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之内求圆融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5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为什么不能快乐?很多孩子告诉我:“考不好老师会批评的。”教师为什么会批评孩子呢?因为教师背后有着一套评价考核的制度。设想一下,如果校方说不看重学生的分数,或者将语数英的测试分数降低到相当于一次朗诵比赛一次唱歌比赛成绩的高度和地位,还会有教师死揪着学生声色俱厉地批评责难吗?那么,索性没有评价考核,会很好吗?校长说:“不行,学校那样便失去了规则和标杆,教育教学秩序只会变乱,人人马虎应付,学校将回到人治状态,回到大锅饭时代。”校长也为难,一边需要管理,需要制度考核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边要保护学生,捍卫童年。如何办?问题的焦点便在考核评价上。
  考核教师便是考核学生,学校如何考核教师,教师便会如何考核学生。这是一个正向传递的关系。理想化的管理期待只能唤醒觉悟高的少数人,但绝不可能形成群体性的道德高地。妄图通过师德教育来改变教师评价学生的行为,注定是行不通的。唯有改变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来促使每一位教师都向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努力。所以说,好的制度能尊重人、激励人和成全人,劣的制度则会打击人、束缚人、践踏人。比如常见的现实是,学生成绩一出来,校长忙着给各班级排名次,并据此考核发放教师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等。作为教师,他怎能不为分数着急?冷静点的尚能克制,暴躁点的常会把担心、愤怒、怨恨等垃圾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如此说,倒不是帮教师说话,只是道出一个管理的基本问题:教育的问题根本上要从管理层面去寻找症结和解决办法。缺少科学的富有激励引导的制度和管理,教育只会因此变得简单、粗暴、冷漠,甚至走向非人性化。
  如果学生的分数只是作为笔试的一部分,学校的检测还包括笔试之外的听、说、读、实际运用等能力的测试,还包括学生的心情、对读书的兴趣、对世事人生的观点、公德私德修养的调查等,这些都与分数一起成为学生综合评价的内容,教师还会死揪着分数不放吗?至少不会声色俱厉,不至于跟学生总板着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如果学校评价教师的工作,除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参与学科活动的成绩,还包括学生评教的分数,还包括其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等诸方面,作为教师,还会恶语相向或是惩罚学生吗?我始终相信,绝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有着深切的爱,只是因为背后时时悬着一根非科学的评价鞭子,使得他们不得不将深爱转化为简单着急乃至粗暴的行为,甚至逐渐走向教育的反面。
  当然,校长会有两种说辞:一是这样评价太繁杂,不好操作。二是上级领导需要成绩,考核学校也是看分数。第一种其实不是主要问题,许多国家、地区和学校在教育评价方面作出了示范,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学习,可以根据本校校情制定出科学又便捷的评价制度。关键是第二种。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改变教育评价观念和态度,这是关键。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必须高瞻远瞩,看到教育的未来,看到教育的应然状态。
  当然,作为校长,既要有理想有志向,也应该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方格之内求圆融,积极探索,寻找结合点。在大环境难以迅速改变的情况下,先行先试,搭建起相对科学的评价制度,为教师提供一定的人性化教育空间,引导教师走向绿色评价、生态教育之路。
  同时,作为教师,也应当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追求理想的教育,追求人性化的教育评价,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发展学生。说到底,依照旧评价制度得到不高的评价,无非是损失一些名利而已,看淡一些,以此换来学生健康发展、阳光生活,师生彼此和乐,这又岂不是人生的幸事与收获呢?
  当前,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动教育评价改革,201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推行“绿色评价体系”的建立,这正是积极务实的举措。作为学校,如果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奉献智慧,上下联动,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形成全国性的教育潮流。如此,作为校长和教师,对上对下,对国家对民族,对学生对家长,不是在做着积极而有意义的事吗?
  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校长、教师,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应该坚持一条原则——方格之内求圆融,心怀理想,脚踏实地,积极行动,共破评价难题,让学生能在绿色和谐的天空下健康成长。
  (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江宁分校 211100)
其他文献
【摘 要】拓展性课程如大树。课程开发者要把握好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组成的内部生态系统,也要保障“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外部生态条件,像培植大树一样地深挖课程背景、充实课程内容、激活课程实施、丰富课程资源、厘定课程评价、聚焦课程目标、建好课程群落,赋予各课程要素以相应的生命意象,唤醒其内蕴的生命活力,理顺各个开发环节的生长通道,激发课程自身的生长,完成课程开发的生态转型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探究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环节,其中“得出结论”环节是这个过程的最后一步。对于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来说,结论的得出是重要的目的。而对于探究活动的主题或问题,能否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也关系到探究活动的效益。但是有时,因为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所限,虽然在实验探究中获得了正确的结果,却因为表述不规范
2015年5月20日,美国海军的1架P-8A反潜机飞临我南海上空,对我南沙岛礁建设进行空中侦察。这次飞行载有美国CNN的电视记者,并很快在21日就向全世界发布美国侦察机“驾临”南海的独家消息。因此不难看出,这是一次美国军方和媒体界联合组织策划的行动,其目的就是将南海问题持续炒热,从中渔利。而且除了CNN外,美国海军也紧随其后公布了两段这次飞行的视频。抛开美国南海侦察飞行的造势不谈,美国方面公布的总
2019年的国庆阅兵中,我国首次展示了新型飞航式反舰导弹“鹰击”18(题图),除了解说词中炫目的性能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头部的鹅头状凸起。那么,这种独特的外形与其优异的性能是否有关系呢?这就要从飞航(巡航)导弹的“亚超结合”技术谈起了。“亚超结合”的发展  反舰导弹等飞航式导弹经历了从亚音速到超音速的发展过程,但究竟亚音速好还是超音速好,一直存在争论。由于超音速与亚音速飞行在燃油经济性、突防
【摘 要】英语语言技能包括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项技能在语言交际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依托各种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段 写作训练  英语语言技能包括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内容。这四项技能中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是语言输入;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是语言输出。它们在语言交际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综观目
【摘 要】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以PEP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为例,要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课前:借助话题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兴趣。课中:依托课堂对话活动,加深学生口语交流的深度。课后:借助口语评价活动,拓宽学生口语练习的渠道。由此增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说”的技能。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PEP;口语评价  英语口语能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进步和发展,需要教师设计切实有效的练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如何才能让课堂练习切实有效呢?处理好练习中的几个关系是关键所在。  一、节奏上张弛有序——处理好练习时“热”与“冷”的关系  学生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而小学生注意力的不稳
【摘 要】欣赏教学既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音乐内容、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提高综合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要使音乐欣赏课达到良好的教A学效果,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具体可以借助体态律动,强化节奏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基本要素;借助图形谱,强化旋律特点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音高走向和乐句结构;借助班级合唱,强化和声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织体,以此
关键辞:一锅鲜美的罐头汤洒了一地,我当时恨不得直接用嘴去地上抢着吃。8月从拉萨出发时我的体重有88公斤,可现在只有64公斤。明天的雪山怎么能翻得过去啊?      聂丹陵  ’98雅漂队队员,绰号:老英雄。  1998年46岁,重庆。重庆电焊钳厂职工。  2008年56岁,重庆。已退休。  雅漂已经过去10年,但我深深记忆着它的经过,当时我们22个兄弟从雅鲁藏布江海拔5950米正源的杰马央宗冰川漂
尽管早就知道北欧建筑与物品设计崇尚简约风格,但随着考察团队抵达北欧小国——芬兰,尤其是亲临当地学校后,才真正体会到芬兰校园建设“极简与极致”风格中的教育意蕴。  芬兰学校建设突破传统模式,体现出与大自然完美融合,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空间并重的特点。校园中有相当数量的设施都具备多功能性,各种细节设计都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易于融入学习环境。  一、集约务实的教育综合体  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