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学相关论文
詹锳先生整理李白全集,对其版本源流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深入研究,进而确定以最早的完整宋本静嘉堂文库本为底本,用于校勘的刊本多达十四......
《尚书全解·多方》篇为清代校勘学家丁杰(1738-1807)于乾隆丁酉(1777)"在京师从琉璃厂五柳居书肆借抄此卷,乃《永乐大典》本也".......
摘要:古籍产生及传播的过程不同于现代书籍,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以讹、脱、衍、倒四种类型为代表的错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一、版本学的脱胎与体现中国版本学,迄今为止主要指的还是古书版本学,晚近图书的版本研究尚没有形成强劲的气候,所以我这里谈的仍......
卢文弨是清乾隆时期著名的校勘学家,其《抱经堂丛书》是校勘学集大成之作.对卢氏的校勘学思想与方法予以论述.......
宋代学者赵明诚所著《金石录》一书,是北宋以前传世钟鼎碑版铭文的集录和考订专著,在我国金石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金石录》......
《选注》,由七篇书序构成,全部选自张舜徽先生编选的《文献学论着辑要》一书。它们依次是:刘向《列子书录》、班固《汉书艺文志总叙》......
本文以《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木部引证为研究对象。以校勘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对校、他校、理校的方法,对木部引证进行了穷尽性的......
作为一部极有学术价值的校勘著作,朱熹在综合、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作出了不同以往的“疑古”特色;特别是其“悉考众本之同异,而......
萧穆是清代杰出的文献学家,一生主要精力都用于校书、刻书。在校书、刻书中,萧穆积累学问,终成一代文献学家。本论文分四章展开论......
清邵晋涵所撰《尔雅正义》,是继郭注和邢疏之后有关《尔雅》注解的又一部力作。它援据善本和众家之释来校勘经注文字,尤以郭注为多,并......
本文从卢文弨《群书拾补》所收《易经注疏校正》出发,对卢文弨校勘《周易注疏》的史实、方法及成就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同时对卢文弨......
定县汉墓竹简《语论》出土於1973年,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论语》抄本,其抄成年代大约在西汉早期(元凤三年之前)。本文将简本《论语》舆......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一部集释义、析形、注音的综合性字典。一经问世,就被世人奉为文字......
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点校本《汉书》最为精善,但校勘疏漏在所难免,本文以点校本为底本,通校汲古阁本,参校景佑本、庆元本、白鹭洲本、......
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首先综述十余年来学界关于《郭店楚墓竹简·语丛》的研究成果,并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拼合编联......
学位
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是现今最为通用之《汉书》整理本,但仍存在大量不可避免的校勘疏漏。而白鹭洲书院刻本校勘价值极大,首先,其书......
《尚书正义》作为唐代官方颁布的《尚书》标准注本,宋代以来屡经刊刻。清代以来,校勘学大兴,校勘《尚书正义》的成果甚多。昭和十四年......
《旧唐书》撰修工作于后晋高祖天福六年(941)二月启动,由宰相赵莹组成《唐书》编撰团队,先后有张昭、贾纬、赵熙、郑受益、李为先、......
清代江苏阳湖 (今武进 ),人杰地灵,云蒸霞蔚。在经学、校勘学、金石学诸领域独领风骚的孙星衍,就是此间星汉灿烂中的极耀眼一颗。 ......
关于校勘,胡适先生说:“用善本对校是校勘学的灵魂,是校勘学的唯一途径.”①我们认为,“用善本对校”也是胡适先生校勘学思想的核......
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在经学、史学、考据学、校勘学、目录学、文献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学术研究的同时,孙诒......
台湾学者马光宇所撰《周易经文注疏校证》,广校众本,汇辑异文,校异同间校是非,较之清人有所推进,是《周易》校勘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期刊
杜绾所著《云林石谱》的今传本,皆从陶宗仪编《说郛》而出,存世的版本主要有明抄本《说郛》中所收的各本及从《说郛》衍生而出的单......
前人常常推崇《韩文考异》旁稽博证,而事实上《考异》文字校理的文献来源大多是第二手资料,其中公开引用它本的资料多达百余种;不......
卢文弨,清乾嘉时代著名校勘学家,其一生几乎都在校书,他的多年的校勘实践,包含着丰富的校勘思想,即:分析致误规律,提高校勘质量.遵......
洪波主编的《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文中一律简称教程)是目前中国内地第一部立体化古代汉语教材。这部教材吸收了二十多年来一些新......
保存于《南宋馆阁录》中的南宋秘书省“校雠式”,是今天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一份古代国家藏书机构有关书籍校点的工作细则。近年,随着学......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也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孔子所整理过的书称为“经”,才确定了......
杨明照先生的《抱朴子外篇校笺》一书在校勘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以现在:收集材料的丰富性,校勘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杨明照先......
中著录了大量的词籍提要,四库群臣在选择和著录自起至清初的一百多种词集的过程中,鲜明地体现出了他们以宋词为美的词学批评思想,......
本文将类书研究分作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描述类书研究表现形态的大致变化。我们认为在目录、辑佚、校勘诸 学中体现出来的类书研究......
197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南齐书>由我国著名史学家王仲荦先生进行了校点.点校本广参了<南齐书>的众多版本、相关历史著作以及前人的......
<后汉书·光武帝纪>:"大司徒邓禹及冯异与赤眉战于回溪,禹、异败绩."李贤注日:"溪名也,俗名回坑,在今洛州永宁县东."余按:<后......
刘孝标学识精博而又能够融会贯通,在注释《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旁征博引,使得某些现在已经亡佚的文献又以分散条目的方式保存于注文......
本文论述了西汉刘向父子进行的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书籍校理工作。扼要介绍了刘向父子校书的历史背景 ;刘向父子校书的主要方法 ;......
论文以鲁迅的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校勘<嵇康集>集等为基础,分析了鲁迅在搜集、整理、校勘文献上的成就,论证了鲁迅对校勘学的......
古籍整理与校勘工作密不可分.研究指出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校勘学原则与规范应当继承发扬,认为对不同的古籍与不同的需要,校勘......
<后汉书·光武帝纪>:"八年春正月,中郎将来歙袭略阳."李贤注曰:"县名,属天水郡,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余按<通鉴>卷四二:"......
期刊
叶德辉是清末民国间著名的文献目录学家和藏书家,一生致力于藏书、刺书及版本目录学和校勘学的研究,其藏书主要是搜购及与他人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