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是对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和观点,是对人才培养规律的高度概括,是教育思想与实际有机结合在人才培养上的反映。本文对政治首位,需求牵引,特色发展,遵循规律,可持续发展等教育训练指导思想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为场站勤务人才的教育训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教育训练 场站勤务 人才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确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对于教育训练的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场站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培养适应场站建设和信息化需要的场站勤务人才,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1.政治首位的思想
场站勤务人才都是场站建设的排头兵,在部队建设中将发挥中坚作用,是提供未来场站作战保障的关键人员。其政治素质如何,决定者部队的性质、本色和发展方向,关系着场站、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场站勤务人才培养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在场站后勤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决定了场站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坚持政治首位的思想,努力培养政治合格人才,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需求牵引的思想
培养适应场站建设和军事斗争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始终是场站的根本职能。这个根本职能,决定了场站人才培养必须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战场,努力造就平时能治军、战时会打仗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因此,场站必须坚持需求牵引,坚持部队建设需要什么人才、未来战争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思想,以部队需要、未来战争需要为最高准则,筹划安排教育训练的改革和发展。
一是要适应场站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场站教育训练,对场站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我军要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性,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两个转变”。应对“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任务”,取决于有没有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取决于培养的人才能不能满足场站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二是要适应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求。随着科技革命浪潮的奔腾汹涌。未来战争的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战争形态的变化给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要适应当前任职和长远发展的需求。军事领域是一个最富于竞争性和创造性的领域,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对素质能力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邓小平曾指出,培养人才“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
3.特色发展的思想
特色是指事物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突出风格或特点,也即事物的比较优势。教育训练必须突出自身的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场站的建设、改革,必须从我军的实际出发,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场站在军事教育中,其重要性和特殊性都体现在其宗旨是为军事斗争服务,其目的是为军事斗争提供物质保障和人才智力支持。因此、场站教育训练要注重实现“训练场”与“战场”的对接,在培养目标上向职业军官、军人学者发展,注重全面发展,注重服从意识、职责意识和爱国精神的提高,突出场站专业勤务、场站保障装备研究、场站文化熏陶。
相结合教育训练任务性质出类别特色。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场站勤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培养方向也必然不同。
培养的人才要有自己的特色。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场站建设要坚持特色取胜的原则。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优势、科学定位、选准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要确定合理的发展方向。为军事斗争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牵引和推动场站建设发展。另一方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培养场站勤务人才的特长、鼓励个性发展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4.遵循规律的思想
场站勤务人才培养基本规律是指场站勤务人才教育训练与其他事物及内部诸要素之间本质的、直接的、普遍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遵循规律,可以推动场站后勤建设的发展,违背规律,将会使场站建设受到损害。
要遵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般规律。场站勤务人才培养是军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军事专业教育,其性质决定了其培养思想应该首先遵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般规律,并用规律指导培养实践的全过程。
要遵循场站勤务人才培养服务和牵引部队建设的规律。场站勤务人才培养应该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训练观等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向部队推广宣传,用新的思想理论,适当超前培养场站的勤务人才,用这些人才去纠正部队中模糊的、过时的观念,使部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改革和建设,以此来牵引和推动部队发展。
要遵循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成长的规律。人才成长有其特殊的规律,如培养周期的长期性、知识结构的交融性、能力锻炼的实践性、素质特长的差异性等。瞄准把场站建设成为以高素质人才群体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集团的目标,科学确立未来军事人才的模式,使之与知识更新和场站武器装备发展相适应,与人才成长和更替的周期相适应
5.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的发展观,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良性循环,是多个发展主体、事物发展的多个阶段、多个方面的良性循环,强调当今的事业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又是社会继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场站后勤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场站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而场站后勤发展的可持续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撑。场站后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又不可能离开场站勤务人才的可持续,然而没有场站后勤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
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等根本问题,直接指导和支配着训练的规划、组织、运行和管理,影响和决定着人才教育训练和发展的方向。我们对政治首位,需求牵引,特色发展,遵循规律,可持续发展等教育训练指导思想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场站勤务人才的教育训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教育训练 场站勤务 人才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确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对于教育训练的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场站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培养适应场站建设和信息化需要的场站勤务人才,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1.政治首位的思想
场站勤务人才都是场站建设的排头兵,在部队建设中将发挥中坚作用,是提供未来场站作战保障的关键人员。其政治素质如何,决定者部队的性质、本色和发展方向,关系着场站、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场站勤务人才培养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在场站后勤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决定了场站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坚持政治首位的思想,努力培养政治合格人才,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需求牵引的思想
培养适应场站建设和军事斗争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始终是场站的根本职能。这个根本职能,决定了场站人才培养必须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战场,努力造就平时能治军、战时会打仗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因此,场站必须坚持需求牵引,坚持部队建设需要什么人才、未来战争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思想,以部队需要、未来战争需要为最高准则,筹划安排教育训练的改革和发展。
一是要适应场站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场站教育训练,对场站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我军要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性,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两个转变”。应对“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任务”,取决于有没有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取决于培养的人才能不能满足场站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二是要适应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求。随着科技革命浪潮的奔腾汹涌。未来战争的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战争形态的变化给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要适应当前任职和长远发展的需求。军事领域是一个最富于竞争性和创造性的领域,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对素质能力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邓小平曾指出,培养人才“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
3.特色发展的思想
特色是指事物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突出风格或特点,也即事物的比较优势。教育训练必须突出自身的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场站的建设、改革,必须从我军的实际出发,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场站在军事教育中,其重要性和特殊性都体现在其宗旨是为军事斗争服务,其目的是为军事斗争提供物质保障和人才智力支持。因此、场站教育训练要注重实现“训练场”与“战场”的对接,在培养目标上向职业军官、军人学者发展,注重全面发展,注重服从意识、职责意识和爱国精神的提高,突出场站专业勤务、场站保障装备研究、场站文化熏陶。
相结合教育训练任务性质出类别特色。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场站勤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培养方向也必然不同。
培养的人才要有自己的特色。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场站建设要坚持特色取胜的原则。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优势、科学定位、选准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要确定合理的发展方向。为军事斗争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牵引和推动场站建设发展。另一方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培养场站勤务人才的特长、鼓励个性发展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4.遵循规律的思想
场站勤务人才培养基本规律是指场站勤务人才教育训练与其他事物及内部诸要素之间本质的、直接的、普遍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遵循规律,可以推动场站后勤建设的发展,违背规律,将会使场站建设受到损害。
要遵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般规律。场站勤务人才培养是军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军事专业教育,其性质决定了其培养思想应该首先遵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般规律,并用规律指导培养实践的全过程。
要遵循场站勤务人才培养服务和牵引部队建设的规律。场站勤务人才培养应该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训练观等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向部队推广宣传,用新的思想理论,适当超前培养场站的勤务人才,用这些人才去纠正部队中模糊的、过时的观念,使部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改革和建设,以此来牵引和推动部队发展。
要遵循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成长的规律。人才成长有其特殊的规律,如培养周期的长期性、知识结构的交融性、能力锻炼的实践性、素质特长的差异性等。瞄准把场站建设成为以高素质人才群体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集团的目标,科学确立未来军事人才的模式,使之与知识更新和场站武器装备发展相适应,与人才成长和更替的周期相适应
5.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的发展观,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良性循环,是多个发展主体、事物发展的多个阶段、多个方面的良性循环,强调当今的事业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又是社会继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场站后勤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场站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而场站后勤发展的可持续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撑。场站后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又不可能离开场站勤务人才的可持续,然而没有场站后勤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
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等根本问题,直接指导和支配着训练的规划、组织、运行和管理,影响和决定着人才教育训练和发展的方向。我们对政治首位,需求牵引,特色发展,遵循规律,可持续发展等教育训练指导思想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场站勤务人才的教育训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