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助于实现中学教育的总体目标,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思想道德 中学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中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中学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一、中学体育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飞速发展的同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以及堕落腐化的价值观,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加上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不很成熟,给中学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我们这个信息化普及的时代,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快了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给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现象,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学体育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应该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为当代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中学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文明规范的道德水平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希望在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成长和发展,但是非、善恶、荣辱判断能力还不强,再加上复杂矛盾的叛逆心理,不喜爱约束,不能正确理解和参与社会的竞争。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拼搏奉献的良好品德,能够使学生形成公平正义、平等公正的竞争意识,能够培养学生文明诚信、遵纪守法的个性品德,能够形成科学创新和人文理念相融合的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学生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他人、注重礼仪、追求公正公平的做人准则。
2、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鲜明个性
开拓精神、创新意识是学生自强自立、敬业奉献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求知和将来就职、创业等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教育要培养学生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当然也就离不开体育文化的教育培养,在体育运动中,参与者自始至终都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自己,那就是“努力拼搏、战胜对手、成为强者”。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去战胜各种困难,超越对手、超越自我。在各项活动中要通过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时间,才能突破对手,打破纪录,这就是校园体育文化本质,也是现代教育所要追求的不变的神韵。
3、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强化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主要体现在爱国、爱校,以大局为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团结协作,为大局服务的集体意识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校园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体育课,还是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和课余运动训练竞赛等,大都是以班组为队,或寝室为单位来组织进行的,并且参加者的一切体育行为,都将影响所在班、组、寝室的得失和荣誉。因此,通过校园体育活动可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服从集体、维护集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和精神。
三、校园体育文化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中学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德教育包括规范教育、社会行为准则教育和爱心教育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和党的方针教育等等。这些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才培养的关键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得以实现,一是直接参与。学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在校园体育文化中感受平等、和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体验爱校、爱国,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学会遵纪守法、服从规则、分担责任和权利义务统一。二是间接影响。通过校园文化的宣传报导,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发个体对他人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进行思考,进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实现体育文化的德育教育功能。
1、结合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育因素,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处在运动状态中,学生的思想也随着运动项目或运动深度的变化而随时处在变化之中,在这种变化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发生着更多的直接联系,在这个联系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加直观,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影响也更加深刻。尤其是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精神,这有利于学生将来学习或走向社会,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通力协作解决各种问题。尤其是遵守规则,服从裁判,这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社会中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成为法治社会的优秀人才。在体育课上进行品德教育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是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思想道德渗透
课外体育锻炼也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的途径之一。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特有的竞赛、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共同进取等优良品质。
3、利用体育节、體育雕塑、体育宣传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体育节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除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宣传等内容外,还可以开展诸如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图片资料展览等活动。
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并通过有意义的体育雕塑、体育建筑来宣扬社会主义的主文化,弘杨人文精神,形成各个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具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体育形式,要大力宣传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各个角落,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可利用标语、板报、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进行体育文化宣传,在学校的任何领域渗透体育文化的精神,使校园体育文化深入人心。
四、小结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要服从并服务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文化,并大力宣扬社会主义的主文化,对中学生进行规范教育、社会行为准则教育和爱心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和时势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为和谐的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奚凤兰.校园体育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 陈永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3] 赵民胜.关于校园体育文化与德育关系的几点思考 思想教育研究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思想道德 中学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中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中学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一、中学体育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飞速发展的同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以及堕落腐化的价值观,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加上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不很成熟,给中学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我们这个信息化普及的时代,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快了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给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现象,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学体育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应该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为当代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中学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文明规范的道德水平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希望在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成长和发展,但是非、善恶、荣辱判断能力还不强,再加上复杂矛盾的叛逆心理,不喜爱约束,不能正确理解和参与社会的竞争。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拼搏奉献的良好品德,能够使学生形成公平正义、平等公正的竞争意识,能够培养学生文明诚信、遵纪守法的个性品德,能够形成科学创新和人文理念相融合的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学生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他人、注重礼仪、追求公正公平的做人准则。
2、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鲜明个性
开拓精神、创新意识是学生自强自立、敬业奉献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求知和将来就职、创业等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教育要培养学生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当然也就离不开体育文化的教育培养,在体育运动中,参与者自始至终都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自己,那就是“努力拼搏、战胜对手、成为强者”。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去战胜各种困难,超越对手、超越自我。在各项活动中要通过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时间,才能突破对手,打破纪录,这就是校园体育文化本质,也是现代教育所要追求的不变的神韵。
3、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强化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主要体现在爱国、爱校,以大局为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团结协作,为大局服务的集体意识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校园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体育课,还是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和课余运动训练竞赛等,大都是以班组为队,或寝室为单位来组织进行的,并且参加者的一切体育行为,都将影响所在班、组、寝室的得失和荣誉。因此,通过校园体育活动可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服从集体、维护集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和精神。
三、校园体育文化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中学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德教育包括规范教育、社会行为准则教育和爱心教育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和党的方针教育等等。这些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才培养的关键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得以实现,一是直接参与。学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在校园体育文化中感受平等、和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体验爱校、爱国,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学会遵纪守法、服从规则、分担责任和权利义务统一。二是间接影响。通过校园文化的宣传报导,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发个体对他人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进行思考,进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实现体育文化的德育教育功能。
1、结合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育因素,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处在运动状态中,学生的思想也随着运动项目或运动深度的变化而随时处在变化之中,在这种变化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发生着更多的直接联系,在这个联系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加直观,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影响也更加深刻。尤其是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精神,这有利于学生将来学习或走向社会,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通力协作解决各种问题。尤其是遵守规则,服从裁判,这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社会中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成为法治社会的优秀人才。在体育课上进行品德教育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是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思想道德渗透
课外体育锻炼也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的途径之一。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特有的竞赛、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共同进取等优良品质。
3、利用体育节、體育雕塑、体育宣传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体育节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除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宣传等内容外,还可以开展诸如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图片资料展览等活动。
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并通过有意义的体育雕塑、体育建筑来宣扬社会主义的主文化,弘杨人文精神,形成各个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具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体育形式,要大力宣传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各个角落,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可利用标语、板报、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进行体育文化宣传,在学校的任何领域渗透体育文化的精神,使校园体育文化深入人心。
四、小结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要服从并服务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文化,并大力宣扬社会主义的主文化,对中学生进行规范教育、社会行为准则教育和爱心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和时势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为和谐的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奚凤兰.校园体育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 陈永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3] 赵民胜.关于校园体育文化与德育关系的几点思考 思想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