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y63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那如何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呢?本文以《观察身边的植物》一课为例介绍与评析。
  分析教材,明确重难点
  《观察身边的植物》是湘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各种各样的植物》的第2课,旨在引导学生充分细致地观察、发现、描述并简单记录植物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给多种不同植物分类。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利用感官或借助放大镜观察、描述和记录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比较,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用活”教材,为有趣的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的活动和内容进行重组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和活动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来。
  在本课中,我们通过自己的解读,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在落实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前提下,对教学活动进行重构,对观察对象和分类对象进行替换和调整。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出发,由四个环节(学习观察方法—掌握观察方法—运用观察方法—观察、比较、分类)构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很好地实践了灵活使用教材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课,教材设计了3个活动:观察狗尾草、观察柳树和给植物分类。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对教学活动进行了自己的设计。
  1.观察狗尾草替换为观察铜钱草
  五月份的重庆,黄桷树吐露新枝,三角梅等花朵争相开放。一番美景下,却难寻狗尾草的踪影。走访花草市场,我们选择了可水培、特征显著的铜钱草代替狗尾草。
  2.新增观察薄荷和含羞草教学活动
  由于上课地点在教室,结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我们认为木本植物的观察对后面植物的分类环节影响不大,所以在教学中,观察柳树这一活动并未安排在本课时学习(设置在第二课时),而是调整为:在学校操场上观察黄桷树。
  除了眼睛、手和鼻子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发现植物的显著特征。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多种感官的配合来观察辨别植物,基于此,我们增加了观察薄荷和含羞草的教学活动,同时这一活动也是科学观察方法的灵活运用。
  3.选择学生熟悉的植物给植物分类
  教材中选择了菊、玉米、莲、松树、红菱、椰子树6种植物来进行分类。我们预设了学生可能想到的分类标准:高矮、是不是树、能不能吃、生长环境等。根据预设和学生的熟悉程度,我们仅保留了书本中的玉米、莲2种植物,用橘子树、三角梅、黄桷树、芦苇代替了其他4种植物,并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了植物分类卡片。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载体,落实培养目标
  1.猜一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鉴于一年级学生很喜欢猜谜语,教师选择用谜语引入铜钱草(大大的头,细细的身,年纪不大,胡须一把),谜面暗含铜钱草头大、身细、须根的特点。通过这个有趣的导入,不仅聚焦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潜移默化地告诉他们通过植物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植物。
  2.拼一拼,熟悉植物朋友的模样
  教师可以利用打招呼的方式很好地拉近学生和所要观察的植物之间的距离,既让学生明确了观察对象,又引导他们简单地观察了铜钱草。在初次地观察过后,利用卡片(卡片中,叶片图设置了两个混淆图片,叶柄图设置了一个混淆图片),玩转不一样的拼图!引导学生在玩的過程中,观察了解铜钱草的模样。这样的设计可为后面的科学细致地观察作铺垫。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铜钱草的主要特征
  在拼图游戏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和借用放大镜的科学方法细致地观察植物的主要特征。运用儿童化的教学语言,精炼地表达,为学生的观察实践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将醒目的观察方法卡片张贴在黑板上,时刻提醒和指引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细致地观察。
  4.说一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科学观察,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并根据所观察到的主要特征辨别植物,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但是如何帮助他们科学、全面地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征,却需要教师的全面预设和合理引导。
  如果学生在表达中一直围绕着眼睛和放大镜所观察到的特点,那么教师要适时点拨:看看,除了眼睛,你还用鼻子、小手发现了什么(教师指着相应卡片),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让他们发现更多特点。
  如果学生在表达中一直围绕着叶片的特点,那么教师伺机提炼出铜钱草叶片特点:绿绿的,圆圆的,中间有一个黄点,齿状花边,表面有漂亮花纹,像女孩的百褶裙。此时教师追问: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铜钱草吗?(PPT出示铜钱图片)这样的追问能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将铜钱草与铜钱作比较,得出名称由来:因其叶片形状酷似古代的铜钱。当学生已经比较全面地观察出叶片正面特征时,教师提出:它的背面有没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发现叶片背面的秘密。
  5.画一画,加深记忆,培养良好的记录习惯
  由于学生还在识字阶段,教师可选择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铜钱草的样子。同时,精心设计记录单,很好地从形式和情感上符合和贴近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加深对铜钱草主要特征的记忆,并且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记录习惯。师生共同点评,引导学生记录应当真实、客观、实事求是。
  6.试一试,在有趣的体验中巩固、完善观察方法
  大自然中的植物千姿百态,形形色色。我们增加了通过眼、鼻、手等感官来观察含羞草和薄荷的活动。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亲历观察过程,体验了:不仅眼睛能帮助我们发现植物的主要特征,辨别植物;鼻子和小手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植物的主要特征,辨别植物。这一活动的设计,不仅为了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且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7.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科学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和简单记录。此时,教师将对李时珍的介绍引入给植物分类的教学环节中: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通过仔细观察,辨别了上千种植物,还在《本草纲目》中给植物分了类。接下来,咱们也来分一分吧!
  明确任务后,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六种植物:看看参加分类的是哪些植物朋友?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植物名称。在认识了植物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要求:请按照你们想到的标准,将它们分为两类。并在白纸上写出来,按照这样的句式(PPT出示,我是这样分类的: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无论何种形势下都是永远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在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对维护队伍稳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进一步发挥政治工作的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新方法,使其贴近企业的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企业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针
家书是家人亲友之间传递信息和情感的文字,分广义、狭义:广义家书泛指所有私人之间的通信,狭义家书仅指亲人之间的通信。  家书的历史十分悠久,当两个人或群体离开了一定的距离,就产生了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需求,像人类文明早期的口信、结绳通信、符号通信、树叶通信、击鼓通信、烽火通信等,应该就是家书的早期形态。文字产生以后,世界各地出现了泥板家书、简牍家书、绢帛家书、布质家书、羊皮纸家书、纸质家书等各种载体的文
人类随着年龄的自然增长,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机能和形态学方面的退行性变化,导致各器官系统功能减退,身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之为“衰老”。  衰老是自然界一切生物从生到死的必经历程,也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生物学家无论从细胞分裂的次数,抑或性成熟期和生长发育期的倍数推算,都认为人类的寿命至少应该在10岁以上。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只有少数人能幸运的活到这一年龄,这是因为人类寿命的
辉光球又名等离子球、静电球、闪电球等,很多人在各种科技场馆都见过它。可是,经过观察和询问,我发现大部分人对辉光球仅仅停留在用手触摸这个层面,只有少量科普人士能玩出新花样。作为科学教师,我不但关心它怎么好玩,还特别好奇如果把它用在科学课堂上会是什么样子。于是,就有了《玩转魔幻球》这个活动。  常规观察、体验活动  1.观察描述  打开辉光球,首先让学生静心观察一段时间,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学生一般会从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口述历史发展迅猛,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及参与,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了口述历史工作。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开展口述历史的实践,对口述历史的过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其他高校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口述历史;采访;高校  口述历史的发展现状:早在1948年,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就设有“哥伦比亚口述历史研究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现代口述史学的起步。从此以后,美
学生普遍喜欢图片精美、插图丰富的教科书,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会先去看插图内容,然后才去阅读教科书文本。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大量插图是小学科学教科书中最吸引学生的呈现方式之一。人教鄂教版《科学》教科书注重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在文中编排了多种类型、相互补充的插图,集科学性与童趣性于一体,对教科书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解释和拓展作用。  插图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好插图,层层引导学生进行
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以下简称本套教材)在编写之初就提出了几条非常鲜明的编写原则和编写特色,其中最鲜明的原则和特色之一,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概念教学,注重科学概念的建构,追求以科学概念为核心的科学教育。下面介绍二年级下册(以下简称本册)的概念属于本套教材框架的哪个层次,主要落实了课程标准的哪些概念,如何在各单元教学中实现这些概念的建构。  本册着眼于“地球与宇宙经验圈”  本套教材编写框架的主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睛是灵魂之窗,明亮的眼睛及良好的视力,才有助于学习及工作。现代人在工作中经常使用计算机,眼睛常常会有干涩、血丝、怕光流泪,甚至红肿的现象。另外黑眼圈也很常见,因为生活步调紧张、长期熬夜或失眠、血液循环不良、水分摄取不够、生活作息不正常,眼睛就开始变得“迷茫”,要想使眼睛灵活、晶莹、亮丽、发挥魅力,就应当对眼睛加以特别的保护,不但要使它美丽,而且更要使它健康。  近
实验原型及不足  对于研究摆长是否影响摆动快慢的实验,需要控制摆锤的重量,改变摆线长度(一倍长、两倍长)。对于研究摆锤重量是否影响摆动快慢的实验, 需要控制摆线的长度,改变摆锤的重量(一倍重、两倍重、三倍重)。  这两组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次改变变量,用到的实验材料繁多;摆线不好固定,太松易摆偏,太紧难以改变摆长;摆锤选择难,需要多次改变摆锤的重量,一般的重物易撞到铁架台;摆线长度不方便改变,需
一、对话交流,引入问题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这个“礼物”有点奇怪,我拿在手里了,大家看一看是什么?  生:树叶。  生:叶子。  生:荷花。  师:荷花,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你见过这样的荷花吗?  生:没有。  师:谁能更清楚地把这个“礼物”给描述出来?  生:这种叶子非常像伞。  师:像伞。同学们,她描述这种植物叶子的时候,说出了这种叶子哪一方面的特征?  生:描述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