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指南》背景下如何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习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gile200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幼儿年龄越小,体内所需水份比例就越高,及时的补水对幼儿身体发育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培养幼儿自觉足量的喝水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尝试,获取了一些有效的管理经验,总结起来说就是四多:多渠道、多形式、多互通、多辐射,有效缓解了幼儿喝水難的现状。
  【关键词】指南;主动;喝水;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
  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在喝水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现状:
  1.以饮料代水这些果饮料、奶饮料,让孩子们爱不释“口”,以至于把人体最基本的对水的需要“抛掷脑后”。
  2.喝水“热度”不高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在园没有主动喝水的意识,口很渴了才想要喝水;有时迫于教师的“强制要求”孩子们会去喝水。
  3.家中水“患”
  在家中家长让孩子喝水时,孩子只会象征性地喝一点,根本达不到幼儿一天的喝水总量。另外,孩子们只要想喝饮料,经过一番哭闹、哀求一般都能如愿以偿。
  《指南》就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典型表现做出了非常具体的描述。例如5—6岁幼儿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在《指南》的引导下,我们实践获得了一些有效方法与措施。
  一、多渠道,转变喝水观念
  故事《小熊肚子疼》,让幼儿知道经常喝饮料对我们的肠胃消化不好,会让我们的小肚子疼疼的、痛痛的;《嗓子里的小虫虫》让孩子们知道如果我们少喝水或不喝水,就会引起身体不适,最直接的就是嗓子发炎;小实验《牙齿不见了》,是让孩子观察泡在可口可乐里的牙齿怎么不见了,让孩子知道多喝饮料会腐蚀我们的牙齿;这样的故事和实验,让孩子看到的真实画面、课件故事,才能让孩子铭记于心中。
  二、多形式,养成喝水习惯
  教师必须创设各种活动情境,让孩子有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同时还要制定必要的规则,让孩子在情境中练习,养成自觉喝水的习惯。
  1.喝水小墙饰
  好奇、好模仿,是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把喝水的习惯编成一系列故事或儿歌,绘制成漂亮的墙饰,布置在活动室内。
  2.喝水小插管
  为了巩固幼儿喝水习惯的培养,也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一天的饮水量,班内还可以设定“喝水小插管”,即幼儿每次喝完水都到插管区,喝了半杯水的插红管,喝了满杯水的插蓝管,等到一天活动都结束时,幼儿一天的喝水量非常的明了。到晚上离园前,教师及时的统计好幼儿一天的喝水量,对喝足水的孩子及时的表扬,促进幼儿喝水习惯的巩固。
  3.喝水监督员
  在喝水时有的幼儿能够按老师的要求倒满杯水或半杯水,有的幼儿在老师看不见时会接一点点,有的幼儿会接满杯水,但却喝不完就倒入水槽内。这些事情时,会引起孩子们的纷纷“投诉”。通过设定“喝水服务员”,(每天选出两名在喝水时表现好的幼儿)为小朋友监督。喝水监督员的具体职责:其一,是帮小朋友接水,这样可以避免有的幼儿只接一点水,或接水过满。另一个,就是提醒其他小朋友把杯中的水喝完。第三,就是监督同伴插“喝水小插管”。这样能让孩子为争当喝水监督员而自觉的遵守喝饮水规则,又可以让孩子在互相督促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
  三、多互通,成功收获在望
  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在培养孩子习惯上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要把班级内喝水习惯培养计划向家长说明,告诉家长幼儿园的目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过程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家中尽量不储存饮料,更不能把饮料当成奖励。
  其次,应该给幼儿制定家中幼儿喝水时间表,让家长参照执行,同时让家长们在家中也设立“喝水监督员”。即能监督幼儿喝水,又能让幼儿体验为家人服务的快乐。
  另外,教师要定期发放幼儿饮水习惯调查表,以便及时准确的了解幼儿在家的饮水习惯培养情况,针对出现的情况、问题,制定教育方案共同来帮助家长和幼儿。习惯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周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这需要我们教师长久的、耐心的教育,也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四、多“辐射”,发挥师幼间的榜样效应
  1.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喝水的活动中,同样老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在自己的一次亲身体验中,我感受到老师以身示范的作用。有一次晨间锻炼后,孩子们都喝水了,我在准备下一个活动,诺诺跑过来问我:“老师,你怎么不喝水?”是啊,今天我喝水了吗?我们常常忽视了自己行为对幼儿的影响,老师平时不爱喝水怎么去教育孩子喝水呢?于是,在幼儿喝水时,我们老师也要跟着一起喝,在老师的带动下幼儿积极性会更高。现如今,孩子们爱上喝水的同时,我也一并爱上了水。
  2.游戏“干杯”
  游戏是孩子学习最主要的方式。在培养孩子喝水的这一活动中,也是需要游戏的。它的效果往往会立竿见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榜样示范引领过程中,我们以爱喝水的孩子为榜样,开展“干杯”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喝水时玩“干杯”游戏。孩子们在一次次的碰杯中,感受喝水的快乐,一杯杯的水在这样愉快的“干杯”中,倾入心田。
  喝水看似简单,培养孩子主动喝水,满足一定的喝水量,过程并不那么简单。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并坚持做到“四多”,那么,培养孩子主动喝水的习惯也就必定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健康领域北京师范大学刘馨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西藏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晨间锻炼活动是指幼儿入园后至早操前,利用器械、设备等材料开展的体育锻炼活动。通过研究,丰富晨间锻炼的组织形式,结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设计合理的锻炼内容,选择与设计多元化的锻炼器材,优化指导策略,使晨练活动真正发挥其锻炼的价值,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  【关键词】晨间锻炼;晨间锻炼效果;优化;实践研究  【中国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  新课程改革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认为,三尺讲台是教学的主阵地,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构筑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是重要的。  一般老师上课,习惯上总是先了解教材,研究教法。其实这是错误的。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