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实施策略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42953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有效教学不是单纯的追求知识效率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的是教学综合功能的最优化。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追求知识的膨胀率,而是要把知识教活,要有效促进学生智慧的增长,还要把学生的思想激活,促进学生健康向上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要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实施;策略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关注学生: 首先要关注知识教学,看教学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其次关注思维训练,看教学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最后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过程是否有效达成渗透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所提高。总之有效教学就是肯教学是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获得了进步和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时代,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能力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角色,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时代,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多学习多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观念。
  2.教学活动的进行要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目的
  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直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地位,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3.进行有效性教学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探索新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传统化学教学方法及模式对有效教学的不利影响
  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学目标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化学知识,教师会组织和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和巩固,认为学生做对题了,化学就学好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由于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变化,以至于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但达不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反而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熟能生厌”的厌烦心理,使得学生对于化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这样,教师就会教得很辛苦,课堂氛围也会毫无生气,自然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无从谈起,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就形成了一种教师疲累、学生厌倦的恶性循环。于是,课下时间又成了教师弥补课上教学的主要方式,这自然就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沦为空话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其地位是高高在上不容动摇的,学生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发言权,只需要坐在教室里听讲,然后反复练习即可。这样的教学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规律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严重限制,个性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比如一些个性活泼张扬的学生受到压制,学习积极性受挫,失去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法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高;学生只学到基本的化学知识,无法实现全面发展;学生没有体验学习的过程和经历,学习效果低下。
  3.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不够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和教师就化学信息和知识的探讨和交流以及情感的互动,来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传统的教学课堂多数是教师的知识输出和学生的知识输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单向的。这种单向化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忽略了对于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是死板的、枯燥的,因此,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改变单一的知识传授,变单互动向为多向互动。
  4.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是严重制约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提高能力,这种由被动到主动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为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
  1.注重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
  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质疑解惑法,化学竞赛,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等。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化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复杂的化学知识和身边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学以致用。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激发他们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努力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话教学”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全面运用。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顽疾,更新了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模式,巩固了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究有效实施“对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模式;实施策略;提高分析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今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启蒙教学,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当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了,相对的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会有所提高,在学生识字阶段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识字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识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运用好识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语文教学,这种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学会灵活掌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提高效果  识字教学是开启学生语文学
期刊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通过生物实验教学等方式,能促进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原理和提高实验技能,特别是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条件下,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手脑并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激发兴趣;提高质量  生物工程是本世纪的热点,对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加强生物科学教育,尤其是必须加强初中生物科学教育。中生物课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个重大教学难题,害怕写作文是学生的通病,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也是作文教学。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对症下药解决语文教学中的这个难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写作时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中的一段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
期刊
摘 要:当今世界对数学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和数学应用意识,能够运用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解决社会问题。新课程背景下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都要贯穿师生关系优化,主要教学场所课堂教学的多元、高效,还有对教学知识巩固的课后练习。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效率  进入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综合。教育应该面向社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对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提高学习效果。但是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加以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有效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期刊
摘 要: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只有转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切实加以引导,才能使得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有以下四方面的显著特征:①有发散性思维参与。往往能从某一定的信息中,产生为数众多的信息,找到多个可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