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积极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逻辑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能够开发学生思维的能力。小学数学是学习的起始阶段,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为切入点,重点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具有较高的务实性[1]。小学是学生接触知识的起点阶段,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小学教学中最关注课题之一,需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数学的教育价值体现在教学方式上,教学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目前,积极性不高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产生剧烈的负面效果。因此,认清教学现状、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工作[2]。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教师的理性思维强,又要保证教学手段先进,达到数学化和科学化。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的提高,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于传统化,仍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为被学习的状态,教师充当主体教学地位,注重理论知识,教学方式沉闷古板,不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的兴趣大大降低;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的结果,忽略学习技巧,学生的主观思考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学方式也应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改革创新,完善教学改革方向。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进行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探索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面对当前的教学模式,我们需要不断的改革和更新,尽最大的力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辅助地位非常重要[3]。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前小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观念落后及教学手段不合理等问题,影响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式的改进是关键。
  2.1以学生为主导地位
  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提倡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体现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在小学数学加减法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先提出运算方法的一系列问题,由学生自行思考,要求学生通过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不懂的地方,对学生产生的疑问,师生间相互探讨;然后列出加减法的题目,安排学生上讲台演板,其他学生在位置上同样算出答案,运算完毕后,师生共同分析题目的运算过程,再采取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分。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一个愉悦的心理,达到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以师生互动教学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倡小组讨论,体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师生互动教学法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将问题安排到各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由师生共同讨论。如在乘除法的课堂中,教师将一系列的题目分配到各组,由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完成。学生在相互讨论解题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又能提升相互间的交流能力。学生们在完成任务后,在课堂中,师生相互讨论、分析,解除最佳答案,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式的解答过程,提出学生从中有何收获等问题,激发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精神,体会共同讨论的乐趣,引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以交流为主线,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3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学生发挥积极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要根据学生的客观条件,激发学生的求新精神。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的数学知识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将数学内容呈现在屏幕上,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小学数学方程的解题中,通过将方程的解题思路及步骤鲜明的呈现在学生的视野中;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展开题目的构造和方程的相关实用度,让学生明确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乐趣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更积极的热爱数学。另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记忆力的提高,使重点知识更快速及时的解答出来,提高学习效率。
  2.4巧用实践性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善用实践教学法,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倡导学生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指引学生实践性操作时,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维护学生学习环境的和谐,树立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的习惯,在实践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小学厘米、千克的教学中,教师应在自己做示范的前提下,指引学生正确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测量教学工具的重量及长度,要求学生测量必须准确并使用运算方法算出差值。实践操作性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通过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学习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在交流中提出的难点问题着重讲解,特别是在误差及容易混淆的问题生上,及时给出正确辨别方法,在课后还要总结学习过程,促进教学方式的全面利用率。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创作能力及动手创作能力等,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做好教学工作,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小数数学的综合素养,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等化。
  参考文献
  [1]安玉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J].大众科学进展,2013,17(38):126-127.
  [2]沈惠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J].教学科研,2014,24(62):245-246.
  [3]郭学勤.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教学科研,2012,3(15):14-15.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在尝试。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 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
【摘要】学生预习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发展了,教学质量随之就会显著提高起来。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很必要的。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预习的习惯。正确分析预习习惯养成的可能性,低段渗透为主,从五年级开始进入高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预习能力会突飞猛进,会上升为自学能力。  【关键词】预习方案数学教学养成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要立足
数学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严密的逻辑的边缘科学,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哲学、心理学、教学论、逻辑学等方面的一些新观点、新方法。美国数学教育家Tam Kieren在他的《数学教育研究—三角形》一书中把数学教育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即数学教育有三个研究方面:课程、教学、学习。而三角形的中心称为“兴趣中心”,指学习者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此三角形“教学—课程”边的中点是教
学生自主学习性体现了学生自主发展能力,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形成自主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学生如果对所
当今时代,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内外经
学位
【摘要】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现行数学教材中,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参与的过程。那么在教材还没有提供足够的开放题之前,好的开放题从那里来?我认为最现实的办法是让“封闭”题“开放”。  【关键词】高中数学开
实施目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但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灌输,而缺乏交流。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面对这样一种现象:前边老师滔滔不绝地讲,班里的同学有的睡起了大觉,有的哈欠不断,有的面无表情,一会摸摸这里,一会动动那儿。看到这样的状况,有的老师雷霆大怒,有的想方设法:声、光、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