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延安精神对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新时期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延安精神的内涵,来进一步论述延安精神对于我国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认为高校应进一步在大学生中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从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指导和推进我国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延安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 问题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207-02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以延安为中心形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与我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精华体现。不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经过进一步提炼、升华,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延安精神。
一、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精神是根源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革命实践。“所有革命精神在延安时期都汇聚在了一起。它包括了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整风精神和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等”。延安精神的内涵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延安精神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日益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立场出发,结合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现实,探索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从而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认识论、实践论、矛盾论正是在陕甘宁边区的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提炼、升华,从而形成了具有明显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延安精神。
二、新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普遍对校园文化建设比较重视,不管是内容、形式,还是方法、手段,都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规模,提高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作用。但是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在总体上还不能满足我国高校的发展要求,各种因素使得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依旧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学校部分领导的认识不到位。当前,我国高校中的一些领导更注重抓学校业绩,比如学生的成绩、学校的评估与教师的考核等,而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这种隐性因素方式考虑其中,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而更多的只是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一种课外的学生活动,这就不能从根本上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这种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
其次,国内外不良文化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来,国内外形势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开放的、有机的、统一的整体,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只停留在校园内部狭小的空间里。由于国内外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非常大。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使得社会经验欠缺、鉴别能力较弱、思想还不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部分学生因此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和困惑,这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再次,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校园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甚至缺失。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其核心是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在一定程度承载和体现了校园精神文化,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建设物质文化这种手段来完成精神文化的建设。在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部分高校趋向于贪多求大、粗放式的物质建设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往往会导致学校忽视塑造校园文化的内涵。在重视显性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隐性的精神文化。如果校园文化建设只是为了追求形象工程,即使教学楼再漂亮、布局再合理、设施再完善,这样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不深入发展校园文化内涵,会使校园文化建设失去意义。从长远来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它要能够全方位折射出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
第四,高校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缺乏创新意识。校园文化有相同的部分,但是每一个高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为每一个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学校结构以及培养目标等。正是如此,校园文化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对学校的师生才有巨大的号召力、感召力。根据当前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现状讲,相当一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个性不明显,千篇一律,还没有注重体现自己学校本身的特点、历史渊源以及发展趋势。
三、延安精神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贯彻延安精神,发挥领导者的典型作用,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领导应当贯彻延安精神,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贯彻延安精神,可以充分发挥出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指导作用。对于提高高校师生员工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性,树立建设校园文化的意识,从整体上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培养塑造当代合格大学生,以及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健康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以延安精神为主导,利用网络等新载体创新式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弘扬延安精神,以网络等新载体创新式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落实延安精神的内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道德观念、思想认识以及行为方式。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当今网络信息和现代技术飞速发展,在充满活力的高校校园文化现实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高校大学生作为校园中具有活力的群体、对新鲜事务的接受能力很强,网络化的力量更容易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因此以延安精神为主导,加强网络等新载体的运用与管理,并且不断完善发挥其积极作用,创新式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将延安精神融入实践活动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使之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宝贵教育资源,结合地域特征、学校特色、学生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使延安精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深入人心。
高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中有机的融入延安精神,依托校学生会、学生社团来举办,如报告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主题论坛、专题班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契机,开展特色鲜明和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广大师生共同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并且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有助于形成师生共同的、积极的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念,对于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弘扬延安精神,使革命精神成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志
延安精神的内涵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延安精神为标志的校园文化,要求当代高校大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做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用科学理论完善自己,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挖掘自身潜能,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基本素质,回报社会、报效国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延安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使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学习延安时期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奔赴延安革命根据地从事革命工作,使大学生意识到自身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使延安精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内容体系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总之,我们应当在高校中加强延安精神的宣传和弘扬力度,有机的将延安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延安精神贯彻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延安精神的内涵来指导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这样有利于推进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合格大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有利于使得新时期我国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葛彬,张文生.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2]王定毅,宋元明.扎实弘扬延安精神 建设先进高校校园文化[J].法制与社会,2010(1).
[3]金鑫.延安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4]刘德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08).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延安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 问题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207-02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以延安为中心形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与我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精华体现。不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经过进一步提炼、升华,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延安精神。
一、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精神是根源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革命实践。“所有革命精神在延安时期都汇聚在了一起。它包括了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整风精神和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等”。延安精神的内涵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延安精神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日益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立场出发,结合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现实,探索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从而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认识论、实践论、矛盾论正是在陕甘宁边区的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提炼、升华,从而形成了具有明显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延安精神。
二、新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普遍对校园文化建设比较重视,不管是内容、形式,还是方法、手段,都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规模,提高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作用。但是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在总体上还不能满足我国高校的发展要求,各种因素使得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依旧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学校部分领导的认识不到位。当前,我国高校中的一些领导更注重抓学校业绩,比如学生的成绩、学校的评估与教师的考核等,而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这种隐性因素方式考虑其中,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而更多的只是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一种课外的学生活动,这就不能从根本上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这种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
其次,国内外不良文化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来,国内外形势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开放的、有机的、统一的整体,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只停留在校园内部狭小的空间里。由于国内外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非常大。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使得社会经验欠缺、鉴别能力较弱、思想还不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部分学生因此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和困惑,这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再次,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校园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甚至缺失。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其核心是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在一定程度承载和体现了校园精神文化,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建设物质文化这种手段来完成精神文化的建设。在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部分高校趋向于贪多求大、粗放式的物质建设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往往会导致学校忽视塑造校园文化的内涵。在重视显性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隐性的精神文化。如果校园文化建设只是为了追求形象工程,即使教学楼再漂亮、布局再合理、设施再完善,这样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不深入发展校园文化内涵,会使校园文化建设失去意义。从长远来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它要能够全方位折射出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
第四,高校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缺乏创新意识。校园文化有相同的部分,但是每一个高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为每一个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学校结构以及培养目标等。正是如此,校园文化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对学校的师生才有巨大的号召力、感召力。根据当前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现状讲,相当一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个性不明显,千篇一律,还没有注重体现自己学校本身的特点、历史渊源以及发展趋势。
三、延安精神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贯彻延安精神,发挥领导者的典型作用,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领导应当贯彻延安精神,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贯彻延安精神,可以充分发挥出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指导作用。对于提高高校师生员工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性,树立建设校园文化的意识,从整体上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培养塑造当代合格大学生,以及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健康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以延安精神为主导,利用网络等新载体创新式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弘扬延安精神,以网络等新载体创新式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落实延安精神的内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道德观念、思想认识以及行为方式。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当今网络信息和现代技术飞速发展,在充满活力的高校校园文化现实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高校大学生作为校园中具有活力的群体、对新鲜事务的接受能力很强,网络化的力量更容易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因此以延安精神为主导,加强网络等新载体的运用与管理,并且不断完善发挥其积极作用,创新式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将延安精神融入实践活动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使之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宝贵教育资源,结合地域特征、学校特色、学生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使延安精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深入人心。
高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中有机的融入延安精神,依托校学生会、学生社团来举办,如报告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主题论坛、专题班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契机,开展特色鲜明和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广大师生共同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并且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有助于形成师生共同的、积极的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念,对于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弘扬延安精神,使革命精神成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志
延安精神的内涵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延安精神为标志的校园文化,要求当代高校大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做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用科学理论完善自己,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挖掘自身潜能,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基本素质,回报社会、报效国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延安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使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要学习延安时期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奔赴延安革命根据地从事革命工作,使大学生意识到自身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使延安精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内容体系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总之,我们应当在高校中加强延安精神的宣传和弘扬力度,有机的将延安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延安精神贯彻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延安精神的内涵来指导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这样有利于推进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合格大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有利于使得新时期我国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葛彬,张文生.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2]王定毅,宋元明.扎实弘扬延安精神 建设先进高校校园文化[J].法制与社会,2010(1).
[3]金鑫.延安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4]刘德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08).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