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发育学分析相关论文
目的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全面了解其基因组学和遗传学背景,从而阐明其同源关系和传......
针对填埋垃圾降解的限速步骤及渗滤液直接回灌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RL)中有机酸的积累和高浓度氨氮对垃圾降解微生物活性的抑制问题......
本文综述了生物固氮作用、自生固氮菌的主要类群、多相分类技术的研究进展,鉴定了13株自生固氮菌,其中包括对曾经被定名的AS1.1761、......
通过16S rDNA全序列的DNA同源性分析以及PCR-RFLP分析,对从山东某奶牛场送检的腹泻死亡的犊牛内脏中分离到的一株沙门氏菌进行了血......
鉴定1株分离自中国对虾养殖水体的益生菌XE-7。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和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菌株XE-7与烟草节杆菌属(Arthroba......
采用表观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大菱鲆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死)鱼中分离到的相应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
从患出血症养殖牙鲆分离到一株病原菌M 4 ,革兰氏阴性 ,杆状 ,有极生和侧生鞭毛 ,能运动 ,菌落半透明。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
为了测定具有溶磷能力的相思根瘤菌的16SrDNA序列。在TY培养基上将菌株培养至对数生长期,以提取的总DNA为模板,采用双向引物进行PCR......
采用病原分离与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等方法,在对养殖牙鲆病例进行发病情况、病理变化特征检验的基础上,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表明,此病......
从沈阳张士经济开发区净水厂的成熟生物滤池中,分离筛选得到了3株具有较强Mn2+氧化能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分别命名为Mn1、Mn2和Mn3......
对从7起牙鲆(Bastard halibut,Paralichthys olivaceus L.)、3起大菱鲆(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L.)病害的病(死)鱼中分离到......
从南京地区黄棕壤中分离的一株好氧、革兰氏阴性、产芽孢的硅酸盐细菌NBT菌株,能产生丰厚的荚膜,具有鞭毛,能水解淀粉、产生吲哚、......
从不同生态环境中分离培养出20株光合细菌,进行5-氨基乙酰丙酸(5-ALA)的产量检测,筛选出-株分离自广州市云溪公园池塘底泥的菌株R5,其5-......
随着基因组学和DNA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变得越来越便捷和高效。目前已有大量微生物基因组被测序并公布,......
利用厌氧分离技术从泥炭中分离到一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中温厌氧细菌。分离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直杆或稍弯曲杆状,4.2μm~6.8......
细菌性疾病是中国海水养殖鲆鲽类的主要病害,为全面了解病原菌种类,本研究对1999~2012年从山东、江苏、河北、天津等沿海地区养殖......
期刊
从山东荣成养鱼场发病牙鲆分离到一株病原菌M3 ,革兰氏阴性 ,杆状 ,能运动 ,菌落半透明 ,用BIOLOG细菌鉴定系统不能鉴定。通过 1 6......
为确定江苏省徐州市某养鸭场病死鸭的病原菌,从发病鸭的肝中分离到1株细菌并命名为JSE 4,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 ......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分离纯化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硝化池水样和广东省珠海市某一淀粉废水处理厂氧化池水样中微生物,得到两株疑似......
对青岛某养殖场发病大菱鲆分离的5株病原菌进行鉴定。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Compact的革兰氏阴性菌鉴......
[目的]鉴定引起新疆巩留县杏树果实斑点病病原菌,研究造成杏树果实病害的原因,为当地杏树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
为了研究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特性,分别从生物造粒流化床10cm、60cm、110cm处取样(水和颗粒污泥),运用传统细胞......
从患腹水症养殖牙鲆鱼苗分离到一株细菌B17,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致病性.用Biolog-GN细菌鉴定系统对B17进行测试,发现其与参考菌......
从出现大规模浒苔聚集的青岛海域和其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12个样点采集了浒苔样品,对其5S rDNA间隔区序列和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并......
【目的】通过形态学特征明确四株马铃薯甲虫致病菌分类地位,探讨利用18S及ITS核酸序列鉴定四株致病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传统......
从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L.)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鱼(濒死及死亡不久)中分离到相应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较系统的表观分......
期刊
背景:人体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健康和疾病状态息息相关,近年来高通量测序和组学技术的发展将人们对肠道菌群的认知和理解引领到一个......
通过以三丁酸甘油酯和α-乙酸萘酯为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酯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并从样品中分离到1株产酯酶活力和稳定性较高......
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法从包包曲中分离纯化得到18株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手段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纯化得到69株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系统发育学分析其分类地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