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抗病毒药物致HCV/HBV共感染患者HBV再活动的文献病例分析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q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直接抗病毒(DAA)药物致HCV/HBV共感染患者HBV再活动的临床特点和转归。

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收录的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发表的文献,收集明确诊断为DAA药物致HBV再活动且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HCV/HBV共感染病例,提取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7例,来源于13篇英文文献,论文类型均为病例报告。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46~83岁,平均62岁;HBsAg阳性者3例、阴性7例、未报道7例;HBV DNA低水平复制者5例(230~2 300 IU/ml),未检测到11例,未报道1例;DAA药物治疗计划疗程14例为12周,3例为24周;12例HBV再活动发生在DAA药物治疗过程中(开始治疗的4~21周),5例发生在治疗结束后4~28周。17例患者中12例HBV再活动病情较重,出现明显的肝病加重症状,ALT、AST和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中4例发展为肝衰竭。出现HBV再活动后13例接受抗HBV药物治疗,11例好转,2例肝衰竭患者行肝移植手术;4例自愈。4例发展为肝衰竭的患者中有3例在DAA药物治疗前存在肝硬化。

结论

DAA药物导致HCV/HBV共感染患者HBV再活动。HBV再活动多出现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停药后数月。出现HBV再活动后给予抗HBV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较好。DAA药物治疗前存在肝硬化是HBV再活动后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使用DAA药物时应注意对HBV感染状况进行评估,并密切监测HBV DNA水平及肝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罗沙替丁)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自行研发的"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对201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并使用罗沙替丁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自动监测,由临床药师对肝、肾损伤报警病例进行不良反应再评价,计算罗沙替丁致肝、肾损伤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该药致肝、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到来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1 287例新生儿泪囊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新生儿泪囊炎1 287份泪囊分泌物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致病菌1 099例,检出率是85.4%。革兰氏阳性菌618株(56.2%),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19.3%)、表皮葡萄球菌(17.5%)、缓症链球菌(10.4%);革兰氏阴性菌共458株(41.7%),包括流感嗜血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