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自觉做讲规矩守纪律的表率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mAir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如果一个政党不严明政治纪律,不坚守政治规矩,迟早要分崩离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深刻阐述了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性,强调党员干部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党员干部;讲规矩;守纪律;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08-02
  一、政治规矩提出的重要性
  1.政治规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1)“讲规矩,守规矩”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品格。中国人历来十分看重规矩,认为没有了规矩,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就会乱套,即失去了“方圆”。这种意识渗透在历代先贤的经典论述中,也表现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里。从词源学看,“规”即圆规,“矩”即角尺,“规矩”合在一起,原指木匠处理材料的工具和标准,引申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规矩”一词最早来源于儒家典籍《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国人始终把规矩视作客观的标准,不可逾越或违背,把守规矩或不失规矩,作为对自己品行的要求。我们党所讲的规矩,既有对古人所讲的规矩内涵精华的传承,又赋予规矩以新的立意及内涵,与古人规矩有本质的不同。
  (2)中国共产党一直有讲政治规矩的传统和经验。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讲规矩、守规矩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9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守纪律、讲规矩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可靠保证。党的历史实践证明,没有党的政治纪律约束,党和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极大危害;没有与破坏党的政治纪律行为长期不懈的斗争,就没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胜利。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从政治的高度全面系统地阐释规矩,并把它上升到思想理论的层面。
  2.政治规矩是对党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政治规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是对党建理论的新贡献。
  (1)政治规矩是对党建理论的新贡献。我们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在内的许许多多的规矩,这些规矩成为党建理论的重要内容。但都没有明确界定规矩的基本内涵,也没有明确提出政治规矩这一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全面把握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鲜明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什么是政治规矩、为什么要严明政治规矩、如何严明政治规矩等。
  (2)政治规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作为拥有8600万党员的大党,没有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可能有全党的团结统一,不可能有全党的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更不可能领导人民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肩负着历史使命的政治组织,必须有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3.政治规矩是全面从严治党理念在行为层面的实践。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定规矩,就是要落实一些已经有明确规范的事情,就要约束一些不合规矩的事情,就要规范一些没有规范的事情。”这就从实践层面鲜明地把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突出出来,实现了新形势下党建实践路径和方式的重大创新,将极大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
  二、政治规矩的科学内涵
  1.理清两个关系。
  (1)规矩与制度的关系。从具体的、基本的含义上来看,“规矩”和制度并无二致。在具体的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将“规矩”一词与党章、党纪、纪律、法律、法规、制度、优良传统、工作惯例等概念交替使用,就说明“规矩”一词指代的就是这些概念。可以说规矩就是制度,具体包括党章党纪、法律法规以及一些未明文列入章纪和法规的党的優良传统和作风等。
  “规矩”主要是一个通俗概念,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使用的词汇,是一个口头语,而不属于书面语。一般在领导人讲话、正式文书中,都不使用“规矩”一词,而是使用那些正式的概念和书面用语。广大干部群众可能根本记不住甚至也不大理解制度、党章、党纪、法律、优良传统等,但一讲规矩,通俗易懂,老百姓和广大干部都能听得懂。
  (2)纪律与规矩的关系。习近平对此有详细的论述:“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内很多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从概念的层面,“党的规矩”的外延要比“党的纪律”更大。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是不成文的、相对柔性的规矩,同样需要遵守。
  2.政治规矩的内涵。党员的政治规矩,可从量和质两方面来理解。量即有规,按目标和要求画圆圈,有生活圈、言论圈、关系圈等,党员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不能逾圈,要在规定的范围内约束自己不能出圈、出格、逾规,出了、逾了即犯规,圈内圈外界限要分明。质即有矩,矩是党员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性质的要求,是立党为公在个人言行中的体现。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政治规矩的基本内涵。具体说来,党的规矩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可以说,现在提倡政治规矩,其本质就是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内团结统一、重塑党组织的纪律性和约束力,净化党的政治生态。
  三、党员干部讲规矩守纪律的要求
  有了规矩,懂了规矩,如何做到自觉遵守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对党员干部提出要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要做到这些,就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加强学习,牢固树立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守纪律是底线,讲规矩靠自觉。对于我们这么一个大党来说,光靠守纪律还不够,还必须讲规矩。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既是党员、干部的个人成长的“护身符”,又是党员、干部从政为官的“健身卡”。我们党务工作者要加强学习、知古鉴今、慎独慎微,心存敬畏和戒惧之心,时刻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干事创业、接人待物首先要想到党纪党规是怎样规定的,条例制度是怎样要求的,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应该这样做、哪些事应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规矩办事,把严守纪律和严明规矩作为坚定的信念,内化成一种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
  2.严守纪律,营造讲规矩守纪律的氛围。
  (1)严守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我们党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首先,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其次,要坚定跟党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
  (2)严守组织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深刻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所有党员,不论党龄长短、职务高低,都要毫不例外地把自己置于党的组织之下,自觉接受党的组织纪律约束。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遵守“四个服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我们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生活准则;二是要坚持好民主集中制。组织纪律的核心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要讲民主,又要讲集中,防止由少数人说了算,更不允许个人专断;三是落实好分工负责制;四是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五是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
  (3)严守经济纪律。党的经济纪律,亦称“财经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党的经济纪律包括党制定的财经政策、財经制度以及国家出台的经济法律法规。从一些违法违纪案件来看,很多同志出问题,就是在经济纪律上越了底线,踩了红线,裁了跟头。
  (4)严守生活纪律。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党员干部个人的品行,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决不是件小事,也不仅仅是私德。党员干部生活作风要正派,生活情趣要健康,绝不能把腐朽的东西当新潮,把落后的东西当时尚,不能沉迷于灯红酒绿,不求进取。要树立正气,注重小节,守住底线,不能放任低级趣味滋长。
  3.认真履职,做讲规矩守纪律的表率。“守纪律,讲规矩”要从我们党员干部做起,大家要提高对纪律、规矩的认识,不仅要带头守纪律,更要带头讲规矩。要坚持从自己做起,做好本职工作,按规矩办事,按规矩用权,切实履职做好表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任建明.政治规矩的实质与新意[J].人民论坛,2015,(3)上.
其他文献
摘要:在遵循国内外航空院校工商管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规律的基础上,凝练和强化行业特色,打造基于管理学科特点和航空运输经济特性的工商管理(航空运输管理)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改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二是改革形成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特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三是特色实践体系以突出学生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四是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以保障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航空运输管
摘要:文章分析了独立学院师范类专业面临的现状和挑战,从独立院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内部改革和独立院校师范类专业与基础教育的合作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打破了师范类专业“学术型”与“师范型”的矛盾,明确了独立院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92-02  在教师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形式发生变化,对建筑师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建筑学本科专业学习中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在建筑师业务这门课程的教授中我们开始做一些改变,做出一些相关的探索,改革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模块进行,以应对新的就业形势对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要求。  关键词:新形势;教学方法;模块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94-02  
摘要:实验教学对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科研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暴露出不理解实验目的和方法,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意识等问题。通过在实验教学中结合实际,突出实验的目的性及意义,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意识等手段,能够营造自主、创新的实验氛围,有助于培养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激发科研精神,显著提高了本科生的科研素质。  关键词:材料学科;实验教学;科研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正大力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而现代医学的发展也由单一线性发展模式向结构式的网格发展,因此本科生的科研梯度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本科生科研团队管理经验欠缺,团队制度松散,往往出现团队存在时间短、任务完成质量差、人员流失情况严重等情况。本文以湖南中医药大学“科研小组师生读书会”为例,从管理模式、管理办法、人员选拔等方面探讨中医药院校科研团队的管理经验。  关键词:师生读书会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才培养提供了精神动力,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团委依托“一心双环”的格局,以“文艺、体育、学术”为平台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全新的活力,形成和谐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云南师范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摘要:本文以专业第二课堂的创建实践作为分析材料,对风景园林专业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的教学上与城建系学生工作、学生创业指导、党建工作的对接、整合方面进行探讨,积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上延伸专业课堂教学,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活跃专业教育气氛,积极推进专业建设的一体化,扩宽专业培养面,显著改善学生专业学习的学风。  关键词:第二课堂;平台构建;专业学习;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摘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文章分析了当前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应用能力体系及组成要素,将专业应用能力定位为核心导向来探索教学模式,并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构建“递进式课程、螺旋式实践”的教学体系。最后对专业应用能力导向教学模式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专业应用能力;教学导向;工程管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本文从农业生态学教学实践出发,初步提出应当采取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到农业生产实践中,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要紧跟与学科有关的国家大政方针,开展积极讨论等措施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旨在探讨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三农”。  关键词
摘要:目前大部分院校仅从单个专业角度论述信息技术的建设,本文是以改变以往单一课程为目标建立教学资源的方式,从专业群技术技能教育体系的角度来设定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与技术技能教育体系的教学融合。在研究过程中本着以大专业群教学理念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以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能点、知识点和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现代信息技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