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存在许多问题,职业教育集团“集而不团”的现象普遍存在。通过采取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与引导、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实施集团化办学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等多方面措施将有利于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利益链、产业链、教学链“三链融合”为主线,深入推进产教对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而拓展职教资源,优化职教模式,共享职教成果,实现集团内各主体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对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份组建了500多个职教集团,覆盖了1千多家行业协会、1万多家企业、近600家科研机构、50%多的中职校和80%多的高职校。但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功能和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职业教育集团“集而不团”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加速破解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中的瓶颈。
一、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缺乏对教育集团的认同与保障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其集团身份的认同、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在我国依旧是个难题。
首先是集团身份的认同缺乏政策的支持。目前集团的松散性组织没有资产的基础,在申请法人资格方面有许多障碍,由于集团法人身份的缺失,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就难于界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集团的企业政策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利益杠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但是集团的企业鼓励政策不到位。
(二)集团内部关系难以理清
首先是学校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学校与企业有各自的经营理念与目标,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与理解会有本质差异,如何使两者有效结合以推动彼此的发展成为校企集团化发展的关键。
其次是城乡合作办学、资源优化共享的问题。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特别是中心城市的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政策、规章,积极支持、协调,使城乡结合职业教育集团有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要引进市场机制。依靠市场进行合理的招生和专业设置。
最后是中高职结合的关系处理问题。在职教集团内部,如何将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学历阶段、不同教学层次的教育衔接贯通起来,形成一个有梯次、有延续性的学制系统成为集团化发展壮大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职教集团目标定位不清晰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由于受区域、经济和劳动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各地的办学发展目标不可能一致。因此,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前景和定位问题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学校看见别人的学校怎样定位自己也设置同样的一个目标,结果使办学的目标更加不清晰。
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若干建议
(一) 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与引导
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是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组建起来的,政府的管理和引导对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政府部门有必要出台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方面专门性的政策法规,对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的基本规范作出明确的规定。
出台并落实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优惠政策。职业教育集团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文件精神,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主要载体,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政府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扶持。
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扶持性政策目前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的政策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
(二)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
目前除个别职业教育集团外,我国建立起来的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均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是一个非法人组织。由于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这就使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还不是一个法律上认可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职业教育集团本身没有公章与帐号,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性质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主要在集团成员之间发挥沟通、协调、中介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在民政部门注册,授予职业教育集团社团法人身份,将职业教育集团纳入社团法人的管理框架之中。
也可以将职业教育集团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使其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义务的独立法人单位。例如,河南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在民政部门成功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该集团的性质是以河南机电学校为依托,由同类型职业学校(含职业教育中心)和相关企业联合,自筹资金、自愿举办,从事非营利性教育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该集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河南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教育厅。该集团的法定代表人为理事长。该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
(三)实施集团化办学产权制度改革
实施集团化办学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需要实现集团内各主体责权利对等,以彻底改变以往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建立起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机构同时驱动的关系格局,打造以产权为纽带、利益链为核心的法人型集团化办学平台。
具体而言,职教集团利益链的建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入企业产权制度,通过产权配置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以这样的利益实现形式构造校企深度融合的架构。二是用收入分配实现利益链与教学链的联合,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利益链的分配要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利益共享。三是用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利益链、产业链、教学链的衔接。人力资源配置即交叉任职,要用现代企业制度的理念进行交叉任职,鼓励学校与企业各层次人才之间的融合使用。
引进良性的竞争机制,对不能适应市场要求的职教集团,相关行政部门应根据诊断结果,引导其及时作出调整或者取缔。
(四)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需要稳定、充足的经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为了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健康、稳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1、建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一定管理费的制度。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机构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及其下设办事机构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为集团成员提供某种公共服务。作为享用这种公共服务的集团成员,理应为集团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买单”。因此,按年度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应当成为集团成员应尽的义务。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的管理费应该成为职业教育集团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
2、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建立经营实体所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应当成为职业教育集团运营经费的重要补充来源。
3、政府应当给予职业教育集团一定的奖励性引导资金,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健康发展。
4、职业教育集团还可以通过多渠道吸收捐款和赞助,作为集团运行经费的补充性来源。
参考文献:
[1] 胡勇. 以产权制度革新破解职教集团化办学瓶颈 《光明日报》2013-10-01
[2] 施建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系列讨论:改变“集而不团”需财政给把力 《中国教育报》2013-04-02
[3] 高卫东. 试析完善职教集团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若干建议 《职教论坛》2013
[4] 职教集团化办学能否走得更远? 南方日报 2013-04-09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利益链、产业链、教学链“三链融合”为主线,深入推进产教对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而拓展职教资源,优化职教模式,共享职教成果,实现集团内各主体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对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份组建了500多个职教集团,覆盖了1千多家行业协会、1万多家企业、近600家科研机构、50%多的中职校和80%多的高职校。但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功能和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职业教育集团“集而不团”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加速破解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中的瓶颈。
一、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缺乏对教育集团的认同与保障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其集团身份的认同、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在我国依旧是个难题。
首先是集团身份的认同缺乏政策的支持。目前集团的松散性组织没有资产的基础,在申请法人资格方面有许多障碍,由于集团法人身份的缺失,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就难于界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集团的企业政策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利益杠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但是集团的企业鼓励政策不到位。
(二)集团内部关系难以理清
首先是学校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学校与企业有各自的经营理念与目标,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与理解会有本质差异,如何使两者有效结合以推动彼此的发展成为校企集团化发展的关键。
其次是城乡合作办学、资源优化共享的问题。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特别是中心城市的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政策、规章,积极支持、协调,使城乡结合职业教育集团有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要引进市场机制。依靠市场进行合理的招生和专业设置。
最后是中高职结合的关系处理问题。在职教集团内部,如何将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学历阶段、不同教学层次的教育衔接贯通起来,形成一个有梯次、有延续性的学制系统成为集团化发展壮大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职教集团目标定位不清晰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由于受区域、经济和劳动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各地的办学发展目标不可能一致。因此,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前景和定位问题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学校看见别人的学校怎样定位自己也设置同样的一个目标,结果使办学的目标更加不清晰。
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若干建议
(一) 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与引导
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是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组建起来的,政府的管理和引导对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政府部门有必要出台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方面专门性的政策法规,对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的基本规范作出明确的规定。
出台并落实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优惠政策。职业教育集团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文件精神,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主要载体,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政府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扶持。
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扶持性政策目前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的政策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
(二)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
目前除个别职业教育集团外,我国建立起来的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均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是一个非法人组织。由于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这就使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还不是一个法律上认可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职业教育集团本身没有公章与帐号,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性质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主要在集团成员之间发挥沟通、协调、中介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在民政部门注册,授予职业教育集团社团法人身份,将职业教育集团纳入社团法人的管理框架之中。
也可以将职业教育集团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使其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义务的独立法人单位。例如,河南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在民政部门成功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该集团的性质是以河南机电学校为依托,由同类型职业学校(含职业教育中心)和相关企业联合,自筹资金、自愿举办,从事非营利性教育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该集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河南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教育厅。该集团的法定代表人为理事长。该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
(三)实施集团化办学产权制度改革
实施集团化办学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需要实现集团内各主体责权利对等,以彻底改变以往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建立起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机构同时驱动的关系格局,打造以产权为纽带、利益链为核心的法人型集团化办学平台。
具体而言,职教集团利益链的建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入企业产权制度,通过产权配置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以这样的利益实现形式构造校企深度融合的架构。二是用收入分配实现利益链与教学链的联合,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利益链的分配要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利益共享。三是用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利益链、产业链、教学链的衔接。人力资源配置即交叉任职,要用现代企业制度的理念进行交叉任职,鼓励学校与企业各层次人才之间的融合使用。
引进良性的竞争机制,对不能适应市场要求的职教集团,相关行政部门应根据诊断结果,引导其及时作出调整或者取缔。
(四)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需要稳定、充足的经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为了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健康、稳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1、建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一定管理费的制度。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机构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及其下设办事机构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为集团成员提供某种公共服务。作为享用这种公共服务的集团成员,理应为集团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买单”。因此,按年度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应当成为集团成员应尽的义务。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的管理费应该成为职业教育集团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
2、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建立经营实体所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应当成为职业教育集团运营经费的重要补充来源。
3、政府应当给予职业教育集团一定的奖励性引导资金,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健康发展。
4、职业教育集团还可以通过多渠道吸收捐款和赞助,作为集团运行经费的补充性来源。
参考文献:
[1] 胡勇. 以产权制度革新破解职教集团化办学瓶颈 《光明日报》2013-10-01
[2] 施建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系列讨论:改变“集而不团”需财政给把力 《中国教育报》2013-04-02
[3] 高卫东. 试析完善职教集团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若干建议 《职教论坛》2013
[4] 职教集团化办学能否走得更远? 南方日报 201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