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但是在一味的追求城市化、现代化、科技化的城市风格的同时,城市规划部门也应该注意到对城市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由此,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概念应运而生。本文将对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并指出现在我国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生态园林 城市规划 问题与措施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概念的提出是具有鲜明是的时代特征的。在现如今现代化进程顺利进行的过程中,城市在逐步现代化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污染问题。但是不得不认识到的是,我国引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这一理论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较晚,很多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都不成熟,存在很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一、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
1.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内涵。由于我国引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这一概念相对较晚,所以现在也没有一个对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比较明确的定义。很多群众认为生态园林城市就是加大城市绿化,增加植被覆盖等等简单的行动。不仅普通城市居民,就连很多相关的负责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领带都不明确到底应该为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什么内容。其实,生态园林对于我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所以,相关部门和领导应该充分重视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研究确立一套完善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体系,及时发现在建设过程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特征。生态园林城市规划有如下的特征。首先,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具有生态型。生态园林在本质上与城市绿化是不同的,总的来说,生态园林的概念和功能比城市绿化更加广泛。对于要进行生态园林规划的城市,对于城市的生态性要求必须要高,该城市的生态可恢复性必须高。其次,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具有观赏性。城市绿化主要要求城市植被覆盖率高,但是生态园林的建设效果要有一定的观赏性,建设的景观要美观具有艺术感。最后,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具有持续性。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一定时间的建设,而且,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完成之后要可以持续的维持下去。所以城市的生态园林规划要有长远的规划,得以可持续的发展和维持。
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否定原有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设计,缺少借鉴精神。很多城市在进行生态园林城市规划时,总是忽视原有的城市美化设计。领导者和设计师片面的认为,每一次生态园林城市规划都要推翻原来的所有设计,重新进行新的设计。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更多时候都起不到很大的效果。一些城市对其他国家或者城市的先进优秀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设计采取忽视的态度,并不能从成功经验中吸取精华进行自我创新,这也导致了我国优秀文化不能在城市规划上体现出来,是一种文化上的损失。还导致了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工作量增大,拖延工作时间和耗费工作精力。
2.对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缺少创新精神。很多新闻媒体都报道过,很多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景观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城市是在发展变化的,与城市相关的生态园林景观也应该随着变化,但是现在很多城市在这方面做得都不足,生态园林建设还是陈旧老套的样式,缺乏创新。这与我国现在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有关,很多城市都在追求生态园林的建成度和绩效,所以他们不愿花费时间去搞创新,更不愿投入资金去支持创新,所以他们就按照原来的设计生搬硬套,马马虎虎的进行一点改变就完成了一次生态园林的城市规划。
3.对生态园林城市的生态维护工作不到位。在建设生态园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有保护价值的植物,很多建设者都采取了一味的铲除破坏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大大地毁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还有在遇到原有的文化遗产建筑物时,建设者有时也会因为设计的需要对其进行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破坏。这就造成了文化遗产的损坏。在生态园林建设完成后,也要注重对其的维护,但是现在对生态园林的监管维护工作并不到位,很多城市对于生态园林的破坏行为无人监管,居民的自觉性也不够,导致生态园林受到破坏。
三、改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措施
1.分析原有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设计,充分借鉴。在进行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研究原来的优秀成功的生态园林建设经验,在其中吸收精华部分在结合自身城市的特点进行建设。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观念较早,相对的生态园林的建设也比较成熟,有很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国城市在进行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吸收优秀的经验,借鉴成功经验。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建设生态园林时可以考虑将这些元素融合进去,借鉴文化中有深意的精神。
2.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过程中多多体现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对于任何事情的完成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中创新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文提到的注重借鉴并不是说要城市规划全套照搬,而是在有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着自己城市的特色,这就要求创新精神的体现。创新要求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设计师和管理者不要只局限与几种固定的风格上进行设计,应该勇于尝试新的风格,在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和崭新的时代要求的基础,设计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生态园林。如果要从本质上提高生态园林的创新程度,关键是决策者的态度和体系的完善。生态园林的管理体系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以适应创新的要求,不能一味的要求生态园林的完成度和城市的园林绩效,应该重视培养生态园林建设的的创新度和新颖性。而且,政府也要回生态园林建设予以资金上的支持,为生态园林的创新研究提供平台。
3.充分重视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维护工作。为了适应生态园林具有连续这一特征,在生态园林的建设和建成后的过程中都应该重视维护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城市原有的珍稀树种和植物,对此要好好保护,不能一味的铲除破坏。还有可能遇到原来的历史古迹景观,对于这一类文化景观一定要予以保护,不能破坏这类文化遗产。在建设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周围居民的感受,不能破坏居民们正常生活所需要的设施。在建设完成后,更要加大对生态园林建设的维护力度。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管部门来监督生態园林的状态是否受到了破坏,一旦受到破坏就要及时维护。还要利用监督部门对破坏生态园林的人给予惩罚,在城市显眼的位置张贴宣传保护生态园林的标语或者制作有关的公益广告来提高人们的自觉保护生态园林意识。避免这类行为的再次发生。还应该成立专门的清洁维护人员对生态园林定时进行清洁维护工作,使城市的生态园林一直维持着良好的状态,不让投入到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精力和资金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如今,城市现代化建设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生态园林对改善城市环境有着重大的作用。城市中的生态园林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社会更加美好。但是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能借鉴成功经验,缺乏创新,维护力度不够等,为此应采取充分借鉴和创新,加大维护力度等措施,让城市中的生态园林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海燕.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民营科技,2014(11):217.
[2]刘志生.浅谈生态园城市规划理论[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9):76~77.
[3]于淼.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价值工程,2014(36):104~105.
[4]刘颜欣.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建设技术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关键词:生态园林 城市规划 问题与措施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概念的提出是具有鲜明是的时代特征的。在现如今现代化进程顺利进行的过程中,城市在逐步现代化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污染问题。但是不得不认识到的是,我国引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这一理论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较晚,很多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都不成熟,存在很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一、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
1.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内涵。由于我国引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这一概念相对较晚,所以现在也没有一个对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比较明确的定义。很多群众认为生态园林城市就是加大城市绿化,增加植被覆盖等等简单的行动。不仅普通城市居民,就连很多相关的负责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领带都不明确到底应该为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什么内容。其实,生态园林对于我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所以,相关部门和领导应该充分重视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研究确立一套完善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体系,及时发现在建设过程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特征。生态园林城市规划有如下的特征。首先,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具有生态型。生态园林在本质上与城市绿化是不同的,总的来说,生态园林的概念和功能比城市绿化更加广泛。对于要进行生态园林规划的城市,对于城市的生态性要求必须要高,该城市的生态可恢复性必须高。其次,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具有观赏性。城市绿化主要要求城市植被覆盖率高,但是生态园林的建设效果要有一定的观赏性,建设的景观要美观具有艺术感。最后,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具有持续性。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一定时间的建设,而且,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完成之后要可以持续的维持下去。所以城市的生态园林规划要有长远的规划,得以可持续的发展和维持。
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否定原有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设计,缺少借鉴精神。很多城市在进行生态园林城市规划时,总是忽视原有的城市美化设计。领导者和设计师片面的认为,每一次生态园林城市规划都要推翻原来的所有设计,重新进行新的设计。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更多时候都起不到很大的效果。一些城市对其他国家或者城市的先进优秀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设计采取忽视的态度,并不能从成功经验中吸取精华进行自我创新,这也导致了我国优秀文化不能在城市规划上体现出来,是一种文化上的损失。还导致了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工作量增大,拖延工作时间和耗费工作精力。
2.对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缺少创新精神。很多新闻媒体都报道过,很多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景观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城市是在发展变化的,与城市相关的生态园林景观也应该随着变化,但是现在很多城市在这方面做得都不足,生态园林建设还是陈旧老套的样式,缺乏创新。这与我国现在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有关,很多城市都在追求生态园林的建成度和绩效,所以他们不愿花费时间去搞创新,更不愿投入资金去支持创新,所以他们就按照原来的设计生搬硬套,马马虎虎的进行一点改变就完成了一次生态园林的城市规划。
3.对生态园林城市的生态维护工作不到位。在建设生态园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有保护价值的植物,很多建设者都采取了一味的铲除破坏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大大地毁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还有在遇到原有的文化遗产建筑物时,建设者有时也会因为设计的需要对其进行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破坏。这就造成了文化遗产的损坏。在生态园林建设完成后,也要注重对其的维护,但是现在对生态园林的监管维护工作并不到位,很多城市对于生态园林的破坏行为无人监管,居民的自觉性也不够,导致生态园林受到破坏。
三、改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措施
1.分析原有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设计,充分借鉴。在进行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研究原来的优秀成功的生态园林建设经验,在其中吸收精华部分在结合自身城市的特点进行建设。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观念较早,相对的生态园林的建设也比较成熟,有很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国城市在进行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吸收优秀的经验,借鉴成功经验。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建设生态园林时可以考虑将这些元素融合进去,借鉴文化中有深意的精神。
2.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过程中多多体现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对于任何事情的完成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中创新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文提到的注重借鉴并不是说要城市规划全套照搬,而是在有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着自己城市的特色,这就要求创新精神的体现。创新要求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设计师和管理者不要只局限与几种固定的风格上进行设计,应该勇于尝试新的风格,在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和崭新的时代要求的基础,设计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生态园林。如果要从本质上提高生态园林的创新程度,关键是决策者的态度和体系的完善。生态园林的管理体系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以适应创新的要求,不能一味的要求生态园林的完成度和城市的园林绩效,应该重视培养生态园林建设的的创新度和新颖性。而且,政府也要回生态园林建设予以资金上的支持,为生态园林的创新研究提供平台。
3.充分重视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维护工作。为了适应生态园林具有连续这一特征,在生态园林的建设和建成后的过程中都应该重视维护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城市原有的珍稀树种和植物,对此要好好保护,不能一味的铲除破坏。还有可能遇到原来的历史古迹景观,对于这一类文化景观一定要予以保护,不能破坏这类文化遗产。在建设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周围居民的感受,不能破坏居民们正常生活所需要的设施。在建设完成后,更要加大对生态园林建设的维护力度。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管部门来监督生態园林的状态是否受到了破坏,一旦受到破坏就要及时维护。还要利用监督部门对破坏生态园林的人给予惩罚,在城市显眼的位置张贴宣传保护生态园林的标语或者制作有关的公益广告来提高人们的自觉保护生态园林意识。避免这类行为的再次发生。还应该成立专门的清洁维护人员对生态园林定时进行清洁维护工作,使城市的生态园林一直维持着良好的状态,不让投入到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精力和资金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如今,城市现代化建设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生态园林对改善城市环境有着重大的作用。城市中的生态园林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社会更加美好。但是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能借鉴成功经验,缺乏创新,维护力度不够等,为此应采取充分借鉴和创新,加大维护力度等措施,让城市中的生态园林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海燕.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民营科技,2014(11):217.
[2]刘志生.浅谈生态园城市规划理论[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9):76~77.
[3]于淼.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价值工程,2014(36):104~105.
[4]刘颜欣.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建设技术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