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体论相关论文
与佛、道二教以“佛”或以“道”为基点的“三教融合”主张相呼应,柳宗元提出了以“儒”为基点的“三教融合”观。他不但明确提出......
郭沫若以西方现代生命哲学为导引,融贯古今中外哲学要义尤其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阐发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对社会历史的积极......
有无之辩是魏晋玄学的中心论题,魏晋玄学先后出现的贵无、崇有与独化三论,经过一轮正-反-合的过程,把老子自然哲学的宇宙论,经由宇......
【正】关于老子哲学的性质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争论。虽然问题的探讨越来越深,越来越广,但原则分歧始终未能解决。 在给老......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宗主.他在<中庸>诚说的基础上,受到李翱<易传>与<中庸>互训方法的影响,援佛道入儒,重新建构了"诚"的理论体......
从中西方传统哲学在宇宙本体论,运行静止关系,整体思维模式的不同,分析影响作用于中西方古代体育的内容、运动手段和发展方向的不......
叶适是我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具有独特性的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本体功夫思想,其基石是唯物主义的宇宙本体论和带有唯物主义......
上古时代“巫史同源”,天人相与的大主题,即是史家的份内事;本体论上的探讨,虽朴拙,但坚守之。文字盛世后,一是史以文存,“文史不分”;二是......
叶适具有独特的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本体功大思想,这些思想对与他同时代的吕祖谦的本体功夫论,对尔后黄宗羲的本体功夫论乃至明清之......
王安石在天道观上,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但把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维模式发展成为宇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在天人......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其实,哲学史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
“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在《道德经》的宇宙论中,道生出了天地万物。然而,对于老子宇宙论的实质与展开,学者们却有不同的意见......
<正>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从历史上看,宗教孕育了哲学。宗教提供了哲学所依据的思想资料;反过来,哲学在一定条件下,又为宗教......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发展到宋明时期,理学家在"性与天道"的理学议题以及"天理人欲之辨"的探讨中,通过自觉而系统的道德本体论的建构与......
本体论在一般意义上就是关于本体的系统理论或学说。对其系统的认识首先开始于对“本体”以及“本体论”概念的澄清。“本体”在中......
濂溪哲学是以儒家为立场三教融合的结果,然而三教融合理论的奠基人却是宗密。宗密学说以一心二门为思维模式,贯心性理气为一体,熔......
<正>“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它内涵幽深,包容万有,指示出一种无限的、生生不息的、本质的存在。它地位崇高,无以尚之;可体而......
<正>魏晋玄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它出现在魏晋时代到底有何思想价值?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为什么在继先秦诸子、......
...
《黄帝四经》提出"道生法"的命题,暗含着老子的宇宙本体论向宇宙生成论的转向,它继承了老子的"道"论,吸收了古代的阴阳学说和气论......
“气”:一个形而上的文化范畴周美胜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很多慨念、范畴.其含义不易界足、使用时,又因人而异,不断地赋以新意,这是一般的......
<正>著名哲学史家、易学大师朱伯崑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水平,在同西方的哲学接触以前,主要是通过对《周易》的研究,得......
<正> 理学是一种哲学思潮。理学思潮从酝酿、发动到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同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从......
西方哲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宇宙本体论、理性本体论和人类学本体论三个阶段 ,其美学和悲剧理论也进行了同样的嬗变过程。西方哲学和......
<正>在北宋儒学重建过程中,理学家对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资源都有程度不同的汲取。李约瑟认为,张载"可能是把道教和佛教中可接受的因......
<正> 作为最抽象的规定,可以辩证法理论归结为“关于矛盾的学说”。然而,由此却引发一个问题:世界就是矛盾,那末,人类在其前进的发......
<正> 历史反映论作为哲学教科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曾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然而,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哲学自身改革的不断深化,历......
传统儒家的著述堪称汗牛充栋,有关当代新儒家的著述亦已车载斗量。在本世纪内,尤以二次大战以后,世界性的“中国学界”里,无论就文章、......
本文所探讨的戴震的道德哲学,是传统儒家伦理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以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政治和道德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在“泛神论”的背后──郭沫若早期哲学思想再探陈晓春在郭沫若早期思想的研究中,“泛神论”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郭沫若......
在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于世,佛学固然是该时期思想的突出特征,但在真正经世致用的政治哲学中,中国的传统经学还是处于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