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教学设计技术和课程开发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也受到了冲击。传统的教育技术在冲击中不断整合新技术及新观念的成果,形成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技术体系。推广的范围也逐渐扩大。鉴于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本文就谈一些关于教育技术的理论的发展以及在实践中存在的缺陷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教育技术;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一、教育技术的内涵
科教兴国的提出,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来的一条真理。教育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他的具体内涵是不一样的。在计算机技术尚未成熟的时代,多数教育技术是采用音频和视频,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地变化。教育改革也成为一个重点,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性也逐渐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技术就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在起领域内又分为具体的和抽象的两个层面。具体的硬件设备从之前的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到今天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教育硬件设备的不断更新,弥补了教育技术在硬件设施上的不足。抽象的教育理念也在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在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到教育技术的研发之中,从萌芽不断地发展壮大,形成体系。
二、实践不断推动教育技术的理论发展和完善
1.领导层要顺应时代开辟教育技术的新突破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行动的先导,领导基层的思想的转变更为关键。各级领导应面对中国教育实现,少说空话,多办实事。领导阶层是否真正认识到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领导阶层的重视可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财力支持,同时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调动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教育技术的开发和研制上。使得教育技术的发展的阻力大大减弱。
2.对劳动者素质方面要提高要求
劳动作劳动者作为物质生产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劳动者应用其本身的能力掌握、控制、驾驭和应用生产的物质要素进行生产,创造财富。在研究开发教育技能的过程中,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劳动成果的质量。劳动者的素质越高,所探究的深度会越深,适用范围会越广。在此行业中劳动者的素质的不断提高,不仅需要管理者在采纳劳动者时要提高门槛,还要求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是劳动者的知识进一步深化以适应新的研究成果下的新的需要,与此同时,还要对劳动者进行适当的奖励,进而不断的推动教育技术的不断地进步。
3.加强对教育者的训练和培育
教育者是教育技术的推行者和采用者,倘若没有教育这对教育技能的接受和采用,教育技术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停滞在原地。教育者在实际的教学,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教师自身的经验与理论素养。鉴于教育者在其中扮演的特殊的角色,相关部门就应该意识到教育者的重要性。积极地开展一些行动,使得教育者的教育技能能够在其中得到锻炼,在不断地实践中,会使得教育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教育技术。通过教育者的积极的实践,会在无形中将教育技术传授给接受教育的人,进而使得教育者采用教育技能的行为转变为一种自觉乃至自发。
4.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每一项新的事物的运行总是会受到种种的阻碍。新的教育技术的推行同样会受到不同成都的阻挠。除了各级领导阶层的共同努力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为新的教育技术的推行提供制度保障。用制度严格要求、约束教育者的行为,切实的保障受教育者的权益。
三、新的形势要求教育技术理论的不断完善
新的教育理念的出现,也在推动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终身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为更多的人所采纳。终身学习不是简单地能实现的,他的实现需要更多地外界条件的配合,从而达成最终的实现。首先就是需要社会能为其提供一个终身学习的条件和机会。终身学习是一种长久性的学习,他包含的人群层出不穷,年龄的不同,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时间的不同等等。这些都是个体实现终身学习的障碍。社会能够最终实现终身学习的大局势,就需要社会在不断地关注到个体的差别,从而不断地推动整个社会的终身学习的实现。在这个工程中,就需要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的需求。
除了终身学习的观念之外,现在都注重要求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学者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尽可能的是的受教育者的思维不受拘束。
这样的终身学习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的局面的不断形成同时也就打破了自上而下的传统师生关系的模式,终身学习社会化就更加要求教育者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人格、独特的个性,教学一个教育者和学习者合作完成的一种过程。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技术的理论也在时间的推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教育技术的理论的不断完善在客观上有进一步推动了实践的发展。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且相互推动的。在推动教育技术的理论不断发展得过程中一定要随时和实践相结合,使得教育技术的理论成为社会所需要、接受并能推动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孙尧.现代教育手段开发理论与方法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2005.
[3]付丹丹.浅析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2).
[4]何贵增,蔡耘.教育技术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指导作用[J].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1998(2).
关键词:教育技术;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一、教育技术的内涵
科教兴国的提出,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来的一条真理。教育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他的具体内涵是不一样的。在计算机技术尚未成熟的时代,多数教育技术是采用音频和视频,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地变化。教育改革也成为一个重点,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性也逐渐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技术就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在起领域内又分为具体的和抽象的两个层面。具体的硬件设备从之前的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到今天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教育硬件设备的不断更新,弥补了教育技术在硬件设施上的不足。抽象的教育理念也在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在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到教育技术的研发之中,从萌芽不断地发展壮大,形成体系。
二、实践不断推动教育技术的理论发展和完善
1.领导层要顺应时代开辟教育技术的新突破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行动的先导,领导基层的思想的转变更为关键。各级领导应面对中国教育实现,少说空话,多办实事。领导阶层是否真正认识到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领导阶层的重视可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财力支持,同时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调动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教育技术的开发和研制上。使得教育技术的发展的阻力大大减弱。
2.对劳动者素质方面要提高要求
劳动作劳动者作为物质生产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劳动者应用其本身的能力掌握、控制、驾驭和应用生产的物质要素进行生产,创造财富。在研究开发教育技能的过程中,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劳动成果的质量。劳动者的素质越高,所探究的深度会越深,适用范围会越广。在此行业中劳动者的素质的不断提高,不仅需要管理者在采纳劳动者时要提高门槛,还要求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是劳动者的知识进一步深化以适应新的研究成果下的新的需要,与此同时,还要对劳动者进行适当的奖励,进而不断的推动教育技术的不断地进步。
3.加强对教育者的训练和培育
教育者是教育技术的推行者和采用者,倘若没有教育这对教育技能的接受和采用,教育技术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停滞在原地。教育者在实际的教学,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教师自身的经验与理论素养。鉴于教育者在其中扮演的特殊的角色,相关部门就应该意识到教育者的重要性。积极地开展一些行动,使得教育者的教育技能能够在其中得到锻炼,在不断地实践中,会使得教育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教育技术。通过教育者的积极的实践,会在无形中将教育技术传授给接受教育的人,进而使得教育者采用教育技能的行为转变为一种自觉乃至自发。
4.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每一项新的事物的运行总是会受到种种的阻碍。新的教育技术的推行同样会受到不同成都的阻挠。除了各级领导阶层的共同努力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为新的教育技术的推行提供制度保障。用制度严格要求、约束教育者的行为,切实的保障受教育者的权益。
三、新的形势要求教育技术理论的不断完善
新的教育理念的出现,也在推动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终身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为更多的人所采纳。终身学习不是简单地能实现的,他的实现需要更多地外界条件的配合,从而达成最终的实现。首先就是需要社会能为其提供一个终身学习的条件和机会。终身学习是一种长久性的学习,他包含的人群层出不穷,年龄的不同,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时间的不同等等。这些都是个体实现终身学习的障碍。社会能够最终实现终身学习的大局势,就需要社会在不断地关注到个体的差别,从而不断地推动整个社会的终身学习的实现。在这个工程中,就需要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的需求。
除了终身学习的观念之外,现在都注重要求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学者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尽可能的是的受教育者的思维不受拘束。
这样的终身学习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的局面的不断形成同时也就打破了自上而下的传统师生关系的模式,终身学习社会化就更加要求教育者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人格、独特的个性,教学一个教育者和学习者合作完成的一种过程。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技术的理论也在时间的推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教育技术的理论的不断完善在客观上有进一步推动了实践的发展。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且相互推动的。在推动教育技术的理论不断发展得过程中一定要随时和实践相结合,使得教育技术的理论成为社会所需要、接受并能推动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孙尧.现代教育手段开发理论与方法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2005.
[3]付丹丹.浅析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2).
[4]何贵增,蔡耘.教育技术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指导作用[J].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