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变得“美妙”而有效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ssdc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一年多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的确,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也不断在反思: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如何让孩子在我的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热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练习、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让同学们捐赠出自己喜爱的图书,作为公共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同学,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
  要让学生多读。我每篇课文都先叫学生回家预习,让学生能大体知道课文讲什么。教学第一课时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把不太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每篇课文都会有生字,四年级的学生有自学生字的能力,待学生学习后,同桌互相纠正。自从我用了这个方法后,我发现学生读书水平提高了,连一些平时不会读的同学也基本上能读好。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 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 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
  要让学生多说。精读课文则是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了解。尽量多让学生说,这样老师就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文本的程度,让老师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每次课文都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也逐渐有所提高。
  要让孩子多写。教完生字后,要让学生描红生字,并且把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指導书写.
  要想学生深入文本,老师要先备好课,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体会。循序渐进,才能深入文本,加深理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学好一篇课文,首先要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要求能够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再谈自己的感受,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你能够把自己对文章中情感的把握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就真正地学会了这篇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我期盼着:我的语文课堂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国家的语言乃是这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特别是对于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度来说。其语言底蕴之深厚,语言文化之博大更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语言的学习则是从小开始的,这样才能对其有着最本质,最深入骨髓的认识,才会对其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小学教育中语文的教学是极为重要的,怎样让孩子能在语文中初步了解语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语文无疑是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策略
栏目主持/邹 洁    写作需要智慧,出版同样需要智慧。智性出版不仅体现在出版的战略谋划上,而且体现在具体的操作中。常振国的出版履历,不乏灵巧之笔。  他的出版生涯似乎总是从窘境开始,而他又总是善于扭亏为赢。  1985年他去中国出版外贸公司,担任现代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当时社里很拮据,一年辛苦利润只区区五六万元。他当时的一个举措是引进国外优秀常销书,如《朗文英汉词典》,合作出版《郎文现代英汉双解词
【摘要】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文学方面的享受,还可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教师在关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和提升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在素质化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帮助形成自主探究能力。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课改活动的逐步推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的发展,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为了实现其更好地发展,进而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与教学作用。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其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就其的发展影响因素来作为分析对象,以此来完成其进一步发展的方案制定,切实地解决其发展的困境,促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能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学 品德与社会 创新发展  就小学品德
摘要:21世纪是由知识经济主导的世纪,它要求培养极富创造精神的创新性人才。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尽快构建科学的创新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切实加快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  关键词:教育创新;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2)02-0116—03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味要浓郁,要纯正,要清新,要持久。提倡简简单单教数学,并不是提倡肤肤浅浅、随随便便地教数学。对数学教学的追寻不能停留在浅层,要教出思想,教出情感,教出智慧,教出对数字的敏感,教出对数学的钟情,少一点花架子,多一点“数学味”。  (一)情境创设“生活化”体验“数学味”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抽象地研究数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为了解决传统教学的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