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半年来,我经常被我校新教学模式---生本教育的合理和精炼所感染,同时也为我校在推行新教学理论过程中教学上所取得的进步所折服,我也相信在新教学理论的指引下,我们的战士在未来的高考中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我的生本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应该是: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全班交流。
第一步:自主学习。每个人都有爱学习的天性,学生更是这样。学生利用前一天的晚自习课上熟悉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公式、定律、实验操作等主要知识,根据平时知识的积累,基本上就可以解决教材上所设置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愿望。
第二步:小组探究。
首先要分配学习小组,分配学习小组的分配原则:
1、学科互补
2、 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平均分是差不多的,已形成竞争氛围
3、由各小组自己选出小组长
4、小组成员座位放在一起
为帮助学习小组形成竞争,采用如下评价办法
1、每次月考由各组组长计算出每组平均分,各组之间互相监督。单科最高分给本组平均分加5分,学年第一名给本组平均分加10分,学年第2名到学年第十名给本组平均分加5分,在本组的带动下,在学年名次前进15名以上的给本组平均分加3分。
2、座位一直是班主任和家长最敏感的问题,把学生和家长认为最好的位置与各组的平均分挂钩,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和家长无话可说,另一方面每个人的月考成绩和平时表现都与小组息息相关。
3、每组四个座位也排好顺序,按成绩分配
4、每组成员有违反班规的每次给小组扣1分,违反校规校纪的每次给小组扣2分。
5、无论哪个组只要有一个进入学年大榜前4名的,就无条件带领本组成员坐在3、4排。
6、课任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给学生加分或扣分。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一方面提高了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学困生起到了促进和带动作用。目前学习小组的应用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的很好的收效
1、各组展开激烈的竞争,学习氛围浓厚。
2、每个人的成绩和表现都关系到小组中每个成员,形成互相帮扶的团队。
3、小组中只要有一个成员不守纪律,是其他三个人管理一个人,而不是班长或班主任直接面对46人,班主任轻松了,班级管理轻松了。
4、小组中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小组的成绩和表现,形成了学生的短期目标和眼前的内驱力,一部分不知学习的学生开始主动学习了。
5、课上课下问题研讨也形成了团队,有利于导学案的推进,乱中有序。
第三步:全班交流。
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与疑问在小组内或小组间不能解决的,或者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则拿出来进行全班讨论解决,让能解决的同学来进行解答,或板演、或讲解,在交流讨论过程中绝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教师则在一旁适时进行点拨、总结,如这个实验探究用了哪些知识,体现了哪些物理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注意点,有没有其他探究的办法,你能作出哪些变化,你还能提出哪些可行性的探究问题,实验后反思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等。对学生确有困难的问题,或者共同性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引导,避免课堂的冷场与低效。
通过学生的探究和交流,你会发现平时嘴巴不爱动的学生也开始讲话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以及思维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综合能力得到加强。
我认为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的理念就是以生命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把学生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爱学习,主动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有一个基本的道理似乎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常常这样提醒自己:高考是学生去高考。这似乎是一句废话,但是它非常重要。有了这个观念,你在课堂上,在作业布置上,就会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任何一种教学行为的实施,一定要考虑:学生从中收获多少。实施前,要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实施中,要考虑采用怎样的手段让学生感兴趣,从而审美地完成枯燥的学习任务;实施后,要客观真实地分析学生到底收获多少。同时,要研究学生的时间,严格控制学习时间,不能加班加点,不能以牺牲睡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来完成本学科的学习。在备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
第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關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1.设计课堂教学分层。
2.设计课堂练习分层。
3.设计作业分层。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
总之,生本教育是一种理念,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式比较灵活。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实践证明其教学效果是显著的,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是深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必将带来一场全新的教育变革。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我的生本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应该是: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全班交流。
第一步:自主学习。每个人都有爱学习的天性,学生更是这样。学生利用前一天的晚自习课上熟悉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公式、定律、实验操作等主要知识,根据平时知识的积累,基本上就可以解决教材上所设置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愿望。
第二步:小组探究。
首先要分配学习小组,分配学习小组的分配原则:
1、学科互补
2、 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平均分是差不多的,已形成竞争氛围
3、由各小组自己选出小组长
4、小组成员座位放在一起
为帮助学习小组形成竞争,采用如下评价办法
1、每次月考由各组组长计算出每组平均分,各组之间互相监督。单科最高分给本组平均分加5分,学年第一名给本组平均分加10分,学年第2名到学年第十名给本组平均分加5分,在本组的带动下,在学年名次前进15名以上的给本组平均分加3分。
2、座位一直是班主任和家长最敏感的问题,把学生和家长认为最好的位置与各组的平均分挂钩,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和家长无话可说,另一方面每个人的月考成绩和平时表现都与小组息息相关。
3、每组四个座位也排好顺序,按成绩分配
4、每组成员有违反班规的每次给小组扣1分,违反校规校纪的每次给小组扣2分。
5、无论哪个组只要有一个进入学年大榜前4名的,就无条件带领本组成员坐在3、4排。
6、课任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给学生加分或扣分。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一方面提高了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学困生起到了促进和带动作用。目前学习小组的应用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的很好的收效
1、各组展开激烈的竞争,学习氛围浓厚。
2、每个人的成绩和表现都关系到小组中每个成员,形成互相帮扶的团队。
3、小组中只要有一个成员不守纪律,是其他三个人管理一个人,而不是班长或班主任直接面对46人,班主任轻松了,班级管理轻松了。
4、小组中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小组的成绩和表现,形成了学生的短期目标和眼前的内驱力,一部分不知学习的学生开始主动学习了。
5、课上课下问题研讨也形成了团队,有利于导学案的推进,乱中有序。
第三步:全班交流。
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与疑问在小组内或小组间不能解决的,或者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则拿出来进行全班讨论解决,让能解决的同学来进行解答,或板演、或讲解,在交流讨论过程中绝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教师则在一旁适时进行点拨、总结,如这个实验探究用了哪些知识,体现了哪些物理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注意点,有没有其他探究的办法,你能作出哪些变化,你还能提出哪些可行性的探究问题,实验后反思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等。对学生确有困难的问题,或者共同性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引导,避免课堂的冷场与低效。
通过学生的探究和交流,你会发现平时嘴巴不爱动的学生也开始讲话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以及思维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综合能力得到加强。
我认为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的理念就是以生命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把学生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爱学习,主动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有一个基本的道理似乎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常常这样提醒自己:高考是学生去高考。这似乎是一句废话,但是它非常重要。有了这个观念,你在课堂上,在作业布置上,就会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任何一种教学行为的实施,一定要考虑:学生从中收获多少。实施前,要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实施中,要考虑采用怎样的手段让学生感兴趣,从而审美地完成枯燥的学习任务;实施后,要客观真实地分析学生到底收获多少。同时,要研究学生的时间,严格控制学习时间,不能加班加点,不能以牺牲睡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来完成本学科的学习。在备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
第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關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1.设计课堂教学分层。
2.设计课堂练习分层。
3.设计作业分层。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
总之,生本教育是一种理念,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式比较灵活。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实践证明其教学效果是显著的,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是深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必将带来一场全新的教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