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583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兴趣,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
  一、加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
  小学数学是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教学时我们要理解本节课教材的要求与特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让学生自己联系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事情或物体,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习惯。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认真观察乒乓球桌、作业本以及学校的建筑物、学生的学习用品等,从而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中逐渐探索对称轴的概念,进而更好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
  二、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有关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动作→感知→ 表象→概念→规律,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时要认真、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操作。特别是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大部分学生缺少感性认识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通过动手操作给学生建立抽象的数学知识表象,积极激发学生认真去思考,促进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如我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通过让学生摆小棒、分小圆片的具体操作,辅助学生游戏活动,这样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加强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认真思考、探究后获得的新知才掌握得最牢固。因为这种探究,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快乐的、最深刻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实践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探索》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探究:(1)学生激趣猜疑。同学们用数格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这种动手数一数的方法既麻烦又不够准确。谁能找出一种既简便又有科学的计算方法呢?(2)学生实践探究。学生取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学具,先分别找出它们的底和高,再想方设法分别把三种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然后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进而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所拼成的新图形与原来两个三角形的高、底及面积都有一定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激发学生创新,验证结论。紧接着我启发学生如果只用原来的一个三角形纸板,自己想办法采取剪、拼的方法进行创新、推导结论,从而进一步巩固、深化新知,又验证所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科学的,培养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自主获取新知的能力。
  四、重视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并让学生开展实践创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的探索》时,我给学生一条40厘米长的铁丝,让学生主动上台表演用这条铁丝围成不同的长方形(铁丝不能有剩余)。比一比哪位同学所围成的长方形种数最多?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人人都争着要上台表演。通过改变思考的角度,学生围成了许多不同的长方形,并得出了不管长方形的长、宽如何改变,它的周长都是不变的结论。这种动手实践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创新的能力。
  五、加强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去观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1)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同一生活实践中应用多种数学知识。如:绿化、美化校园活动,可让学生提出或计算出线段、圆形、四边形,花草树木数量等不同的数学问题;可根据实际编出周长和面积的问题;还可编出求平均数或总价等问题。(2)实践应用,让学生在不同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如百分数应用题,在班上可以让学生学会计算今天本班学生的出勤率或数学单元考查成绩的优秀率;在家里可以让学生学会出米率和含盐率;在植树活动中可以计算树苗的成活率。(3)实践应用,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中应用知识。学生学习“圆”的有关知识后,计算圆纸片面积最快可以折出圆的直径,量出直径后进行计算;计算圆桌面的面积可以用卷尺先量出桌面的直径后进行计算。通过这些操作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和技巧。
  总而言之,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在生活实践中,处处可以获得有关的数学信息,处处有数学的知识,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添上美丽的句号。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碰到一部分在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他们中大多数纪律松懈,学习懒散,进取心差,影响着班风、学风,成为班上的消极因素
随着我国城市双修的深入开展,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弱势空间差异化研究及其修补方式亟需探讨。在辨析弱势空间的概念内涵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基于弱势空间类型及特征的微更新优化路径,并提出共享性、共融性和地方性的修补设计思路。结果表明弱势空间是弱势遗忘空间、弱势人群空间和弱势文化空间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结合实际问题,可通过界面微修复、空间微介入、文脉微重构三种途径进行弱势空间的修补。以期为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推动预算体制改革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一环,现今已经常态化。本文从实施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出发,阐述了其内涵、特点及实施的意义,并对
2020年7月,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排查发现一起牛结节性皮肤病疑似病例。三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发病牛的口鼻拭子、抗凝血、
当班主任多年,最感头痛的就是学困生问题。转化学困生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许多教师的课余时间大部分都花在转化学困生上,可是效果却并不明显。  近两年来,为了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我把转化学困生工作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来开展,取得了一些实效。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转化学困生工作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下面,从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进行分析。  1.
牛疥癣又名牛疥螨病、疥疮病、疥虫病、癞子病等,是由寄生在牛表皮的疥螨虫导致的一种慢性接触性皮肤寄生虫病。一般膘肥体壮的牛易患该疾病。患病部位多集中于病牛的头、颈
[摘要]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不仅对苏联的教育事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进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环境育人思想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总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马卡连柯 环境育人 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于生宗(1964- ),男,吉林通化人,吉林大学农学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