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构建快乐生物课堂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n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因此,我们在生物课教学中应该从生活实践入手,让生物学知识活化起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获取生物学知识,并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征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合理选择一些社会生活内容,并确定合适的结合点来开展教学。
  一、课堂内外有机地结合
  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合理地渗透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并使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这样既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又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会感觉轻松,还会觉得所学的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遗传与变异”的教学中,先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然后启发和引导学生举出身边常见的关于遗传现象的例子。教师用语言进行提示,使学生能用俗语总结出生命具有遗传的现象,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从而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理解和说出遗传的概念。这样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中生物问题的意识,并能运用生物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渗透社会热点话题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生物发展史,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科学研究的新动向等。这样可以强化学生认为生物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生活中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人类低碳生活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环境”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访问网站,获得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学习生物技术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社会生活,讨论克隆技术的可行性,转基因产品的利弊,以及生物技术应用在战争上的危害性。这样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不但使得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所学知识特别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的意识,并能够将自然科学融入到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揣摩。
  三、直观教学与实验法
  观察、实验、调查是生物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興趣的主要手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做好演示实验,并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我们在学习《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让学生观察比较韭菜与韭黄的颜色,分析韭菜与韭黄不同的生活环境,再比较葱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然后针对以上的观察提出问题: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通过观察和提问,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等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生物学奥秘的欲望。
  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这部分内容时,很多任务需要在课前完成。首先要准备好一盆健壮的天竺葵植物,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动手剪出两片黑纸片,形状由自己决定,有的同学剪成五角星形,有的同学剪成圆形,还有的同学剪成自己的名字……接下来暗处理、部分遮光、照光、酒精脱色、清洗、滴加碘液、这时有部分同学看到没有遮光部分的叶片变成蓝色,遮光部分没有变蓝(出现一个明显的黄白色形状)。看到这一现象,大家都非常兴奋,很快能够自己总结出结论:叶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没有见光部分不能产生淀粉。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实验,仔细观察、以及认真分析,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
  四、解决生产实践问题
  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要用到生物知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例如,学习完植物的光合作用后,要求学生说明农民在种植庄稼时为什么要合理密植,在冬天时为什么要把蔬菜种在塑料大棚里,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特别甜……在学习完呼吸作用后,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把手伸进粮食堆里会有热的感觉,蔬菜和水果放在冰箱里为什么能保鲜,为什么冬天的时候要把红薯放在地窖里,种子在收藏之前为什么要晒干……利用茎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分析:在树上绑绳子晒衣服,造成树木死亡的道理,加强对树木的保护;学了微生物之后解释一下为什么衣服会发霉,食物会腐烂。只要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并走进他们的生活,他们就能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并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的知识适当地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这会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冀教版教材非常地生动、有趣。每一幅图的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内容的呈现光靠教师一味地讲解是达不到任何效果的。这就需要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
报纸的改版,都是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自我革新.温州日报在2013年4月实施了新一轮改版,旨在改变办报中有待革新的诸多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少报道不知道要写给
新课程的理念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学到什么”而是“学会怎样学习”。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反馈、自我补救,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上课开始的几分钟里常制造一些悬念,让学生急于思索、联想,探索今天学习的内容,让他们的脑子真正动起来,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有意注意,聚精会神地听并主动地探索
我们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教育不只是文化课的单一教育,国家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并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的任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绿
2015年11月2日至19日,有幸成为集团组织的赴英研修培训的~名成员。在团队中,我有着“双重身份”:一是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创新高级研修课程”的学员,二是作为团队的秘书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对小学生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效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代教育虽然要求实行素质教育,但仍存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