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虹相关论文
高长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具争议且富有才情的人物,半个多世纪以来,他被正统文学史忽视,文学界谣诼,研究者漠视,于学术界于人物而......
小说《青光》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青年知识分子王辰匀生活焦虑、情爱焦虑和身份焦虑的叙述,揭示了男性生存的焦虑.通过对主人公穷困......
高长虹,作为二十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团体“狂飙社”的主将和“莽原社”的主要成员,作为“五四运动”之后,较早运用现代意识和......
1 地狱、鬼神是鲁迅童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无论是百草园中人首蛇面的美女蛇传说 ,还是阿长给他买的带插图的《山海经》 ,......
高长虹将来自"暗夜"的诸种压抑所造成的巨大精神创伤置换和升华为极大的精神力量,诗歌既是他个人心灵创伤的真实记录,也是他反抗黑......
高长虹的《神仙世界》通过对女性生活贫困的叙述,揭示了女性的物质贫困与男权的经济剥削。透过对男女情爱之殇的叙述,揭示了女性的......
摘 要:郁达夫一生朋友众多,但与20世纪前半叶颇具传奇色彩的“狂飙社”创立者之一的高长虹交集并不多。然而,高长虹却多次在其作品中......
《红心》对女性独立生活的叙事,表现了女性摆脱经济依附地位而在社会中谋求生存的乐观与自信。对逃离北京和奔赴上海的叙事,表现了......
高长虹,作为活跃在现代文坛上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深受外国文化思想,诸如:德国的“狂飙运动”、尼采的“超人哲学”、无政府主义、“......
“鲁迅弟子” 荆有麟(1903—1951),山西猗氏人,早年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读书,结识了鲁迅,后由鲁迅介绍至《京报》充任校对,又与胡也频......
高长虹作为“狂飙思想”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在他的思想观念深处,除了“狂飙”、“行为”等关键词外,负载着对民族、人类未来幸福的骆驼......
狂飙社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重要文学社团,由于多种原因,狂飙社成员的作品长期以来不受人们重视,人们对此了解甚少并充满误解。......
【正】 偶尔读到安徽《文学》月刊1985年第12期上署名“阳刚”的“阅读随感录之一”《鲁迅是人非神》,才知道该刊还曾发表过一篇谈......
引言在《故事新编·序言》之中,鲁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当再写小说时,就无论如何,止不住有一个古......
由于鲁迅和高长虹都想借助对方发起一场以自身为主体的“思想革命”,来应对后五四时代的社会变迁,因而其合作随着理念分歧和派系矛......
中国的新文学已然经过百年历程。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变化,又呈现出什么样态,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存在,我们应该很好地思考梳理。这里,主要......
<正>同样是人,有的还是同乡、同学、同事,为什么人生质量不同,甚至大相径庭?这是因为人生有许多密码,人生的密码打开得愈多,其人生......
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的说法在学术界具有......
《结婚以后》主要通过女性的身体、婚姻和家庭的叙事,揭示女性在所谓的“私人领域”内的生存困境:“沉重的肉身”成了男性欲望消费的......
谈起1920年代中国社会时,新青年和文学社团的出现是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其中,出身于山西盂县的文学青年高长虹具有先进的文学思想......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发生的山西作家高长虹与鲁迅的冲突中,牵扯到高长虹的一首诗。这就是高长虹发表在1926年11月21日《狂飙》周刊第七期的两首......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故事新编》是由历史文献、现实人物事件和作家虚构等因素构成的互文性文本。如何拆解这一互文性文本以揭示其内在构成?本文以《......
<正> 鲁迅的著作,有二十多篇杂文和十来封书信谈到尼采和关于尼采著作翻译出版的事。个别人对此加以曲解,歪曲鲁迅,如曹聚仁说:“......
高长虹抗战时期的诗歌创作分为去国后和归国后两个阶段,民族危亡的现实促使高长虹的诗风由早期的表现主义转变到现实主义,为家国生......
<正> 鲁迅一生究竟写了多少封书信,我们还不知道确切的数字。截至目前为止,已收集到原信一千四百多件,其中包括鲁迅致许广平书信手......
高长虹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文坛的风云人物。他是狂飙社主将,曾带领众成员在北京、上海等多地创办刊物、出版作品、成立出版部、......
鲁迅在厦门时期思想与生活态度的变迁张全之从1926年9月4号到1927年1月16号,鲁迅在厦门生活了四个多月。这四个多月的时间,在鲁迅一生中显得非常短......
<正>最近阅读廖久明先生新作《一群被惊醒的人——狂飙社研究》1,想起刘福春先生一句评价:廖久明对文学史料居然有一种"由衷的爱好......
对于《颓败线的颤动》的写作动机,研究者历来众说纷纭。文章主要针对孙玉石先生的说法提出质疑,孙先生认为《颓败线的颤动》是鲁迅......
现代文学史上男性作家文学的"新女性"想象,从鲁迅的想象开始,逐渐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与那些男性大师的女性想象一样,高长虹在上......
从现代狂人到后现代白痴──20世纪中国文学精神论兰爱国20世纪初年,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发端,大批狂人性的文学现象迅即占领文坛,从而......
悲愤中倾吐的伟大情怀──读鲁迅《写在〈坟〉后面》张永泉古人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
无政府主义作为“五四”时期主要思潮之一,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给新文学的整体构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
<正>一、前夜1948年底到1949年初,巨变中的北京(北平)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亲身经历这次巨变的人,各有不同的心态。......