像”是肤浅之人的体会,当今社会科技如此发达数码相机可以把人们肉眼看不到的也可以放大到花了眼的爷爷奶奶都可以看到,你有数码相机画的逼真吗?不要轻易评论孩子的画好与不好。是美的,只有心灵纯洁的人才可以画出艺术品。而艺术品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
  (作者单位:梅河口中专附属幼儿园)
其他文献
幼儿艺术教育是以音乐(含舞蹈)和美术为手段、内容的教育。从这个角度出发,幼儿艺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它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表现、舒展自己内心的意愿和情感,培养美的情操和陶冶美的人格。《纲要》中也指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对幼儿来说撕纸是最适宜的艺术活动。 
期刊
艺术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既能发展幼儿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又能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良好的艺术教育将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我园将幼儿艺术教育与幼儿生活、情感、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全面实现了幼儿艺术教育个性化、特色化。让幼儿在艺术教育中不断成长。  怎样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从而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提高幼儿艺术能力、艺术素养和生活情趣呢?我们尝试了以下几
期刊
早操,是幼儿来园后参加的第一项集体活动。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做早操,全身心的投入到早操中,并通过早操带来的愉悦心情及充沛体力投入到一日活动中呢?我们的做法是:用音乐与体育的完美结合,创新幼儿早操形式。  首先,在准备活动中,我们一改单纯通过走步、跑步、简单的走跑交替动作等方式,而是通过感受不同音乐的变化,让幼儿在老师的带领及示范下,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达到热身的目的,让幼儿的身体机能迅速进入运动状
期刊
幼儿手工制作是幼儿园常规活动中幼儿非常喜欢的操作活动,那么如何科学有效的使手工活动更好的为幼儿能力提升与发展服务,一直是我们当代学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手工活动包括很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剪纸、布贴、叶贴、绒贴、豆贴、木屑贴画、草编、毛线编织、金属丝编织、刺绣、泥塑、根雕等等。手工制作可以利用剩余材料或废旧材料,变废为宝,美化环境;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幼儿发
期刊
现代教育要求素质教育,我们音乐学科迎来了“新课程标准”带来的重大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而这同时也给广大音乐教师增添了困惑——新时代的音乐课,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们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适应“新课程标准”,尽快成为“新课程标准”有效的执行者和积极的探索者呢?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程标准”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已习惯了传统
期刊
画画是儿童的一个梦,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就像雨后天空的一片美丽的彩虹,虽然短暂,但很美丽。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个神奇的经历,在幻想世界里漫游,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刺激孩子们的大脑皮层,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记忆中储存的图形,重叠解构,交织重组,编织成一幅他们心中七彩绚烂的生命画卷,这是内心情感生命体验的象征。所以教幼儿美术不能太专业化,小班幼儿年龄小,其绘画发展水平正处于“涂鸦期”,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
期刊
幼儿艺术教育教学要有序的进行,必须遵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并理解幼儿。因为幼儿的天性是无意识的、阶段性的、随意的。对外界环境存在更多的新鲜感,攀进的心理浓厚。同时幼儿更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奇的人,因为好奇,在某些方面有着丰富的想象,因为好奇,助推了游戏的快乐,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按照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儿童无意识的心理有可能是健康的、是最有才智的。因此,艺
期刊
美术活动不仅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还是发展智力和培养性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扩大幼儿视野,增进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认知的经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在获得技能的同时,锻炼了手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陶冶了艺术情操。所以只有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进行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才能实现“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一目标。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除了延续以往的简笔画、添画、想象画、涂色画等我增添了以下的表现形式
期刊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深切的感受到在绘画教学中,“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与其说是我教孩子们画画,不如说我是大海里的一处导航灯塔,指引着孩子们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快乐的畅游。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与同行们共同分享。  (一)发现兴趣。  1、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画家。  孩子的画稚拙、纯真而富有情趣。在他们的画里蕴藏着鲜活的艺术生命。孩子那惊人的笔墨如魔术般神秘莫测,潜伏着巨大的艺术能量。
期刊
儿童绘画是反映儿童对外界事物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形式,他能表现儿童内心的一种情感,反映儿童的天性,表现儿童的思维活动,是儿童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由于儿童幼稚、单纯,所以他们的画不受任何限制,也没有任何清规戒律,由此形成了儿童画所特有的稚拙、色彩艳丽、梦幻夸张等特点。  一、儿童画是儿童的语言。儿童绘画有着充满童趣的天性和强烈的表现冲动,随意性很强,喜怒哀乐跃然纸上。一张儿童画的产生,是儿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