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绝传新韵 薪火相继思故人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ca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央民族乐团主办,中国音乐家协会雷琴研究会承办的纪念民族音乐家、教育家王殿玉先生诞辰115周年音乐会于2014年11月28日晚在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隆重举行,音乐会得到了文化部艺术司大力支持。音乐会由中央民族乐团室内乐团伴奏,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担任京剧文场三大件演出,中央民族乐团胡琴演奏家刘湘担任指挥。雷琴研究会名誉会长冯卉主持音乐会。席强、王次恒、吴玉霞、张高翔、齐·宝力高、甘柏林、陈自明、周青青、古云、张江山等嘉宾出席了音乐会。
  演奏家中有王殿玉先生的三位亲传弟子:中国音乐家协会雷琴研究会会长、宁夏歌舞团73岁的王华杰,天津曲艺团80岁的宋东安、广州军区歌舞团81岁的傅定远及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银川、重庆、香港多位包括雷琴、古筝、古琴专业的再传弟子。全国各地演奏家汇集一堂,音乐会曲目丰富,各种音乐风格争奇斗艳。
  宋东安以雷琴拟人声诙谐幽默的《雷琴的自白》拉开了音乐会序幕,首先演出了王殿玉传谱的合奏曲《飞花点翠》及《节日欢乐》(新疆民间乐曲),其后依次是京剧样板戏《沙家浜》选段“奔袭”(张朋雷琴独奏),《六畜兴旺》(王福立编曲,李鑫雷琴独奏),《贵妃醉酒》唱段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何洪禄雷琴独奏),京剧样板戏《红灯记》选段“做人要做这样的人”(齐心雷琴独奏),《阿凡提之歌》(傅定远编曲,曾秋坚雷琴独奏),《南腔北调大汇唱》(韩燕、韩峰雷琴重奏),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路遇”(贾雨雷琴独奏),碗碗腔《椰林颂》(王华杰雷琴独奏),京剧样板戏《沙家浜》选段“智斗”(王瑞英、许跃雷琴对奏),京剧《霸王别姬》选段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王恒雷琴独奏),《云裳诉》(作曲:周煜国,王勉古筝独奏,钢琴伴奏:刘迎旭),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夏元龙雷琴独奏)、京剧《霸王别姬》虞姬唱段西皮二六“劝君王饮酒听虞歌”(傅定远雷琴独奏),京剧《凤还巢》(宋东安雷琴独奏),最后是宋东安携众弟子雷琴齐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宋东安、梁聆聆、许瑞、王瑞英、许跃、张朋、何洪禄、齐心)。
  演出中,王华杰、宋东安、傅定远三人的演奏尤其精彩绝伦。王华杰的碗碗腔《椰林颂》“悲则如泣如诉、怒则欲割欲杀”,将西北音乐中那种让人耳热心酸、回味无穷的情志表达得淋漓尽致。宋东安、傅定远演奏的梅派唱段都是王殿玉当年名扬音乐界及梨园曲坛的保留曲目,他们将王殿玉的演奏传统再现听众眼前,梅派音韵的雍容华丽在他们的运弓走指中得到精美的诠释,令人忍不住击节叫好。来自各地的雷琴及古筝的王殿玉再传弟子也各显其能,其中宁夏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王冕以娴熟的技巧、浓郁的陕派风格把握,将一曲古筝独奏《云裳诉》奏得动人心魄、感人至深,获得广泛好评。
  民族音乐家、教育家王殿玉的成就及贡献是多方面的,今年的纪念活动更多的偏重于王殿玉所开创的雷琴艺术,以音乐会与学术讲座为主要形式。王华杰受邀于2014年11月20日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北京胡琴艺术节”,演出雷琴独奏《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26日,王华杰、宋东安、傅定远三人继2009年之后,第二次应邀到中国音乐学院举行雷琴讲座,同时三位先生受聘为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28日,纪念王殿玉先生诞辰115周年音乐会在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举办。这是继1985年、1999年两次高规格(均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纪念王殿玉专场音乐会之后的第三次,展示王殿玉作为一代音乐大家的多方面贡献,以及雷琴艺术在当代传承发展的面貌。29日,全体演出人员赴天津南开大学举行“纪念雷琴创始人王殿玉先生诞辰115周年音乐会”,音乐会属于南开文化周末、南开周末乐坛系列活动之一,得到了中央民族乐团、天津市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南开大学宣传部、天津广播电视台的支持。音乐会上,宋东安用雷琴说话与南开大学师生互动,引得全场欢声笑语。
  在王殿玉先生诞辰115周年举办系列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王殿玉(1899-1964)山东郓城人,字逐袭、洁尘。他精于古筝、雷琴、三弦、古琴等多种民族乐器,其中尤以开创雷音艺术享誉全国。上个世纪30年代,他在山东坠琴的基础上发明了雷琴,进而携琴走出乡村,走向城市,将其发扬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北京、天津、济南、上海、武汉、重庆、桂林、香港……先生琴音所至,观者如堵,引起巨大反响,获得“丝弦圣手”等美誉,当时的《大公报》等主流媒体均有报道,至今在很多文化名人的文章著述中散见观看王殿玉精彩演出的记载。而先生本人通过不断学习,与诸多文艺界名家如马连良、白云鹏、马三立、赵佩茹、骆玉笙等交游、同台演出,从一位民间艺人成长为一代文化名人。他还曾在三四十年代为家乡多次赈灾义演、建国后为抗美援朝义演,以个人的能力和巨大社会影响力多次捐资助学、办学。
  作为音乐教育家,王殿玉主要在雷琴、古筝专业领域有杰出贡献。他的亲传弟子遍及国内重要音乐院校团体,其亲传弟子有沈阳音乐学院赵玉斋(现代筝艺术的开拓者,雷琴演奏家)、西安音乐学院高自成(古筝)、上海音乐学院何宝泉(古筝)、山东艺术学院韩延贵(古筝)、煤矿文工团王福立(古筝、雷琴)、海政文工团韩凤田(雷琴)天津曲艺团宋东安(雷琴)、广州军区歌舞团傅定远(雷琴)、宁夏歌舞团王华杰(雷琴)及马长岭、王福生、王福荣、张为沼、高克奇翟润田、唐镜前、张乐、钟吉瑞、刘学德等一大批弟子,遍布全国各地,且都在各地院校及专业团体是重要的音乐家,为当代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王殿玉先生亲传弟子中,古筝领域从东北到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其再传弟子多不可数,先生在古筝方面的贡献可谓大焉。而雷琴方面,目前全国会演奏雷琴、学习雷琴的人数并不多,以此为职业的更少,雷琴已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王殿玉先生生前在天津市曲艺团工作)。不仅在民间雷琴踪迹难觅,甚至专业音乐界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种神奇的艺术。雷琴艺术的发展到了关键时期,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院校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对此非常关心。王殿玉先生雷琴方面的亲传弟子尚有王华杰、宋东安、傅定远,他们的专业造诣炉火纯青,但均已是耄耋之年,万幸还能以良好的状态上台演奏。本次纪念系列活动中,他们以年迈之躯登台讲学、演出,发挥稳定、表演精彩,令人惊叹、敬佩。
  如今,在全球化、商品大潮的侵袭下,现代艺术、世界民族文化、流行文化等纷纷进入当代人的视野,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呈现多元化特征,这带来民族音乐的危机与挑战。王殿玉及其弟子在上个世纪开创雷琴艺术的成功,以及在古筝、坠琴、三弦、古琴等方面的成就,正是牢牢把握住了人民性这个根本方向,为民族音乐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雷琴艺术来自民间,扎根在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沃土之上,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纪念王殿玉既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更是缅怀其高尚品德,让更多的人牢记历史,不使前贤绝艺成为绝唱,推动雷琴艺术向前发展,服务人民多方面的精神需求。
  许瑞 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教师
  (责任编辑 荣英涛)
其他文献
从“文革”结束以后到新世纪初期的三十余年时间中,中国竹笛艺术进入到发展的全新时期,与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其他时期相比,新时期的中国竹笛艺术无论是在艺术表演形式、演奏艺术风格、教育教学等方面,均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并逐渐摆脱了传统的竹笛“南”、“北”派别之分。然而,在演奏、教学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有关新时期创作的理论研究却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如何对近三十余年来竹笛作品创作的特征及审美观念的
太极传统音乐奖揭晓  太极传统音乐奖颁奖盛典10月25日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统音乐守望者们欢聚北京,共飨这一乐坛盛事。  由中国音乐学院发起,在太极湖集团的鼎力支持下,中国面向世界,首设传统音乐的学院奖——太极传统音乐奖。该奖授予在全球传统音乐的表]、传承、理论和传播各领域内有杰出贡献和创意性贡献的个人和团队,以期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和推进人类音乐文明的多元化发展。  为了保证
中央电视台第13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合唱比赛自3月19日结束至今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然而当人们谈到这次的合唱比赛时仍然是津津乐道,似乎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普遍的反映是没想到合唱会这么好听!没想到合唱的水平这么高!也没想到合唱会有这么多风格各异的类型!更没想到许多合唱团的素质考试尤其是视唱的水平这么好!还有一个没想到是合唱比赛比紧接其后的几种唱法的比赛更好看!从这几个“没想到”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合
刘再生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教学和研究,他发表的绝大多数论文我都仔细阅读过,对于其文之立意高远、论述精当和富于创见留有深刻的印象。刘先生早于1989年即出版《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此后十几年间该书作为教材广泛应用于我国音乐院校,并于2004年在韩国出版了韩文译本。2006年,作者又在初版基础上,增补和更新了许多内容,出版了“修订版”。在修订版中,作者更加充分地运用音乐考古材料,追踪学术发展
由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特色学科:音乐文化史)主办,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协办,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承办的“2006音乐美学专题笔会”于2006年12月10—11日在上海音乐学院隆重召开。  本次笔会以“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问题研究”为主题,希望透过与会专家的交流讨论,提出对于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研究发展的反顾与反思,并汇集意见,凝聚议题,发为专论,编撰成书。  与会代表有:韩钟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方民族音乐学学科成立的标志是埃利斯《论各民族的音阶》和阿德勒《音乐学的历史与方法》的发表。从成立到发展至今,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地扩大,其研究对象亦不断地在拓展。在比较音乐时期,德国柏林学派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主要侧重于音乐体系本身的研究以及有关音乐的起源、乐器分类和乐器发展史等问题的研究。到20世纪以博厄斯为代表的美国学派的兴起,提出了“文化相对主义”理论,则成为现代民族音乐学
德国作曲家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为长笛与助奏羽管键琴所作的《b小调长笛奏鸣曲》(BWV1030)是他的长笛奏鸣曲中惟一保存有完整亲笔手稿的作品。这部作品旋律优雅,织体细密,显示了巴赫成熟稳健的作曲技巧,兼具艺术性与技巧性,是代表巴洛克时期高峰的长笛经典曲目之一,也是今天每个长笛演奏者的必修曲目。本文以巴赫《b小调长笛奏鸣曲》原始资料的版本为基础,参阅了大量外文资料,结合18世纪的演奏惯例和巴赫的具
1985年5月,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我国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这时期,我从建始县委调到恩施州政府工作,1986年,任州教育战线党委书记,教委副主任(主持工作)。此后七八年,在州委、州政府领导下,我们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努力开创恩施州教育的新局面。  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学习贯彻《决定》和全教会精神,统一了
与共和国同龄的西安音乐学院。在甲子年庆祝活动中,展现出特有的理念和思路,给来宾和校友留下了别样的感觉。作曲家、院长赵季平先生在接受媒体访谈时介绍到:西安音乐学院创建于1949年,其前身是1948年贺龙元帅在晋绥边区创建的“西北艺术学校音乐部”。1949年学校随军西渡黄河迁至西安长安县。定名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音乐部”;1950年改称“西北艺术学院音乐系”;1953年调整为“西北艺术专科学校音乐
一  有些艺术直接以唤起情感为目的,有些艺术则通过理智的途径而诉诸情感。①正如有些音乐作品以音响的表层效果为首要考量因素,有些则偏重于将作品视为冷静、审慎、事无巨细之思考的呈现。后者,因其高度抽象常容易令人望而生畏,中国当代作曲家朱世瑞倾向于这一阵营。  但他并不想成为一个绝对的极端者,他对于两者间平衡的考量,使其作品在初听时总怀有一种隐约而严肃的“趣味”。这种趣味来自某些独特的听觉经验,来自被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