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fuwe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即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怎样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呢?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设计一些真实或半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尽可能轻松、愉快、自然地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英语,让他们在创设的英语环境中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尽可能多地“习得”英语。精心布置的英语环境如教室前的走廊、教室墙壁布置名言警句、日常交际用语、学生作品展等,会让学生自发产生学习英语和用英语交流的冲动。
  活动多样化 小学生特别喜欢各种游戏、歌曲、歌谣,如能将之引入课堂,也能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课堂有效性。书本中有许多适合儿童的歌曲,歌词内容大多是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学生学习歌曲的同时记住了英语句型。如Unit8 A camping trip讲授have、has的用法,这是最难掌握的一个单元,笔者在先教授了歌曲《What do you have?》后,学生都理解了在第三人称单数时用has,在特殊疑问句中要借助动词does等。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需要设计一些小游戏,如“耳语传话”“找错误”“猜物品”等,这些不仅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而且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把握课堂节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听或根本听不见,等于零。笔者意识到上课管好纪律,比讲好英语更重要。于是笔者从上课的坐姿、课上回答问题的要求、课后作业的要求等都做了详细要求,违犯了的同学,要被请到讲台上,必须用唱英语歌谣、讲英语笑话、说单词等。对于有些同学,他会觉得做好这些准备,比起被惩罚容易多了。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在课堂上把知识教学处于次要地位,在纠正不良习惯上花费较多时间。对于课上违纪者,笔者不惜时间,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事实证明,“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笔者讲起课来得心应手,课上很少因学生违纪而浪费宝贵的时间,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
  除了在学生身上找时间外,也可以从教师身上挤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做好每个环节之间的导入和过渡,不讲废话,把有限的时间都能得到实际利用。备课时设计的环节,都要环环相扣,一个环节为另一个环节铺垫,一个环节为另一个环节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不放空炮,不摆花架子。
  把握教学尺度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每个孩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成绩势必出现差距,这就出现了所谓的“优等生”和“后进生”。 如果教师视若无睹,按照平时的难度或者是进度教学,“优等生”会学得很轻松,甚至会出现课上闲着的情况,“后进生”则学习越来越吃力,英语课上如听天书,由此开始两极分化,产生对英语的抵触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
  比如,牛津小学英语5A的第一单元主要讲的是“There be”句型,笔者第一次设计教案时,以教室里的实物为话题展开,因为四年级有两个单元涉及到了“There be”句型。然而当笔者在课堂教学时,却发现教案设计不能顾及到全班的整体。当一个个问题提出,能够跟上教师思维进度的一直是那十几个熟悉的面孔,其他同学只能靜静地听着,而笔者也不能了解到他们的掌握情况。于是,笔者马上调整教案,在导入部分安排了10分钟时间用来复习四年级的内容,然后以旧知引出新知,再以新知带出旧知。学习语言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循环往复,才能使已学知识巩固得更牢。根据第二次的教案,笔者在另一个班上了同样的内容,学生掌握效果就比第一次好很多。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倡导小组合作
  新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在某种情境中进行以各种对话训练为主的交际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对话中去,通常会先和英语基础好一点的学生示范,然后把对话操练放到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对话操练。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之间进行练习交流,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压力,又能增强学习效果。在组建这样的合作小组时,还是要尽量做到优差搭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形成合作互助、争先恐后的学习风气。
  作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和欣赏学生,从环境氛围、行为习惯、思想情感、学习方法等方面反复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教育,使学生学习循序渐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
其他文献
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变师生的消极心理为充满着成功期待的积极心理,从而有效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被谢而顿(Ke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定义为“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会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標。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通过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
目的: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瘤患者通常对传统的化疗方案(如COP,CHO
学位
目的:观察尿道下裂儿童外周血染色体、性激素的内分泌变化及合并畸形情况,探讨可能的内分泌相关病因,评估尿道下裂患儿的性激素水平与局部解剖因素综合评分是否比尿道口位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联系生活,大胆想象  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当然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的一些事例,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讲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用心去摸索学习的方法,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所以,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之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融洽的师生情感是基础  在课堂上为学生
美,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它的美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运用,所以说,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网络教学以及电脑多媒体的运用,现代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表述仍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其他教学手段替代不了的。语言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艺术,只有熟练使用它,才可以显示出它的美丽。在语文教学中,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低年段的写字目标——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需从细处着手,持之以恒。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注重提笔准备  正确的握笔姿势 提笔写字,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握笔姿势。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书写速度和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首次提出“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何为基本活动经验,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史宁中认为:基本活动经验包括思维的经验和实践的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  是否有利于获得基本知识技能  以教材前后知识为依托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否更有利于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技能。以《画垂线》这一教学内容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垂直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也从原来的“配角”成长为“主角”,所有的课程都将成为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到学科课程之中,力求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的发展趋势,而教师的信息素养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功的关键。那什么是教师信息素养,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呢?  什么是教师信息素养  
目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指病理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以上皮细胞损伤及基底膜脱落、间质炎症、成纤维细胞增殖、过度细胞外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