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方可致远谭杰玉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b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士忘名,中士玄名,下士窃名。”在如今这个红尘滚滚、凡音扰扰的人世,争名逐利、尔虞我诈已是家常便饭,官高爵显、名车豪宅成为人们炫耀成功的名片。身为教师,如何才能在物欲横流中保持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是教师师德修养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研精,显燥则不能理性。”明确了养德、治学、修身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要使这三者达到和谐统一,就必须淡泊名利,内心宁静。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身作则。恩格斯说:“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要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的一个人。”对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中,能否以身作则,是教育实践成败的关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文化素养、业务水平、工作作风、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言谈举止等都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孔子把“以身作则”当做无声之教,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监督之下,检察自己,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
  一、必须养德
  淡泊名利是作为教师的首要条件,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摒弃诱惑,滤除杂念,完善自我,升华人格。巴金声明“闭门谢客”,费孝通告示“关门盘点”。他们虽身居闹市,却心远地偏,始终坚持不凑热闹,做真人,行正事,终成正果。如果为了区区几元奖金而愤懑不满,为了头上的几顶虚帽而寝食不安,为了寥寥几句批评而郁郁满怀,怎能培养出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呢?
  二、必须养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情绪安宁,心地澄清,才能居陋室而品高文,处闹市而心无旁骛。为人师者,要善于维护心灵这方净土,才能安心从教,潜心钻研,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更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应对教育的变革,才能培育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试想一下,由思想僵化、知识陈腐的教师培养出的人才,将何以在社会立足!
  三、必须养性
  静心方可养性,性不和、身不静则百病生。轻则脾性暴躁、情绪不安,迁延学生,感染众生,其毒不亚“非典”;重则阴阳失调,百病缠身,影响教学。因此,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日常工作中,多些豁达、少些怨怼,多些开朗、少些阴郁,多些乐观、少些悲怜,才能走出逼仄的牛角尖,走向宽阔的人生路;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挫折,拓展心灵的空间;才能积极进取,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心境。
  为让更多的教师能够驱走生活的烦扰,使疲惫的心灵得到休闲放松,笔者特附“养心汤”偏方一副,以期有病治病,无病防病:①第一味药:平和心一片,笑看是非惹纷繁;②第二味药:淡泊根二两,天高云淡任利飞;③第三味药:责任感三分,恪尽职守称良心;④第四味药:宽容性四钱,设身处地多考量。
  将四味药放在宽心锅里,文火慢炒,不焦不躁,经常思考;放在公平钵里,精磨细研,越细越好,三思为末,淡泊为引,和气汤送下,面对清风明月,早晚分服,可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物我两忘,宠辱不惊。
  既为人师,当可为人师、乐为人师、好为人师,让学生有行可效、有识可师、有性可摹,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有德识、有知识、有品位的高尚的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当前,关于爱,一个最令人头疼或费解的问题是:为什么“爱”的付出并没有“换来”爱的回报?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道题我都讲了8遍了,还不会,我真没办法了!”“瞅你们考的这点分,对得起我吗?”甚至,学校曾辑录的教师忌语中其实很多也是在这样的无奈下的一种渲泄,进而出言不慎。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教师自认为是爱学生的,而学生却不大认同。看来,我们需要反思,给予孩子的“爱”究竟是怎样的“爱”?什么是教师所
一、“度”的把握  实验教学中的“度”是指教学尺度,讲究的是适度,追求的是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把握教学、调控教学。生物教学中的“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铺垫应具有“高效度”  每次做实验前,教师都应帮助学生复习与实验有关的基础知识,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这里的复习,应遵循平中见奇、快速切入的原则,直接触及实验的实际需要。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前,教师应帮
喜欢歌剧的人不会对魏松陌生。魏松,上海市歌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这只是魏松对外的头衔,人们更多记住的可能还是“活跃在当今中国和世界歌剧舞台上的著名华人男高音歌唱家”, “声音里充满激情,典型的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演唱”。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生前访华时,曾在媒体前对魏松说,“我的话筒可以传给你了”,对于这样一个正处于艺术生涯巅峰的歌唱演员,不难想象,遭遇车祸、口唇受伤将是多么毁灭性的打击。然而一年来,
“厌学”即“厌烦学习”,这一现象在当前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学习不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畏惧教师、没有耐心、作业拖拉、字迹潦草、作业错误率高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等现象。“厌学”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病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教师应及时分析与研究学生出现厌学心理的根源,并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小学生厌学的原
原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E. Lundberg指出:“正是这条经济研究路线——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代表了最近几十年这个学科的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mes Mirrcless开玩笑说:“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家的份,不过,数学家已找到了摘取诺贝尔桂冠的途径——那就是把自己变成经济学家!”  一、经济研究需要数学参与  现代经济学越来越多地借助严密的数学语言、复杂的数学工具和先进的数学方法,表现出
六六三十六计,数中有术,术中有数。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些既实用,又有趣的解题技巧,在这里一一阐述,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借刀杀人计”——特值法  对于部分选择题和填空题,用常规方法解答可能会费时费力。如果通过特殊的数据、式子、模型、图像、位置、函数等去处理,往往会柳暗花明。  例1:(2013年高考陕西卷〈理〉)设[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 则对任意实数x,y,有( )  A.[-x
陈珍,四川省成都西川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获“成都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被成都市教育局遴选为“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担任成都市骨干教师培训导师。所撰写的二十多篇论文和课例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或科研成果奖,担任多项课题研究负责人和主研人,并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实验优秀校长”称号。  [摘 要]针对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介绍了研讨式教学法的定义和实施环节,针对气象教育培训课程和在职学员学习的特点,探讨在气象教育培训工作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法,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研讨式 教学法 气象培训 应用    现代气象业务工作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大规模地开展气象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新形势下气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目前气象教育培训工作还难以适应业
A best lesson in John’s life
摘要:高职毕业论文的形式和内容普遍存在模仿普通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的现象,缺乏实用性。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形式和内容的新范式,供同仁借鉴。  关键词:高职 毕业论文 形式 内容 改革  高职毕业生完全可以不按照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来撰写学术性、科研性论文,而是应该把所学专业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撰写毕业论文,以训练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工作问题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