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科学、规范的内部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双高”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基本保证。当前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建设仍存在育人制度建设内部不全面、干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激励保障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以治理现代化为视角,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示范校”培育建设为例,从责任、约束、激励和保障等机制建设方面,研究管理育人制度体系的治理路径选择。
[关 键 词] 治理现代化;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5-0194-02
一、前言
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辅相成,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由此可见,要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二、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管理育人的新要求
“管理育人”是“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其建设目标是“将规范严格的管理要求和润物无声的教育方法相融合,强化教育立法,以学校章程为统领,健全和完善校纪校规,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促进高等学校内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通过优化管理手段来保障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传统的管理育人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类管理活动,具有一定的行政化色彩。治理现代化下的管理育人作为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更多新的内涵和新的特征:“(1)健全、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对高校规章制度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通过管理育人内部制度体系建设,研究梳理内部职能部门管理岗的育人元素融入其岗位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引导和培育师生自觉自律。(2)加强干部和教师队伍管理。高标准严要求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规划设计管理干部培养计划,提高其育人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选聘政治考核关键环节,健全教师行为考核政策,加大教师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制定纠偏机制。(3)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科学编制经费预算,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经费分配、使用管理,保障管理育人经费。把育人功能发挥作为评奖评优条件,纳入管理人员考核评价内容,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由此可见,治理现代化下的管理育人是以治理理念为依据,促进管理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育人工作制度体系,推动实现育人工作的“善治”。
三、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带动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框架等内部治理环境,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育人的水平,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奠定了基础,但各高职院校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一般存在如下薄弱环节。
(一)管理育人制度建设内容不全面
完善的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制度的缺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管理的低效,更谈不上育人成效。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内部应是层次合理、协调发展、全面覆盖的,但部分高职院校规章制度体系不健全、不统一,缺乏育人元素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制度体系整体规划和设计不够、层次不足;规章制度实施有效期不明确,“废改立”不能有序开展,制度多而乱,制度间的协调不够;一些育人制度不配套,对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或办法,可操作性不强;二级学院管理制度未能在学校层面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备案审查。
(二)管理育人干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人是育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因素,任何规章制度的落实都需要人的行为干预,然而干部队伍建设又是育人过程中的中流砥柱。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建设中关于干部管理制度方面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育人的成效。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干部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不够完善,未形成良好的领导干部梯队良性循环。
(三)管理育人激励保障体制不健全
育人需要充足的资源保障,管理育人的制度设计中激励和评價制度不可或缺。若一项制度完善且严格执行,却不对员工起激励作用,或激励少数,打击大部分,那么它就不是一项好的制度。目前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中激励制度不健全,教师评价体系不切实际、操作性不强,或现有制度无法调动和激发干部和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绩效制度的杠杆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无法培育出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
四、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建设的治理路径选择
从治理理论来看,制度体系建设应包含领导负责、制度约束、检查激励和物质保障等四个方面,才能确保育人制度的有效运行。“三全育人”新要求提出以来,各高职院校都将“三全育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三全育人示范校”培育建设单位,以2020年作为治理能力提升年,从管理走向治理,大力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和内设机构的优化,积极推进各项育人工作,通过建设,大学校园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焕然一新。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建设为例,研究管理育人的治理路径选择。 (一)治理责任上完善领导负责机制
学校育人环境如何,关键取决于该校班子是否能正确处理好齐抓共管与分工负责的关系,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层面切实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全盘把控、稳步推进工作全局,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工作体系建设。强化领导体制,切实落实校、院两级党委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级领导既坚持集体领导,又有专人分工负责各方面的具体任务,推进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修订完善了《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二级学院党组织议事规则》《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二级学院议事规则,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与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完善统筹规划制度,从学科、教材、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统筹规划,举全校之力推进“三全育人”。
(二)治理机制上完善制度约束機制
管理育人要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治理格局,必须自我约束。约束首先得有制度,有规范。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夯实管理育人的制度基础,加强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近年来建立健全各类管理规章制度,形成相对系统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具体来说,建立以学校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有序实施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和加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1)以学校章程为纳,科学制定管理育人制度体系设计,健全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围绕国家教育方针和思想政治教育来实施;(2)进行职能部门优化重组,认真梳理各管理岗工作职责,按岗位要求制定管理工作岗位说明书,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更好地发挥管理育人的功能;(3)开展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二级学院由教学单位转为办学单位,赋予其一定的育人管理权限。
(三)治理动力上完善检查激励机制
治理的动力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来实现,激励的对象即为作为管理工作中骨干和中坚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如何抓好干部及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和完善干部教师队伍和管理工作中的检查激励机制,全面提升育人水平。(1)按立德树人的要求和用人标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健全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开展干部轮岗轮训及推荐工作。(2)构建“一考核两督导三述职”考核体系。在党建责任制考核中融入评估指标,开展“评星定级”工作,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和调查研究制度,深入了解和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和现实诉求。(3)构建以育人为导向的考核管理体系。修订完善《教材管理办法》《课堂教学管理办法》《思政示范课评选办法》,以思政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为抓手,制定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师考核运行管理制度,结合信息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平台,制定精细且系统的评价指标,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考核体系。(4)构建思想价值引领的学术诚信体系和评价机制,完善《科研带头人竞聘考核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发挥学术委员会、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在学术诚信中的监督、咨询、决策等作用,完善《教改科研工作绩效计算办法》等学术激励制度,形成一套学术诚信考评体系和科研评价标准。(5)加强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制度》《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条件》《关于印发编外聘用人员待遇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教职工攻读研究生管理办法》《师德考核办法》等制度,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完善考核与评聘制度,完善选才聘任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立学、以德施教育人。
(四)治理保障上完善物质保证机制
物质保障是充分发挥管理育人功能的基础条件。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加强管理育人的经费使用管理,一是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专门设置“三全育人”项目建设专项经费,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修订完善《预算管理办法》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执行机制。二是将育人的理念渗透到各个活动之中,健全“精准高效资助工作保障体系”,形成“学习生活有保障、感恩成才有体现”的育人格局。及时修订《国家奖学金评定办法》《大学生义务工作管理办法》《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十个资助管理制度,健全学校“资助中心—二级学院工作站—辅导员—资助委员”四级工作机制,保障资助经费支出,全面加强高校依法治校考评体系,为经费使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朱政.高校管理育人的现状及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5).
◎编辑 薛直艳
[关 键 词] 治理现代化;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5-0194-02
一、前言
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辅相成,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由此可见,要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二、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管理育人的新要求
“管理育人”是“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其建设目标是“将规范严格的管理要求和润物无声的教育方法相融合,强化教育立法,以学校章程为统领,健全和完善校纪校规,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促进高等学校内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通过优化管理手段来保障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传统的管理育人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类管理活动,具有一定的行政化色彩。治理现代化下的管理育人作为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更多新的内涵和新的特征:“(1)健全、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对高校规章制度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通过管理育人内部制度体系建设,研究梳理内部职能部门管理岗的育人元素融入其岗位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引导和培育师生自觉自律。(2)加强干部和教师队伍管理。高标准严要求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规划设计管理干部培养计划,提高其育人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选聘政治考核关键环节,健全教师行为考核政策,加大教师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制定纠偏机制。(3)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科学编制经费预算,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经费分配、使用管理,保障管理育人经费。把育人功能发挥作为评奖评优条件,纳入管理人员考核评价内容,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由此可见,治理现代化下的管理育人是以治理理念为依据,促进管理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育人工作制度体系,推动实现育人工作的“善治”。
三、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带动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框架等内部治理环境,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育人的水平,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奠定了基础,但各高职院校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一般存在如下薄弱环节。
(一)管理育人制度建设内容不全面
完善的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制度的缺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管理的低效,更谈不上育人成效。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内部应是层次合理、协调发展、全面覆盖的,但部分高职院校规章制度体系不健全、不统一,缺乏育人元素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制度体系整体规划和设计不够、层次不足;规章制度实施有效期不明确,“废改立”不能有序开展,制度多而乱,制度间的协调不够;一些育人制度不配套,对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或办法,可操作性不强;二级学院管理制度未能在学校层面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备案审查。
(二)管理育人干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人是育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因素,任何规章制度的落实都需要人的行为干预,然而干部队伍建设又是育人过程中的中流砥柱。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建设中关于干部管理制度方面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育人的成效。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干部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不够完善,未形成良好的领导干部梯队良性循环。
(三)管理育人激励保障体制不健全
育人需要充足的资源保障,管理育人的制度设计中激励和评價制度不可或缺。若一项制度完善且严格执行,却不对员工起激励作用,或激励少数,打击大部分,那么它就不是一项好的制度。目前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中激励制度不健全,教师评价体系不切实际、操作性不强,或现有制度无法调动和激发干部和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绩效制度的杠杆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无法培育出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
四、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建设的治理路径选择
从治理理论来看,制度体系建设应包含领导负责、制度约束、检查激励和物质保障等四个方面,才能确保育人制度的有效运行。“三全育人”新要求提出以来,各高职院校都将“三全育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三全育人示范校”培育建设单位,以2020年作为治理能力提升年,从管理走向治理,大力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和内设机构的优化,积极推进各项育人工作,通过建设,大学校园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焕然一新。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建设为例,研究管理育人的治理路径选择。 (一)治理责任上完善领导负责机制
学校育人环境如何,关键取决于该校班子是否能正确处理好齐抓共管与分工负责的关系,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层面切实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全盘把控、稳步推进工作全局,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工作体系建设。强化领导体制,切实落实校、院两级党委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级领导既坚持集体领导,又有专人分工负责各方面的具体任务,推进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修订完善了《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二级学院党组织议事规则》《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二级学院议事规则,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与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完善统筹规划制度,从学科、教材、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统筹规划,举全校之力推进“三全育人”。
(二)治理机制上完善制度约束機制
管理育人要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治理格局,必须自我约束。约束首先得有制度,有规范。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夯实管理育人的制度基础,加强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近年来建立健全各类管理规章制度,形成相对系统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具体来说,建立以学校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有序实施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和加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1)以学校章程为纳,科学制定管理育人制度体系设计,健全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围绕国家教育方针和思想政治教育来实施;(2)进行职能部门优化重组,认真梳理各管理岗工作职责,按岗位要求制定管理工作岗位说明书,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更好地发挥管理育人的功能;(3)开展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二级学院由教学单位转为办学单位,赋予其一定的育人管理权限。
(三)治理动力上完善检查激励机制
治理的动力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来实现,激励的对象即为作为管理工作中骨干和中坚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如何抓好干部及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和完善干部教师队伍和管理工作中的检查激励机制,全面提升育人水平。(1)按立德树人的要求和用人标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健全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开展干部轮岗轮训及推荐工作。(2)构建“一考核两督导三述职”考核体系。在党建责任制考核中融入评估指标,开展“评星定级”工作,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和调查研究制度,深入了解和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和现实诉求。(3)构建以育人为导向的考核管理体系。修订完善《教材管理办法》《课堂教学管理办法》《思政示范课评选办法》,以思政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为抓手,制定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师考核运行管理制度,结合信息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平台,制定精细且系统的评价指标,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考核体系。(4)构建思想价值引领的学术诚信体系和评价机制,完善《科研带头人竞聘考核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发挥学术委员会、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在学术诚信中的监督、咨询、决策等作用,完善《教改科研工作绩效计算办法》等学术激励制度,形成一套学术诚信考评体系和科研评价标准。(5)加强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制度》《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条件》《关于印发编外聘用人员待遇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教职工攻读研究生管理办法》《师德考核办法》等制度,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完善考核与评聘制度,完善选才聘任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立学、以德施教育人。
(四)治理保障上完善物质保证机制
物质保障是充分发挥管理育人功能的基础条件。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加强管理育人的经费使用管理,一是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专门设置“三全育人”项目建设专项经费,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修订完善《预算管理办法》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执行机制。二是将育人的理念渗透到各个活动之中,健全“精准高效资助工作保障体系”,形成“学习生活有保障、感恩成才有体现”的育人格局。及时修订《国家奖学金评定办法》《大学生义务工作管理办法》《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十个资助管理制度,健全学校“资助中心—二级学院工作站—辅导员—资助委员”四级工作机制,保障资助经费支出,全面加强高校依法治校考评体系,为经费使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朱政.高校管理育人的现状及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5).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